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打人当事者差距不在300元 重惩矛盾激化者显执法公正性

作者:资深媒体人 纪硕鸣

社会交流的广泛性也注定时有社会矛盾发生,民间有冲突找警察正成为习惯。让具有权威的独立第三方来判定是非而不是私了,这是公民具有法治意识的良好体现。但这也对警察秉公处理、依法处置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起高铁打人事件被处理成为互殴,让与论质疑办案民警没有明辨事非,不仅是以各打五十大板息事宁人,更有和稀泥之嫌。完全有可能助长搞事、激化矛盾者,令警察执法的权威性受损。

事实的过程非常清楚,有夫妇带孩子坐高铁,因为孩子踢打座位,前排女孩忍无可忍下作出提醒。惹怒了前排夫妇,丈夫对女孩大肆辱骂,妻子也是肆意指责。就连同行的亲戚,也要拍视频曝光女孩。

女孩也随即一句骂人话"问候",结果就招致孩子母亲的一耳光,女孩随手反击了两耳光。

警方介入开始是调解,打人夫妇也表示愿意和解。不过被打女孩却不愿意,在警方两次长达数小时的做笔录过程中,一再建议女孩接受和解,但是女孩坚持依法办理。她不想就此握手言和,而且警方作出裁决。

结果,铁路警方出的处罚十分令人不解,先是将事件定性为互殴,先被打的女孩处罚200元,而打人夫妇被处罚500元。这个结果,网民不乐意,大家都看的出的谁是谁非,被处理成一团稀泥。

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打个招呼,教育一下小孩也就过去了。很显然,当事人自以为是的傲慢,不断推高、激化了矛盾,而提出质疑的女孩则是被迫应对的一方。

这当中谁是谁非应该很清楚,之间的是非更不应该就是300人民币的差距。而应该是如何在遇到争执时不让矛盾激化的有效遏制。只有让激化矛盾的一方有成本压力,才能做到要出口伤人、动手打人时三思而行。

矛盾激化,社会学术语,是指将隔阂更加紧张,向激烈尖锐的方面发展。矛盾不激化,社会容易控制,问题容易解决。矛盾激化了就可能造成对社会的危害,甚至出现伤害、人命。那么就该找原因,怎么会激化矛盾的?是谁激化矛盾的?对激化矛盾者就该重锤,这简单的道理,一般民众都十分清楚,为什么会处理成这个结果呢?

当事警方在处理这起纠纷中,有几个环节值得关注。事实很清楚,本该惩处矛盾激化者的,警方先作调解处理,想息事宁人。这无疑助力了矛盾激化者,调解成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往这个方向去,警方可以省事。

这个动作让警方不能处于一个独立第三方秉公执法的立场上了。因为,一旦有一方不愿意调解,不听话的这方,再有理也可能会处于下风了。该件高铁打人案,从对矛盾激化方的轻轻处置,到打人变为互殴,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从法律上讲,被打者反手回击是不是正当防卫,但从社会学角度讲,是要先确定谁是谁非,明确的介定出矛盾激化者才不会出现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的法律裁定。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