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北京首演

中國演出市場經歷了疫情停擺,終於在春節後迎來了“開門紅”。看影觀劇已經成為不少人開啟兔年的新方式。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有超過700場的線下演出舉辦。而劇院作為文化藝術的主要載體和“城市文化會客廳”的重要場所,也再次迎來了人潮湧動的動人場景。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的大劇院紛紛推出2023年的重磅華麗劇碼,一些口碑好、觀眾關注度高的劇碼重回劇場。

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北京中演文化服務有限公司、柏亞(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出品,天津歌舞劇院、成都市興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的列車也於2月23日駛抵北京,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開啟為期四天六場的盛大巡演。

作為“第六屆老舍戲劇節”的閉幕大戲,《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不僅精緻還原了原劇精緻恢弘的豪華和壯闊悲情的愛情史詩氣質,更集結了徐麗東、張會芳、洪之光、賈凡、王藝清、趙穆宸、徐晶晶等一批活躍在音樂劇、歌劇領域的實力唱將,為觀眾帶來原汁原味的“俄式美學風暴”。

實力團隊傾力打造

如果說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皇冠上的明珠,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則是俄國當代藝術的國寶級佳作。該劇由俄羅斯輕歌劇院創排,被稱為“俄羅斯四大吟游詩人之一”的尤利·金將恢弘原著濃縮為2個小時的體量,負責作曲、編舞、舞美、造型的都是該領域的名家,2016年一經推出,即穩坐俄羅斯音樂劇“票房神話”。

作為首部從俄羅斯原版引進的中文版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獲得了原版製作人獨家授權,俄羅斯原版主創團隊全程參與制作,確保了風格的統一和表達的精准。中文版還邀請到了俄羅斯文學翻譯家、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俄聯邦友誼勳章獲得者劉文飛擔任文學顧問和中文譯配。此外中方主創團隊更是雲集了一批活躍在國內音樂劇市場的大咖加盟,包括青年戲劇導演雷悅、跨界音樂人趙繼昀、資深舞蹈編導俞辰曦、資深聲樂指導李偌禕等。音樂劇大女主徐麗東、張會芳,洪之光、賈凡等一線主流音樂劇演員傾情獻唱。實力團隊和俄羅斯原版燈光舞美及服裝,確保了中文版《安娜·卡列尼娜》重現原版的精緻恢弘與史詩氣質。

從面試、選角到譯配,從建組、國際團隊線上排練、合成、到上演……歷經半年的劇本打磨和三個月在北京的集中封閉排練,出品方和主創團隊克服疫情帶來的各種變數,以及各種各樣的現實困難,全情投入、反復打磨,力求給觀眾獻上一部既複刻原著及原作經典,又具有本土化特色、展現業內高水準的誠意之作。

隨著跨省出遊恢復生機,劇場開放上座率限制,巡演多站後重新回到北京,特別是回到音樂劇最初的海選地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一眾主創難掩激動。回顧過去一年的艱辛創排、刻苦訓練,和因為疫情延期未能如期見面的遺憾,主創和演出團隊都希望能以十二分的熱情和汗水,迎接更多喜愛、熱愛音樂劇和俄羅斯文學的觀眾,為京城的觀眾奉獻一場最好的表演。

愛情悲劇,俄式審美

貴族女子安娜18歲時在舅母的安排下嫁給彼得堡高官卡列寧,她蓬勃的生命力,在遇到英俊瀟灑的青年軍官渥倫斯基後,被熊熊點燃。然而,安娜對愛情與自由的嚮往最終會走向何方?劇中幾組人物,不同命運。

音樂劇以著名的火車場景啟幕,通過朋克風的鋼架和火車頭貫穿全場,在充盈燈光和音樂中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媒體謎題”。花樣“滑冰”、現代舞、芭蕾舞、宮廷舞以及俄羅斯民族舞蹈,更有縱貫古典、流行和搖滾的40餘首唱段,這一切都註定會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盛宴,用炙熱而充滿張力的音樂劇語言探討著愛情與死亡、自由與命運的哲學命題,引發觀眾的普遍共情。

俄羅斯的舞臺藝術非常講究細節和群像。中方團隊的執行導演雷悅表示,“我們臺上有幾十位演員,每個人在舞臺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所有人構建了一幅鮮活的畫面。其實對於我來講第一步就要抓到群像的氛圍感,只要我們抓住了這個劇的精髓,就是群像的細節,我們抓到了這個細節,那麼我就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我的觀眾,你放心來買票,我一定會給你一個屬於俄羅斯才有的嚴謹的、壯美的、龐大的視聽享受的舞臺。”

作為輕歌劇升級版,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將更偏向歌劇的表演方式,引入音樂劇的框架,打破流行文化與殿堂之間的壁壘,充分體現音樂劇作為一種舞臺表演形式,在內容表達、形式選擇上的高度容納性。為了更好地還原俄式審美,音樂劇特別邀請現場樂團伴奏,專業歌劇演員、頂尖芭蕾舞者和花滑冠軍傾情加盟,在演出中大受歡迎,讓觀眾直呼“值回票價”。

劇中特地保留的一首俄文原曲《啊,我心愛的人》,以劇中劇的形式唱出“愛如死亡般強大”,同時震撼著臺上台下人的心靈,算是俄羅斯音樂劇中文版的小彩蛋和點睛之筆。

“繁複璀璨,浪漫悲愴,俄式審美讓我震撼。”“製作精良,劇組的每一個環節都完美呈現出‘高級感’三個字。”“要把如此厚重的原著濃縮在2個小時內講明白、說清楚已然不是一件易事,導演、演員還通過各種巧思埋入劇情的暗線,真是常看常新。”在之前的巡演中,看過音樂劇的觀眾們紛紛表達著他們對劇碼的喜愛之情。有的觀眾看過一遍未能過癮,連續“二刷”“三刷”之後,激動地寫下上千字的評論。

世界名著中文表達,對外文化交流綻放新光芒

受疫情影響,一些原版引進的劇碼難以到中國演出,觀眾對高品質引進劇的渴求,為中國音樂劇市場帶來了機遇。從配置靈活的中小劇場到大IP大劇場,中文版音樂劇用多元的演出形式打破戲劇演藝的傳統模式,讓更多人走進劇院,感受沉浸現場的無限魅力。但隨著演出市場和對外文化交流的逐漸恢復,多部國外經典劇碼宣佈即將重磅回歸,對中文版的製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娜·卡列尼娜》以其純正的俄式經典的魅力,補上了中國戲劇舞臺上俄語引進音樂劇和大女主音樂劇的缺口,豐富了百花齊放的國內音樂劇市場,為熱愛音樂劇的中國觀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打開了一扇新的視窗。“安娜”帶來的久違的大劇場、大製作,讓人對俄羅斯音樂劇和俄羅斯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有專家表示,《安娜·卡列尼娜》的成功上演,體現了中外文化交流成果,也從一個側面向世界表明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增強文明交流互鑒,以及秉持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決心。

正如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金生所說,該劇不僅保留了原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還集中展現了俄羅斯深厚的文學、戲劇、音樂、舞蹈底蘊,中文版的問世,是用中國語言解讀世界,用中國語言講好世界故事的有益嘗試。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