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小說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周四獲得了202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埃爾諾是法國當代著名女作家,有30多部文學作品,其中包括講述她自己在20世紀60年代非法墮胎經歷的《發生》(Happening),以及探討1941年至2006年這個時期的《悠悠歲月》(The Years)。《悠悠歲月》一書被許多人看作是埃爾諾的代表作。
埃爾諾出生於1940年。她在1974年以《清空》(Les Armoires vides)一書開始了她的文學生涯。這本書探討了她的工人階級背景、她的童年、青年以及墮胎等自傳性內容。
瑞典學院表示,埃爾諾在她獨特的自傳體小說中,「審視了在性別、語言和階級方面具有強烈差異的生活」。
瑞典學院表示,艾諾作品直白簡練,「在她的寫作當中,艾諾不斷從不同角度,檢視一個由性別、語言和階級巨大差異所刻劃的人生」。
得知獲獎後,82歲的艾諾接受瑞典電視台(SVT)訪問時說,「這是極大榮幸,同時帶來極大責任,見證了世界上一種形式的正確性與正義」,並表示諾貝爾獎讓她必須繼續「為女性與被支配者」對抗不公。
艾諾共有30多本著作,內容大多以自傳方式記述她個人或周遭人的生活經歷,以平實筆法呈現性經驗、墮胎、生病與雙親過世等事件。
例如以回憶錄方式撰寫的「空衣櫃」(Les Armoires vides,暫譯)和正在台灣上映的法國電影「正發生」(L’Evènement)靈感都是來自1964年24歲的艾諾非法墮胎,卻不敢告訴家人時所經歷的猶豫、掙扎與痛苦。「正發生」中的女主角文學系學生安妮,與作家本人高度重疊。
法國小說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周四獲得了202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法國世界報重新刊出了該報於2016年對安妮·埃爾諾的一篇專訪。2016年那一年,安妮·埃爾諾出版了她的小說《女孩的記憶》,這是一本關於她青春歲月的感人的書籍。
就她人生的關鍵時刻-青春歲月,安妮·埃爾諾告訴世界報說,她那時只想着如何不服從。
安妮·埃爾諾在這一採訪中講了很多她的母親對她的影響。她認為,如果沒有她的母親,她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她母親對她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她母親的個性,她母親的力量,她母親對世界的看法,特別是她母親對社會問題的看法,都深深地影響了她,並把她帶入反抗。
安妮·埃爾諾還表示,她的母親想讓她過上有趣的生活、獨立的生活。她的母親並不是特別希望她有豐厚的物質生活,而更多的是希望她能有成功的精神生活。
她母親只要發現她在學校哪一方面學的好,就會盡一切努力給她提供相關的機會,並嚴格防止她沉迷於通常的女性的活動。對於那些因為丈夫可以養活她們而呆在家裡的女性,她母親幾乎是持輕蔑的態度。
安妮·埃爾諾還表示,她母親就像一團火,她母親自己說自己從來就沒有讓人欺負過。安妮·埃爾諾說她的女權主義來自於她的母親。她媽媽什麼都不怕,她媽媽總是在反抗之中。時常還伴隨着駭人聽聞的過度的暴力。安妮·埃爾諾還說,她也曾經挨過很多耳光。到學校去,是讓她很開心的事。她是她家的獨生女,到學校就終於有了同伴。她是一個健談者,並喜歡閱讀。
改編自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艾諾作品的電影「正發生」,描寫底層女性靠教育擺脫階級束縛,卻因意外懷孕而陷入天人交戰,去年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影片正在台灣院線上映。
Annie Ernaux écrit, depuis 50 ans, le roman de la mémoire collective et intime de notre pays. Sa voix est celle de la liberté des femmes et des oubliés du siècle. Elle rejoint par ce sacre le grand cercle de Nobel de notre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 Emmanuel Macron (@EmmanuelMacron) October 6, 2022
艾諾筆耕近50年,在歐洲文壇舉足輕重,更是多屆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6日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宣布後,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隨即在推特(Twitter)上祝賀。
馬克宏寫道:「50年來,安妮.艾諾撰寫我們國家集體和親密記憶的小說。她的聲音代表了這世紀的女性自由和被遺忘者。」
今年的熱門人選
此前,很多人預測小說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將拿下今年的諾獎。今年早些時候,魯西迪在紐約市進行公開演講前被刺傷。魯西迪是《撒旦詩篇》的作者,該書在數個穆斯林國家被禁。
另外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作家閻連科、殘雪、余華也是獲獎熱門。同樣熱門的還有已經 「陪跑」 多年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在整個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獲獎者是多樣化的。最初的獲獎者(1901年)是法國散文家、詩人蘇利‧普魯多姆(Sully Prudhomme)。去年(2021年)的獲獎者是坦桑尼亞出生的英國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其獲獎原因是他「毫不妥協、富有同情心地對殖民主義的影響以及處於文化與大陸鴻溝之中的難民命運」的持續關注。
另外,著名美國創作歌手鮑勃‧迪倫也在2016年拿下該獎項,因為迪倫「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中國作家莫言曾在2012年榮獲該獎。法籍華裔作家高行健也曾於2000年獲獎。
除了榮耀之外,獲獎者還能獲得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根據瑞典學院的規定,該獎項授予「在文學領域中,朝著理想方向創作出最傑出作品的人」。獲獎者的頒獎儀式將於12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諾貝爾文學獎的歷史
在1896年辭世之前,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留下遺囑,以其遺產作為基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諾貝爾獎在1901年創建,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與和平方面的獎項。
諾貝爾一生熱衷於文學,擁有一個由「豐富而廣泛的不同語言的文學作品」組成的圖書館。諾貝爾本人精通英語、法語、德語、俄語和瑞典語。
諾貝爾文學獎每年由具有百年歷史的瑞典學院頒發,一個由18名文學學者、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和瑞典作家組成的精英團體。
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頒發了118次。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7次頒給女作家。在瑞典學院一位院士的丈夫、法國攝影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的性侵醜聞之後,瑞典學院2018年曾暫停該獎項的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