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藍白夾擊下 誰政治行情看漲? 國際靜觀北京出牌

台灣2024總統、立委大選13日順利落幕後,中國大陸的反應如何?成為國際關注焦點之一。有消息顯示:賴清德團隊預判從當選起,中國將可能在軍事、經貿上對台施壓,同時也確立“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方針,靜觀北京出牌。

按照憲政慣例新國會誕生後內閣團隊將總辭,昨(13日)晚開完票後,行政院長陳建仁已經向總統蔡英文提出辭呈,陳建仁原本打算總辭後回到中研院,但被蔡英文留任,目前內閣團隊將“團進團出”留守到520與蔡英文一同卸任。

 國際靜觀北京出牌

中國官媒14日下午透過微博披露解放軍船艦在海上操演影片,並聲稱:東部戰區某護衛艦支隊多艘艦艇近日組成編隊,前往東海某處海域展開實戰化、跨區海上演練,以提升編隊協同作戰能力。

台灣國防部則在14日晚間強調:國軍嚴密監控台海周邊海空域狀況,目前並無異常,將持續掌握監控中共的軍演動態。稍早,台灣國防部報告,從13日早晨6時至14日早晨6時,在台灣周邊偵獲共艦4艘次和空飄氣球1枚,但沒有任何中國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

台灣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昨天13日接受中央社訪問示警說:待任總統賴清德應立即籌組國安團隊,與總統蔡英文國安團隊能無縫對接,因為預判今天起,中國將在軍事、經貿上對台施壓。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分析認為: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後,中共對台政策有5大重要觀察時間點;分別為:1月13日開票日當天、選後大陸國台辦首次例行記者會、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3月的兩會期間、直到5月20日總統就職日。

張五嶽認為,民進黨的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後,國台辦發聲明強調民進黨不代表主流民意、阻擋不了統一大勢,顯示中共“失望但不絕望”,因為除了總統得票率外,民進黨立法委員席次未過半,中共對台工作大政方針不會有重大改變。

張五嶽提醒,台灣選舉結束後,對岸也需要一段時間沉澱,對台政策尚不會有重大宣示和改變,可先觀察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滬寧於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

今年3月“兩會”上將可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有否發表涉台重要談話;另外全國人大會是否進行反分裂國家法施行細則等涉台相關立法。

張五嶽認為,從“兩會”後到5月20日總統就職日前,中共恐加大對台施壓,包括文攻武嚇、經貿脅迫等作為,儘管賴清德勝選在北京預期內,台灣選舉結果也不會影響兩岸關係結構性改變,但北京仍要透過一些做法表達態度,這是對內交代,也是對外宣示。他強調,中共升高台海緊張情勢,目的也是為了使賴清德的總統就職日演說內容可以回到北京容忍底線;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逐漸加溫,加上中美有恢復溝通,台灣選舉結果呈現“朝小野大”,推估中共對台有所施壓、管控,不過不會有重大危機、衝突發生。

事實上,美國政府的態度已經在北京的緊盯之下,美國在台協會(AIT)14日發新聞稿表示,美國政府遵循先例,在台灣總統選舉後邀請前資深官員以私人身分造訪台灣,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J. Hadley)在14日已經抵達台北,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隨行。據悉他們15日將會見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時,也會見到賴清德。北京肯定會密切檢視這一進程,台美雙方肯定也會對外低調行事。

這之前的報道顯示:美國總統拜登在聽到記者提問對賴清德當選反應時,回答說:“我們不支持獨立”,雖然是突兀的半句話,但海峽兩邊都不會誤解。

彭博(Bloomberg News)14日文章則指出,從2020年台灣大選以來,中國曾發射飛彈越過台灣上空,並施加新的壓力要台灣政府不要接觸美國官員,還試圖運用自身龐大的經濟來迫使台灣更為順從。但此次台灣大選的結果顯示:北京對台政策對台灣民意影響甚微,且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選擇也受到國內情況限制。

彭博引述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表示:“北京當局面臨兩種選擇,要麼繼續揮舞徒勞無功的軍事和經濟大棒,要麼改弦易轍換個方式尋求與台灣和平共存。”中國走上哪條路線取決於北京當局所認為的政治安全感,“一個更加自信的領導階層可能更有能力、也更願意嘗試新方式”。

而當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選擇受到不利的國內情況限制: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經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放緩,曾是經濟成長動力的房地產市場拖累了幾乎所有領域的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內部的腐敗危機,也降低了中國攻打台灣的潛在可能性。

台灣官員還提到另一項限制因素,是中國目前希望避免破壞稍有改善的中美兩國關係。去年11月習近平在加州會晤美國總統拜登期間曾表態:中國不尋求與任何人進行熱戰,還說中國終將統一台灣,但具體時間未定。

分析認為:未來幾個月,中國如何回應賴清德當選,將考驗中美間的脆弱關係,初步跡象顯示中國選擇低調回應。

誰政治行情看漲?

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但國會席次沒有過半,還丟失立法院最大黨,據了解,選前陳建仁已經多次表明,他希望能做到1月19日,因為新政府誕生後,原本執政團隊將在1月20日凍結人事變成看守內閣,陳建仁多次向蔡英文表明希望提前回到中研院,原本預估若陳建仁辭意甚堅,將由副院長鄭文燦接任閣揆看守,不過昨蔡英文在官邸強力留人,陳建仁將會在下周立委當選公告後依慣例總辭,之後接受慰留將與蔡英文共同留任至520。

據知情人士透露,陳建仁當初接掌閣揆時,就答應太太只當一年,等大選後就會回到中研院,但選戰過程中出現不小變化,選後立委席次不佳,尤其是北部立委席次幾乎砍半,桃園立委更是全部團滅,也影響原本看守布局。

這次北部立委選情不佳,桃園原本綠營還有2+1席次,民進黨立委鄭運鵬、黃世傑連任失敗,盟友趙正宇也不敵對手,桃園選情在投票前一個月告急,鄭文燦緊急回防,卻也無力回天,只能搶救綠營總統票,“賴蕭配”最後在桃園拿下47萬6441票、35%選票是三組人馬最高票,儘管成功搶救總統票,鄭文燦仍無法對抗立委選戰早已成為藍白合打綠的局面。

地方人士分析,鄭運鵬在藍營鐵票的龜山大輸、部分新興人口移入的桃園區也小輸,綠營鐵票區的蘆竹也沒能拉開差距吞敗;黃世傑問題也是在藍軍鐵票的楊梅大輸,即使海線都贏仍無法補足楊梅輸掉的票數,綜觀北部立委選局,可說是回到藍綠基本盤對決,只要民眾黨沒提名立委的區域,白營選票全助拳藍營,讓只要是藍綠對決選區,綠委只要沒跨過4成門檻多會吞敗。

因為桃園立委團滅,影響了後續看守內閣布局,據了解,陳建仁表達總辭後不留任的意願後,蔡英文強力留人,目前達成內閣團進團出一起留守520卸任的局面。

未來政治行情看漲的民進黨高層人物,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前文化部長鄭麗君、賴蕭競選總幹事潘孟安、全國總督導卓榮泰等將可能組成新的接班梯隊人選,未來動向備受矚目。

蕭美琴就任副總統後將被在野黨視為今後競逐大位的潛在對手之一。

陳其邁歷任立委、行政院副院長,這次輔選高雄市立委揮出全壘打,尤其第6選區、第3選區分別由新人黃捷、李柏毅上陣,都順利接棒,成功驗收深耕高雄能量,展現更上一層樓的實力。

鄭麗君曾經被視為副總統人選之一,最後擔任了競選總部國政小組召集人,為賴清德操刀政策白皮書而深獲信任;她的學歷經歷與社會形象都很亮眼,發展空間看好。

此外,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都身經百戰,立下不少戰功;潘孟安、卓榮泰則在這次大選擔任輔選要角,背後運籌帷幄,未來新政府上路後,是否更上一層樓,動向備受關注。

民進黨面對2026年的九合一大選,包括內政部長林右昌、成功連任的台北市立委吳思瑤、新北市立委蘇巧慧與台南、高雄多位連任立委,也被提及有可能更上一層樓,都將牽動未來人事變動。

而後續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內閣布局,(14日)傳出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以及高雄市長陳其邁都有呼聲。民進黨人士分析,通常新政府第一任閣揆都會用學者型進行改革,第二任才會用派系人馬或黨內明日之星的政治掛,去收割前任閣揆改革政績。

但賴清德註定是弱勢總統,他任用第一任閣揆勢必政治性不能太強,否則根本過不了國會這關,林佳龍有學者性格,但欠缺人和,且新潮流系統有不少人無法接受林佳龍,因此鄭麗君接掌閣揆可能也會選項。但黨內人士認為,依照賴清德的性格,也可能啟用無黨派的學者人士,一切就看後續國會政局如何演變。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