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1月12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262天。
♦隨着烏軍正在時隔8個月多月後重新奪回對烏南重鎮赫爾松市的控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11月11日晚的例行視頻講話中表示,這一天對於烏克蘭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天”。
♦隨著俄羅斯軍隊倉促撤離,烏克蘭軍隊已經進入赫爾松市。居民紛紛走出隱藏地點,歡迎烏軍,並講述俄軍殺戮平民和搶掠民宅的慘痛故事。
♦法國總統馬克龍11月11日通過推特就烏克蘭軍隊時隔數月後收復烏南重鎮赫爾松市表示歡迎,並指“法國將繼續站在烏克蘭人民一邊”。德國總理朔爾茨當天並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探討前線進展和對烏支持。據路透社報導,德國政府已從其2023年預算中額外撥出10億歐元用於支持烏克蘭,並將資金用於防禦俄羅斯的網絡攻擊和收集戰爭罪的證據。
♦由於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抱有不同觀點,亞太經合組織(APEC)論壇的21個經濟體難以在下周於泰國曼谷舉行的領導人和高級官員會議之前就聯合聲明達成一致。
♦烏克蘭近日反攻氣勢正旺,甚至收復了指標性城市赫爾松。但這反倒讓美國軍方與政府就接下來如何應對烏俄衝突出現意見分歧。軍方認為應趁著有所本的情況下推動外交渠道解決問題;政府則認為時機未到。
《CNN》報導,兩名政府官員透露,烏克蘭近期在戰場上獲得的成功,引起是否該推動協商來終結戰爭的辯論。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近期強烈主張,在戰事將因進入冬季陷入停滯之際,應尋求外交手段處理衝突。但這樣的想法不被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安顧問蘇利文認同,他們認為還不是時候大力推動烏克蘭進行談判。
11月12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烏軍在盧甘斯克也有進展 將與大量俄國新軍對抗
烏克蘭部隊成功奪回赫爾松,令民主陣營士氣大振。但艱困的挑戰還在前方,因為盧甘斯克地區是俄軍重兵部署之地,戰鬥勢必激烈。即便如此,烏方表示部隊正在盧甘斯克取得些許進展。
《CNN》報導,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地區領導人佛拉申科(Roman Vlasenko)向烏克蘭電視台表示,盧甘斯克內有3個主要前線,烏國部隊在斯瓦托夫及更北的區域取得一些進展。
佛拉申科提到,盧甘斯克地區整個前線的威脅程度都很高。烏軍朝斯瓦托夫的西部和南部發進,並摧毀了俄軍的彈藥庫。而在克爾米納(Kreminna)、魯別日諾耶(Rubizhne)、利斯坎斯科(Lysychansk)北頓內茨克等城市都聚集了相當數量的俄國新軍。
上述4個城市分別在春季和夏季落入俄羅斯手中,且在衝突中受到廣泛摧殘。佛拉申科說,烏軍目前所在的位置僅離這些地點數英里之遠。
烏軍進入赫爾松,居民上街歡迎;烏軍警告未及逃走俄軍若保命須立即投降
俄羅斯星期五(11月11日)表示完成了從第聶伯河西岸撤軍的行動。俄羅斯聲稱沒有落下一名士兵和一件設備。然而,撤退俄軍的視頻則反映出不同的情景。一名俄軍士兵描述了他和戰友如何被要求倉促換上平民衣服,免得被發現。此外,一些撤退的軍人據報導在試圖逃離時淹死在河中。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說,對那些沒有成功逃出城的俄軍,“唯一的免死機會就是立即投降。”
在俄羅斯宣布從赫爾松撤軍後,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四說,烏軍已經在烏南收復了40多座城鎮。
澤連斯基在他的每晚視頻講話中說:“在持續展開的防禦作戰行動期間,幾十名烏克蘭旗幟返回了理應屬於它們的地方,41個定居點獲得了解放。”
赫爾松是位於第聶伯河畔的戰略港城。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幾天之內就佔領了這座城市。星期三,莫斯科宣布已做出“困難的決定”,把俄軍撤出包括赫爾鬆在內的西岸地區。
俄軍迅速撤離赫爾鬆的消息比一些西方官員的預計要快。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馬克·A·米利(Mark A. Milley)本星期早些時候估計,俄軍撤退需要用“幾天甚至也許幾週”。
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 Oleksiy Reznikov)也對俄羅斯能夠很快撤軍錶示過懷疑。他擔心俄羅斯有可能設下圈套,誘使烏軍陷入慘烈的城市戰。
對俄羅斯來說,赫爾鬆一直是戰略要地,形成一道陸地走廊,把俄羅斯和克里米亞半島連接在一起。莫斯科在2014年吞併了克里米亞。赫爾松州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9月間宣布吞併的四個地區之一。美國和其他國家譴責說,俄羅斯吞併這些領土是非法的。
更多援助
在烏軍從赫爾松傳來捷報之際,五角大樓星期二宣布向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和地對空導彈,這是新的4億美元安全援助方案的一部分。
五角大樓說,這批方案使美國對烏克蘭的安全援助總額超過了186億美元。新方案將包括四套短程、高機動性的“復仇者”(Avenger)防空系統以及這些系統發射的“毒刺”(Stinger)導彈。這是美國首次向烏克蘭提供“復仇者”系統。
與此同時,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對路透社說,烏克蘭計劃打造一個強大的軍事和國防工業。他提到,本星期政府接管私人控股的戰略公司是這項努力的一部分。
他說,烏克蘭已經在製造“無人機大軍”的過程之中,以抵禦俄羅斯的入侵。最近幾個星期,莫斯科出動了一波又一波的伊朗製造的自殺式無人機,攻擊烏克蘭的基礎設施。
他星期四在基輔接受采訪時說:“我們試圖像以色列一樣,在今後的歲月裡更加獨立。”
他說:“我認為,最好的答案在以色列……他們為自己的武裝部隊發展自己的國家產業。這讓他們變得獨立。”
澤連斯基感謝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和美國人民的援助。他發推說:“我們一道建立一個防空利盾,保護(烏克蘭)平民。我們離打敗侵略者的勝利更加接近了!”
沉重代價
自從莫斯科入侵烏克蘭以來,戰爭造成的損失是慘重的。星期五,在全世界向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致敬的“停戰日”這天,俄羅斯在烏克蘭掀起的熊熊戰火提醒所有人和平是如何的脆弱。
這場衝突已經導致數以萬計的人喪生,幾百萬人流離失所,並摧毀了烏克蘭的城市和基礎設施。
路透社報導說,星期三晚間,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將軍估計,到目前為止,這場戰爭已經造成大約20萬軍人喪生,俄軍和烏軍各有10萬人死亡。他說,還有大約4萬陷入戰火的平民失去了生命。
穀物協議
聯合國說,聯合國和俄羅斯的高級官員星期五在日內瓦會面,討論延長穀物協議。這項協議允許烏克蘭的糧食重返國際市場,並且應當消除俄羅斯輸出穀物和化肥的障礙。
這項協議在11月19日到期,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督促延長協議。但是俄羅斯政府表示還沒有做出決定,並在這項協議是否對己方有利方面表示了不滿意。
馬克龍歡迎赫爾松回歸烏克蘭
就烏方在戰場上取得的這一最新戰果,馬克龍周五相繼用法語、烏克蘭語和英語表示:“我歡迎赫爾松回歸烏克蘭,這是全面恢復其主權權利的重要一步”。他強調:“法國將繼續站在烏克蘭人民一邊”。澤連斯基則用烏克蘭語和法語回應稱:“謝謝你@馬克龍。而這些步驟將繼續下去,直到烏克蘭的每一個城鎮和村莊上空飄揚着烏克蘭的國旗。很高興有你和法國人民這樣的盟友並肩走在這條路上。”
朔爾茨:外交解決方案目前是不可能的
澤連斯基稍早介紹稱,他與朔爾茨進行了通話,通報了前線的進展,以及俄軍對烏克蘭平民的最新襲擊。澤連斯基還感謝德方“對保衛我們的天空和邊界的巨大貢獻。支持繼續執行黑海穀物倡議,並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前夕商定立場。”
據路透社引述一份文件內容報導,德國政府從其2023年預算中額外撥出10億歐元用於支持烏克蘭,資金用於防禦俄羅斯的網絡攻擊和收集戰爭罪的證據。這筆額外撥款是在關於德國是否應該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的爭論中進行的。
報導指,該專款是德國“紅黃綠”聯合政府中綠黨的勝利,自俄總統普京在2月份下令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綠黨一直是對烏提供軍事援助的最有力倡導者。綠黨籍聯邦議院議員瓦格納(Robin Wagener)表示:“這筆烏克蘭預算清楚地表明,我們的支持遠遠超出了重要和必要的武器交付”。瓦格納說:“我們正在對歐洲和烏克蘭的和平進行大規模的投資”。
報導指,部分資金將支持記錄侵犯人權和戰爭罪行證據的團隊,包括在俄羅斯撤軍後發現的證據。額外的資金還將用於支持更廣泛地區的民間社會,包括保護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社民黨籍總理朔爾茨周五晚在萊比錫出席活動時表示,在他看來,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外交解決方案目前是不可能的。朔爾茨表示:“我們都希望看到這場戰爭的結束,並使和平成為可能。”
朔爾茨稱:“這也是迄今為止我與俄羅斯總統所有會談的主題,我沒有讓任何批評打消我在一定時間內與俄羅斯總統通電話的念頭——往往是很長時間”。他也提到了與烏克蘭方面進行的溝通。
然而,普京的戰爭阻止了任何外交上的緩和。朔爾茨表示,通過“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這場兇殘的戰爭”,“普京首先阻止了以前在對話進程方面正在進行的一切”。
朔爾茨重申他反對按照俄羅斯的條件進行停火,並稱“首先,俄羅斯必須認識到,強制和平的想法行不通,你不能用一支彩色筆在地方上畫來畫去,說這裡現在就是我的了”。他補充說:“所以不會有強制和平,必須出現不同的理解”。
朔爾茨稱,他本人正在“與其他許多人一起不間斷地”努力使俄羅斯認識到這一點,因為這是進行成功和談的基礎。朔爾茨還談到了他在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前不久與普京的最後一次當面會談。
朔爾茨回憶說:“戰爭爆發前不久我也在莫斯科,坐在這張7米長的桌子前與他交談”。朔爾茨透露稱,在這次長達四小時的會談中,普京要求“烏克蘭境內不應有威脅莫斯科的導彈”,而且烏克蘭不應加入北約。
當時,朔爾茨已向基輔提出了排除導彈部署在烏克蘭的軍備控制協議,並強調“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烏克蘭加入北約根本不在議程之上。就普京提出的要求,朔爾茨當面問他稱:“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