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輝丹/深圳報導】廿九日,深圳南山天后博物館隆重舉行「辭沙」祭祀大典。活動遵循古制,恢復古禮,結合嶺南傳統文化,再現明代「辭沙」祭祀的場景。海峽兩岸、港澳與當地民眾約千人共同感受古老而莊重的儀式氛圍,向媽祖這位傳說中的海上庇護神表達虔誠心願,領略傳統民俗文化魅力。
「辭沙」是赤灣天后宮特有的一項傳統民俗文化。「辭沙」即辭別沙灘,投入茫茫大海,去開闢生產或國事的新領域。莊嚴而莊重的正祭儀式包括鳴鐘、鳴鼓、迎神、奠幣、進爼、初獻、頌祝文、亞獻、終獻、飲福受胙、徹豆、送神、望瘞,儀式中的宮廷音樂、舞蹈等傳統藝術表演吸引眾多當地居民觀賞。
正祭完畢後,祭祀嘉賓跟隨抬「太牢」人員及龍旗由活動現場進入海邊,麒麟舞、醒獅舞、和梅花樁於海邊表演,恭迎祭祀嘉賓(臺灣宮廟信眾)上「主船」,臺商登漁船,參加祭海儀典,祭海環節包括迎神、上香、祭酒、再祭酒、三祭酒、送神、沉太牢。
據介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只有國家最高統治者才能用「太牢」祭祀。明永樂初年,張源出使暹羅國前,就曾以「太牢」祭于海岸沙灘上,以求天后庇佑。因為祭祀在沙灘上,故稱為「辭沙」。「辭沙」的真正意義就是祭祀海神,希望海神庇佑自己出海平安。後來,「辭沙」成為經赤灣出海者起航前一種固有的隆重儀式,已傳承六百多年,是大陸目前發現的規格等級最高的官方祭海儀典。
此項儀典體展示了人們對海洋的敬畏與對神明的崇敬。通過儀式,向海洋表達感激之情,寄託對新的領域和未來的期許,同時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深圳赤灣天后宮「辭沙」祭祀大典的舉行不僅豐富了當地的宗教文化,也促進了文化交流與傳承,傳達著深圳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