2021年最牽動人心的全球十大國際新聞

2022年即將到來,讓我們來回顧2021年全球發生的十大國際大事,有些重要性之強,仍會繼續影響2022年;了解這些國際大事,得以堅韌之力與宏觀之見,迎接2022年的到來。

12月25日,教宗在羅馬聖彼得教堂傳遞聖誕傳統祝福「降福羅馬城及全世界」(Urbi et Orbi),呼籲不要忽視全球衝突,以對話方式解決暴力問題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共同評選出2021年國際10大新聞:1、新冠肺炎,全球繼續蔓延。2、塔利班攻陷阿富汗。3、不畏疫情,日本舉行東京奧運。4、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全球碳零新目標。5、海地總統遇刺身亡。6、緬甸政變。7、英國脫歐,德國進入後梅克爾時代。8、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眾議院通過史上規模最大基礎建設法案。9、全球億萬富豪競相投入商業太空旅行領域。10、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卡在埃及蘇伊士運河

國際10大新聞如下:

一、COVID-19全球繼續蔓延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網站追蹤數據顯示,截至香港時間31日上午7時,全球至少542萬8025人因COVID-19染疫病逝,至少2億8625萬4988人確診。

COVID-19疫情全球發燒,歐美多國單日確診衝新高,法新社統計顯示,過去7天,全球平均每日新增確診逾100萬例,為疫情爆發以來首見。對於各國縮短COVID隔離期,世衛稱這是折衷辦法。

世界衛生組織(WHO)29日表示,縮減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患者強制隔離期,是「控制傳播」和「保持經濟運行」之間的折衷辦法。

包括:

(1) 全球供應鏈斷鏈──導致跨國貿易減少,企業因此朝向自動化、更新庫存管理。

(2) 改變旅行的意義與目的──商務旅行大幅減少,強調永續的旅行、自駕車公路旅行的興起,與此生必訪的旅遊會更具意義。

(3) 改變產業與未來工作的型態──遠距居家辦公與上課,刺激了電子商務、數位付款與貨幣快速的創新,新冠疫情加速了一切數位化的過程,前所未見改變了工作、學習和人與人之間互動模式。這種轉變為半導體的需求帶來爆炸性成長,也讓生產晶片的台積電不只台灣的護國神山,更是全世界的搶手貨。

(4) 誰(包括企業與國家)能在瘟疫蔓延時存活下來?韌性、彈性成為重要的關鍵字。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有宗教祟拜活動在戶外進行。(美聯社)

二、塔利班攻陷阿富汗。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美軍將撤離阿富汗後,阿富汗民兵組織塔利班趁勢於8月15日奪下首都喀布爾,總統甘尼流亡海外,塔利班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美國軍隊8月31日完成阿富汗撤軍行動,結束20年的反恐戰事。

美國今(2021)年4月決定撤軍阿富汗後,不到半年,塔利班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8月宣布攻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奪回阿富汗政權。

塔利班是誰?禁止民眾看電視、電影,以及音樂;甚至不允許10歲以上的女童上學,被許多國家列為恐怖主義組織。塔利班執政,帶來婦女、人權等人道危機。

塔利班成員在喀布爾一輛被俘的警車上。阿富汗政府以驚人的速度垮台。 JIM HUYLEBROE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三、不畏疫情,日本舉行東京奧運。

受COVID-19疫情影響,延後一年舉辦的2020東京奧運於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因東京都等地疫情不斷升溫,開閉幕式與大部分比賽都未開放觀眾進場。賽事結果,美國以39金、41銀、33銅在獎牌榜3連霸,中國名列第2,地主國日本27金破隊史紀錄排第3。

1964年、日本戰敗20年後,奧運成了日本浴火重生並重回全球社群的象徵。但原定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命運多舛,受到疫情影響延宕一年,日本在民眾反對、主辦城市東京仍未解除緊急狀態,疫情居高不下等眾多壓力下舉辦了東京奧運。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比賽,讓各界看到日本克服困境的能力,也要感謝日本政府,讓全球有實力的運動員,有了發光發熱的舞台。

東京奧運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受COVID-19疫情影響,開閉幕式與大部分比賽都未開放觀眾進場。圖為五環旗由巴赫交給下屆奧運主辦城市巴黎的市長伊達爾戈。(美聯社)

四、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全球碳零新目標

因為氣候變遷,在全球造成的野火、熱浪、洪水,對人類生命與國家的影響更加劇烈。

COP26與會代表10月31日參加第一場全體會議。(法新社)

11月初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在美國與歐盟聯手倡議下,105 個國家簽署承諾,未來10年要減少 30% 的甲烷排放量,以減緩氣候危機;將在 2030 年前終止森林濫伐與土地流失等問題;以及在 2030 年讓綠能成為可負擔、易取得和具吸引力的選擇;66國已表態願意在2050年前達成二氧化碳零淨排放。

全球朝向#淨零碳排的永續原則邁進,包括金融業、房地產、畜牧業、石化業者、鋼鐵、運輸、電力等行業,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低碳經濟,造成再生能源、電動車的繁榮成長;歐盟推出CBAM,碳關稅勢必影響全球貿易。

五、海地總統遇刺身亡。

海地總統摩依士7月7日在自宅遇刺身亡,第一夫人身受重傷。台灣駐海地大使館7月8日清晨遭一群全副武裝可疑人士突破駐館防護潛入庭院,海地警方同日下午展開行動,順利逮捕11名武裝犯嫌。

海地總統摩依士7月7日在自宅遇刺身亡。(圖取自facebook.com/jovenelmoise)

六、緬甸政變

2021年 2 月 1 日緬甸發生政變,讓過去數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脆弱民主崩潰,緬甸軍政府無預警地拘禁了包含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總統溫敏在內的諸多政府高層,並且將翁山蘇姬以持有無線電通訊器材違反了《國家進出口法》等荒謬的理由判刑。軍方指派的選舉委員會2月26日表示,由於軍方已掌權,2020年選舉結果自動宣告無效。

美國與西方雖言明譴責與制裁,東南亞國協意見分歧,讓緬甸人民繼續生活在動蕩之中。就翁山蘇姬來說,當初基於國內政治的安定,安撫軍政府,對境內被迫出走,遭到屠殺的羅興亞人不聞不問,結果沒有想到,災亂起於蕭牆之內。

緬甸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罷黜翁山蘇姬,國內掀起一連串抗議活動,當局展開鎮壓行動,造成多人死傷。圖為3月仰光街頭示威民眾高舉象徵反抗的3指手勢。(安納杜魯新聞社)

七、英國脫歐,德國進入後梅克爾時代

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為達成脫歐後的貿易協議做最後努力

英國2016年投下脫歐公投,4年半後,終於與歐盟正式分手,英國與歐盟的貿易協議在格林威治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間11時(布魯塞爾時間2021年元月1日零時)生效,英國就此和歐盟正式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入出境英國、與英國的貿易、旅遊留學都受到影響,但因為疫情的流行,掩蓋了退出歐盟對英國GDP(國內生產毛額)造成的衝擊與影響。

9月帶領德國社民黨贏得國會最多席次的蕭茲,經過國會投票後宣誓就職總理,為梅克爾執政的16年正式劃下句點。從對抗新冠疫情到如何因應中國和俄國的軍事動作,都是蕭茲的考驗。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眾議院通過史上規模最大基礎建設法案。

拜登在今年一月當選美國總統,他上任的首要任務,就是催促大家打疫苗,抑制新冠肺炎在美國的蔓延,並且嘗試重新領導全球對抗新冠疫情。拜登全力修補前任川普搞壞所有美國盟友與各國的外交關係,尤其是美國與北約的關係。

川普一上任就退出巴黎協定,在此議題與川普立場完全相反的拜登,帶領美國趨動減排目標,促進綠色能源經濟。但是與中國、俄國關係應該不會改善。

美國眾議院11月5日通過史上規模最大基礎建設法案,拜登政府得以挹注約1.2兆美元改善國內道路、橋梁、管路、港口和網路寬頻。白宮另計畫2022年元月投資全球5到10項大型基礎建設,作為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的一環。

美國眾議院11月5日通過史上規模最大基礎建設法案,讓總統拜登終於實現足以改善全美上億人生活的跨黨派重大成就。(圖取自facebook.com/WhiteHouse)

九、全球億萬富豪競相投入商業太空旅行領域

全球億萬富豪競相投入商業太空旅行領域,維珍銀河公司創辦人布蘭森7月11日搭自家飛船上太空一遊;亞馬遜公司創辦人貝佐斯一行4人7月20日前進太空,大約10分半後成功返抵地球;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9月17日將4名平民送上太空,進行3天旅程。

維珍銀河公司創辦人布蘭森(前)7月11日搭乘自家飛船上太空一遊。(圖取自twitter.com/richardbranson )

十、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卡在埃及蘇伊士運河

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3月23日卡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河道嚴重堵塞,數百艘船隻大排長龍,經搶救於3月29日脫困。經過日籍船東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簽署賠償和解協議後,7月7日事件正式落幕,長賜輪獲放行。

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3月23日卡在埃及蘇伊士運河,3月29日才脫困。圖為衛星空拍長賜輪。(圖取自facebook.com/AirbusSpace,版權屬CNES、Airbus Space)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