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梨 園
——柴家疃戲劇社記
明清以至民國,臨淄柴家疃因地靈人傑而名揚府縣。 村中先賢王懷清、王奎明、王懷澤、王甲田、王連階、王傳薪、王書林等諸公,為活躍文藝,充實村人精神而創辦子弟戲班,延請戲劇名家李柳亭先生教授京劇以傳國粹。 諸位贊助者以捐錢物多者為榮,並輪做班首。 一時間村人歡欣鼓舞、戲功彪升、名角群起,如王玉連、馮志新、王書平、王炳南、王玉衡、王繼洲、王譽博等出類拔萃。 《下江南》《空城記》《借東風》《紅娘》《打漁殺家》等十幾部大戲久演不衰,引得廣饒,壽光等鄉縣群眾來賞,並給予高度讚譽。 劇團於1949年製幕揭禮,「臨淄縣古城區王青鄉柴家疃業餘劇團」棗紅大幕,使用半個多世紀,吾輩記憶猶新。 時任村長王馨桂。
昔村中戲班,多清峻聰慧者。 朝為農夫,夕至梨園,戲劇之愛皆入癡迷。 五穀豐登之年,茶潤飯足之後,佳節搭台,粉墨其身,“帝王將相”隨心做,鳳冠霞帔任意穿,陶醉其中,得其至樂。 或逢歉歲,饑寒交迫隨之,亦不改其習。 何顧嚴寒,忍抱餒腹,欣脫襤褸,慢著錦褸,出將入相,巧弄宮商,吆牛喝馬之聲頓變清響,聲韻醉人,人更自醉也。
一曲《鎖麟囊》,善來善報從無謬; 幾段《借、空、斬》聲情並茂上雲端。 嬌俏紅娘,活潑靈動多婉轉,鐵麵包公,豪氣凌雲義浩然。 新戲樣板感世目,英雄本色入心間。
或扶鋤而吟唱,或擊壤而引吭,或拍掌以合節,或敲案而鏗鏘。 唱的星月燦爛,唱的五穀芬芳。 風台塚上喊幾句,稼禾點頭笑聲長。 摩天嶺前唱一曲,水清柳綠稻荷香。 入的高山流水,何止三日繞梁,澠右河山、古疃風土,皆為之醉也。
春來唱,伴蛙歌,八方新綠激情多,一樹藤蘿舞婆娑。 夏來唱,伴水流,子弟芳華滿北樓,澠系悠悠無盡頭。 秋來唱,五穀豐,稼果飄香人歡騰,高高秋月照齊城。 冬來唱,搭高台,喜迎佳節把戲排,風旋瑞雪撲人懷。 元宵唱,掛紅燈,唱化大灣水上冰,觀眾滿街喝彩聲,相伴一輪明月滿天星。 紅男綠女為之迷也,四時八節為之醉也。
玲瓏清勁絲竹動,鑼鼓皮黃染雲霓。 幾聲念白,幾闕樂起,聲振林木韻淋漓,錦弦玉管啭梅笛。 親切山川播忠義,水光雲影看旖旎。 興致勃發,風生水起; 纏綿婉轉,芳草萋迷。 開畫卷,融詩篇,禮樂承古意,律呂入新年。 詞含教化,道德揚之。 曲蘊善良,仁義在斯。 招式無俗,合情入理; 板眼有致,正位端居。 神完氣足,登吾大雅; 道法自然,妙悟玄機。 神怡情醉,真實不虛也。
英雄慷慨,正氣豪氣沖雲天。 去惡揚善,文章道德幾千年。 降龍伏虎,千軍萬馬苦征戰; 揚威耀武,忠心赤膽好兒男。 戲多教化功,百善寓其間,忠孝仁德根深固,家國情懷永流傳。
或情深意篤,柔媚繾綣,沉魚落雁,竊窕嬋娟; 千嬌百媚,風情萬種,不可方物,我見猶憐。 鳳舞龍翔雲水靜,星殘月落夜闌珊。 高興處,暢懷捧腹樂難禁; 悲傷時,動人心弦淚潸然。 卓葷風采觀不盡,姹紫嫣紅賞不完。 村中老少,子弟男女,心醉矣!
大灣波照影,圍子牆回聲,砂石山叫好,古祠堂呼應。 瑞雪喜舞,流旋而迴風; 南河戀音,駐足而傾聽。
至鑼收鼓息,幕帷垂落,洗鉛華,除粉墨,歸籬院,回草屋,欣然燙一壺村酒,調兩碟小菜,遣余興,盡余杯,自陶自醉細回味。 忽來知音,登門盛讚,“台上聲容俱佳,盡善盡美,特來恭賀也!” 戲家熱血又沸,復起腔引板,續雅韻,繼佳音,抑揚頓挫,又響遏行雲矣! 聽者拍腿擊掌以伴之,忘乎所以,盡樂盡歡,又沉醉矣,梨國之醉,竟勝於茶酒也! 儼然葛天氏之民也,無懷氏之民也!
昔日輝煌難忘,今之村人仍津津樂道,且薪火相傳。 1968年冬,全村攜手共力,同時排演《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三部現代大戲,人才之眾,水準之高,足令萬眾矚目也。 那時期,王立端、王繼泉、王英嬪、王波,王洪昌、王譽來、王玉林、崔秀蘭、王秀蘭、王玉風、王玉英、王景甫、王憲鳳、王馥桂及王寬湖團長等演職人員多至數十名,名字至今仍在閃光,永存村人記憶也。
品絲竹留韻,尋粉墨蹤痕,想那時澠系歲月,古疃風光,梨園之盛,精神之旺,豪邁與輝煌,瀟酒與昂揚,十分專注,百般熱愛。 千人唱萬人和,家家回應,戶戶供養,名震十里八鄉。 姑屯姨莊,慕名來賞; 兄弟爺們,好美爭強。 師徒老少,奮發進取; 姐妹妯娌,耳熟能詳,歲月去遠,往事如煙,然幾多佳話,不可不傳也。
深情回眸,總湧心潮。 惜光陰荏苒,星移鬥轉,喚不回去歲,喊不來昨天。 喜今日之戲曲協會,繼往開來,朝氣蓬勃,乃昔日子弟戲班、業餘劇團之延續也。 且人才濟濟,火熱情腸,當勝於往昔。 得天時地利人和,正任重道遠,海闊天高,宜大展身手,再創輝煌,建梨園之旺區,湧戲劇之高潮,定不負前人,亦可領來者也。
劉玉華2023年9月於廣州越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