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雨
最近,国内社交平台关于陕西籍诗人贾浅浅是否该凭她的“屎尿体”诗进入作家协会的争论似乎告一段落,因为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中国作家协会决定不接受贾浅浅入会。
今天,让我们忘记贾浅浅,而用一位网名叫“甄浅浅”创作的诗歌来开始本期节目,这首诗被朋友圈赞为“不仅可入《中国当代史诗》,即便是《中国当代政治史》亦当考虑采录,以示民心所向!”
诗的标题是《雨,你终于下了》
作者甄浅浅在诗中写道:
有时候,
下比上更令人期待。
上上下下可能是享受,
只上不下肯定老难受。
天时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几十天过的,
象十几年一样的漫长。
度日如年,民生多艰,
忧心如焚,人神共愤,
人们盼你下来,
及时下来,到点下来。
山火在大地上蔓延,
地火在人心里自燃,
百业枯焦,全球侧目,
你却在天上唱着高调。
百姓声音化作电闪雷鸣,
恨不得逼你下来,轰你下来
万马齐暗中发出了怒吼:
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雨呀!
你对人类的贡献,
竟是应下即下,早下早了。
赖着不下,祸害自然跑不了。
2022.8.29,武汉。
如果说这首诗写出了民心所向,那么另一篇微博帖文却说出了二十大召开前中国官民的心境,这位已被微博禁言的网友@胡閔之日前发帖说:十几亿人都在“等风来”。风向就是方向。官员在等,企业家在等,老百姓在等,等这个秋天的“风”吹过来,到底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是往前的风还是往后的风?所有人都停在原地焦灼的等待,像一个个可怜的木偶等着命运的宣判。把国家的命运和自身的命运都寄托在变幻不定的“风向”上,何其荒谬!
这段文字在网上广传后,风向似乎终于来了,本周,中国社科院麾下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发表万字长文,题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公然为满清闭关锁国政策正名,引发网络热议,网友@蔡慎坤发帖说:中国历史研究院如同文革时的梁效写作班子,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有针对性的,之前还发表过《义和团运动不应被污名化》,文章认为义和团反现代化是苛责古人,义和团的成绩是主要的,贡献大于问题。所谓历史研究总是为当代政治服务,对历史评价的变化反映了现实政治的需要,这才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
网友@赵士林发帖说: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不是高级黑的大本营?发表了那么多荒谬绝伦的言论,系统地全面地为文革极左那一套做法(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闭关锁国”)粉饰张目,是不是刻意抹黑中央,并颠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网友@高伐林发帖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敏感的人不由得联想到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史学界几次批判发难,最后酿出文革大风暴。
网友@Mao发帖说:为闭关锁国翻案的文章,当然是为现实政治服务。课题组负责人高翔是正部级高官,本身是一名清史专家,曾任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主任,曾经空降福建接替李书磊担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返京后组建中国历史研究院。
网友@Petrichor发帖说:马克思对清朝闭关锁国的批判:“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网友@野山发帖说:闭关锁国,是农耕文明对海洋文明的恐惧,是官营经济对自由贸易的恐惧,是思想禁锢对思想自由的恐惧,是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恐惧。从根本上讲是集权专制对丧失权力的恐惧。
(本文来源法广,不代表中华时报观点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