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空服被中國官媒、網民圍剿 評論指事件被政治化

國泰航空空服員被指歧視非英語乘客事情,已演變成政治事件,國泰航空立刻解僱涉事員工,而中國官媒、網民和香港特首則猛烈抨擊國泰。國泰工會表示,對空服要面對不實指控感到痛心。有評論指事件被政治化,與北京要推行”大普通話”運動有關,資深媒體人紀碩鳴指,已经遍体鳞伤的香港 放过她给一个期待吧。

資料圖片

本周一(5月22日),一名網友在網上發文爆料,在國泰航空周日從成都飛往香港的CX98班機上,聽見空服員私下嘲笑乘客不會英文,將「毛毯」講成「地毯」,並稱「如果你不能用英文說出毛毯,就拿不到」。這起事件迅速在中國社媒上登上熱搜,引發了中國官媒和包括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內的香港政府官員猛烈批評。

風波爆發後,國泰航空火速於微博三度致歉,並在一日之內完成調查。聲明寫道,國泰航空行政總裁林紹波代表國泰航空表示歉意,並依調查結果解聘3名涉事空服員,指自己將親自領導跨部門工作小組全面檢討,「秉持『零容忍』的態度,絕不姑息」。

事件經過

日前有網民在小紅書以〈實名舉報國泰航空歧視非英語乘客〉為題發文,指控國泰航空空服員歧視說普通話的乘客,並上傳有關錄音檔案。

該網民指,自己在5月21日搭乘國泰CX987班機從成都飛往香港,由於機位靠近空服員休息室,聽見空服員們不斷用英語、粵語抱怨乘客。他稱,自己的母語是普通話,但久居香港,能說流利英語與粵語,期間聽見空服員稱:「如果你不能用英文說出毛毯,就拿不到」(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you cannot have it)、「地毯在地上」(carpet is on the floor),懷疑有中國乘客用英文要求拿毛毯(blanket),但卻講成地毯(carpet)遭到取笑。

他另指,有乘客用英語試圖詢問如何填寫入境卡,空服員態度不耐;有長者在安全信號燈未熄滅時,抱小孩上廁所,空姐用粵語廣播「安全信號燈還未熄滅,請回到座位」,之後用粵語向同事說:「他們聽不懂人話啦!」

中港輿論兩樣情?

事件曝光後迅速引發中國輿論廣泛討論,有關話題連日高踞微博熱搜,引發大量不滿的中國網民批評。有人留言質疑:「為什麼這些服務員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哪來的自信」;有人稱,「這不是某個員工,而是公司的普遍價值觀」;有人指,「這家航空公司不只是劣跡斑斑,還有分裂祖國事實。希望國家能嚴查」。

對於國泰航空的道歉聲明,許多中國民眾亦不買單,紛紛留言:「用英文在fb官網上發了嗎?」、「ig 推特 臉書發了嘛」,要求應在各個社交媒體平台使用中英文道歉。

官媒狠批崇洋媚外

不只輿論高度關注,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俠客島」23日晚間以〈在香港歧視普通話,註定是個笑話〉為題髮長文批評,「在中國的香港,崇拜英語而看不起普通話的逆流必將快速湮沒於歷史大潮」,認為國泰航空光是道歉不夠,需要「重拳整頓」,根本解決。

文章認為,國泰航空服務人員歧視中國乘客「不是孤例,多年來時有耳聞」,並舉例:「有乘客表明自己是內地遊客後,國泰航空空姐的態度立即從微笑服務變成冷漠以對;有空姐全程用英語、粵語與乘客交流,假裝自己聽不懂普通話;還有內地遊客在登機排隊時,被國泰地勤人員故意叫出隊伍,進行額外檢查……。」

文章稱「內地遊客是香港服務業的衣食父母之一」,無論從何種角度,「香港人歧視說普通話的內地人」,都是絕不應該也決不允許發生的事,並指國泰航空有英資背景,「其公司文化似乎保留了某種崇拜洋人、相對尊重香港人而看不起內地人的乖戾情緒和莫名優越感」,甚至暗指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以來,部分「極端份子」不斷挑撥中港矛盾,《香港國安法》頒布後復歸寧靜,「但在國泰航空這般規模龐大的企業,居然仍有人蟄伏於陰暗角落」。

國泰空乘工會周三稍晚發表聲明

國泰空乘工會周三稍晚發表聲明,敦促國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建一個合理和安全的工作環境,以提振員工士氣。聲明對「最近發生的不愉快事件」表達最深切的遺憾,並稱國泰的空乘人員一直尊重並平等對待所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乘客。

工會表示,在新冠疫情後,隨著航班的恢復,乘客的數量有所增加,但身處第一線的航空工作人員正面臨人力和物力短缺,工作量大幅增加但薪水低。「公司忽視這些問題,導致員工士氣極為低落,對於機艙服務的投訴也有所增加。」

國泰空中服務生工會周三向內部成員發出的內部電郵,工會對空服員「現時需面對眾多不實指控及網上傳言感到痛心」。電郵還提到,根據「機艙服務指引」,如空服員在未經同意下被乘客拍攝及錄影,可向乘客提出刪除有關內容,如遭拒絕可通知機長及機艙服務經理,公司政策表明對不守規乘客採取「零容忍」態度。引述工會稱,「本期望國泰會支持員工保護自己及提供相關指引,遺憾最終得到令人傷感的消息」。

國泰:工會不代表國泰立場

對此,國泰航空周四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澄清稱,「『空中服務生工會』為一個獨立工會,從來不代表國泰」。聲明還寫道,國泰「不接受、支持或同意該工會的對此事的立場」。

國泰航空服務董事吳潔文(Mandy Ng)也在聲明中強調:「我們一直並將繼續與機艙服務生同事直接溝通,包括通過線上及面對面等多種途徑。我們會繼續聆聽他們的反饋,並積極回應。」

但許多中國網民對國泰的回應並不買賬。相關微博底下有留言寫道:「還是那句話,你們不喜歡大陸人就不要飛大陸航線,沒必要勉強自己!」;「不接受不支持,也不反對是不?在這件事上,不反對處理就是支持。」

自事件爆發後,國泰航空已多次致歉,其行政總裁林紹波表示,公司將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和道德標準的行為「秉持『零容忍』的態度」。

中國社媒現反「崇洋媚外」聲浪

儘管如此,國泰事件仍持續在中國社媒上發酵。一名網友發表推文寫道:「其實我覺得國泰不是針對非英語乘客,是專門針對不會英語的內地人」。有網民稱,國泰事件的重點是「員工明目張膽的歧視」、「中國人自己歧視中國人的事隨處可見」。也有人嚴厲批評「崇洋媚外可恥又可悲」,並揚言抵制國泰航空。

但有網民認為,此事算不上「歧視」,而是「不專業,欠缺職業道德」;「這跟公司文化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處處強調平等文化的公司不會出現這種行為」。另一派意見則認為,「其實好小事,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好多行業服務態度都差」;「讓商業糾紛回歸商業層面,李家超出來更會讓兩地關係交惡。」

上海《新聞晨報》以及上游新聞等媒體則翻出國泰2017年曾拒絕使用中文名牌的新聞,再度引起網民熱議。也有人因此聯想起此前上海車展的「寶馬冰淇淋事件」。一名網民在微博上評論稱,國泰事件「其實本質和寶馬mini冰淇淋事件一樣,國人對外國人士享受不平等待遇的反感不斷加劇,民族情緒會進一步高漲和激化」。

今年4月,有網民爆料稱,上海車展上寶馬MINI展台的工作人員在發放免費冰淇淋時疑似區別對待中外訪客,只發冰淇淋給外國人。這一事件在新浪微博上曝光後,大量網民紛紛表示憤怒和不滿。

資深媒體人紀碩鳴:已经遍体鳞伤的香港 放过她给一个期待吧

國泰乘務員歧視乘客一事,不管乘客來自哪裡都是不能接受的,但迅速在社會上綱上線也是令人始料不及的。 經歷過黑暴、疫情的香港已經遍體鱗傷,請放過她給一個期待吧。

剛剛過去的佛誕日,香港維園有嘉年華,抄經撞鐘許願祈福,希望給市民一個美好未來。 自回歸祖國,佛誕被列為香港的公共假日,以讓市民在度假日洗滌心靈。 不過,因為國泰乘務員在成都飛往香港的航班上被人曝出以語言羞辱非英語乘客事件,繼而波及香港被羞辱,這個佛誕日過的有點不爽心。

對待自己的乘客不敬,好比老師看不起自己的學生、父母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是對自己的身份、對職業的褻瀆。

國泰航空的行政總裁三度道歉,公司即時解雇了三位空務員,這樣的處罰相當嚴厲了。 但令人遺憾的是網路甚至官媒都不依不饒,矛頭所指已經不是該事件的本身了,國泰航空、香港、香港人都被波及。 上綱上線貼上政治標簽,迅速在網路上掀起了一場聲討運動,大有踏上一隻腳「讓它永世不得翻身」之勢。我們似乎又在經歷曾經經歷過的。

有人稱是黃絲反攻倒算,有人直接就說國泰航空就是西方勢力,要讓其停航、不能飛國內航線等等。 只要有人敢說點不同意見,馬上就有人以間諜、走狗稱之,甚至還要將之滅了,“殺了”“處理掉”如此暴力的語言都出現了。  這樣的粗暴言行在網上盛行,也不見網管出來維護秩序。 如果是在香港,這可是刑事恐嚇。

更為遺憾的是,官方媒體也上綱上線,發文稱,「在香港歧視普通話,註定是個笑話」,把整個香港都拖上了兩地與論戰的戰車。 但我想問的是,何止香港,世界上那裡歧視普通話不都是一個笑話? 而且是天大的笑話呢!

從舉報視頻看,幾位空務譏諷的是沒講好英語的,而不是歧視講普通話的. 這個故事是被上升到歧視說普通話的,是從單一事件被上升到香港人歧視了所有講普通話的人。

我還奇怪的是,從成都飛往香港的航班上,中國人之間竟然要用英文對話,那位乘客為什麼不說普通話呢? 是對英語有特別的愛好嗎? 如果是說普通話遭來國泰空服的如此針對,那才是一個政治問題。 理解國泰航空管理層想息事寧人盡快解決問題,其中確實還有不少需要釐清的事實,乘務員講的是脫口秀,還真在這航班上發生的事? 當時給沒給毛毯? 但這都已經變成小事了。

我的人生一半時間在上海,一半時間在香港,不應否認即使回歸這麼多年了,香港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認同問題,人心回歸是一個考驗。 但也不能否認,從總體上來說,回歸20多年來,香港主流社會的祖國價值是不容置疑的。

說到語言文化,改變是有一個過程的。 記得改革開放初期,北京把說不好普通話的都看作外地人不受歡迎; 上海人把不說上海話的都看作鄉下人。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還以喝咖啡與吃大蒜來對比,引起爭議,也沒上綱上線到政治。 後來大家都互相適應慢慢改觀了。

“網路上關於香港人對講英文的最友好,其次粵語,普通話基本就是赤裸裸歧視”等觀點比比皆是。 這種情況有,但並非主流。 剛來香港時,看到的香港講的還是市場,一直是想遠離政治的。

十多年前,我就應邀在浸會大學新聞學院講課,我是用普通話講課的。 學校和學生並沒有歧視把我趕下臺。 香港現在的官員,在公開場合只要涉有內地因素的,都會主動講普通話,香港科技局局長是海歸,在講廣東話的場合他就講普通話,這並沒有成為笑話。

我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內地來的女生在路邊水果攤向香港大叔買水果,她沒有現金要掃支付寶,大叔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回答她,沒用支付寶要付現金,沒現金明天再來。 她又提出賬號轉賬,大叔說沒有賬戶。 看的出大叔是努力用普通話在回答,但也有些不耐煩了。

水果攤買水果,你還要轉賬? 有這點時間,去銀行取款機取個款不就解決了? 一再拖延,就是有意在「挖坑」,還好香港大叔沒被激怒,否則就是另一個「歧視」故事。

香港和兩地文化、價值觀不同是現實,有的是不應該出現的,有的是兩制差異帶來的。 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有不少需要改變,但它也需要更多的期待。

很多時候,茫茫大海、無際沙漠,不是沒有勇氣前行到達彼岸,而是有多少期待能實現。 為什麼我們都願意躺在母親的懷抱,那是因為母愛給了你足夠的溫暖。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