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近兩年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22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696天。
2024年1月22日最新進展:
♦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署表示,阿富汗搜救部門已找到失事的「獵鷹」10型飛機。機上6人中有4人生還,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受傷,其餘兩人的情況有待核實。
俄燃料碼頭疑遭烏克蘭無人機攻擊起火 暫停部分營運
俄羅斯最大獨立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公司」(Novatek)今天表示,由於發生火災,該公司被迫暫停波羅的海(Baltic Sea)燃料出口碼頭部分營運。
烏克蘭媒體表示,這場大火是由無人機攻擊引發。
路透社報導,烏斯季盧加(Ust-Luga)石油碼頭位於波羅的海東部的芬蘭灣,在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以西170公里,並將穩定凝析油(stable gas condensate)加工成輕石腦油、重石腦油、航空燃油、燃料油和柴油。烏斯季盧加的港口則用於將加工後的產品運往國際市場。
目前尚不清楚中斷將持續多久、有多少油輪不得不閒置港口外,也不清楚對國際能源市場有何連鎖反應。
列寧格勒州(Leningrad Oblast)政府在Telegram上表示,列寧格勒州周邊地區的關鍵基礎設施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安全部門和執法機構已下令摧毀發現的任何無人機。
烏克蘭國際傳真社(Interfax Ukraine)引述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報導,火災是烏克蘭安全部門執行特別行動的結果。
消息人士指出:「烏斯季盧加石油碼頭…是敵人的重要設施。燃料在那裡提煉,也供應給俄羅斯軍隊。」
路透社無法證實火災是由烏克蘭無人機攻擊所造成。
如果確實是無人機攻擊,證明基輔有能力使用據信是國產的無人機對俄羅斯進行比平常更深入的打擊。
這是最近幾天針對俄羅斯能源設施一系列攻擊中的最新一次,也將引發人們對俄羅斯關鍵基礎設施周圍防空系統品質的質疑。
烏軍襲頓涅茨克市集增至28死
俄羅斯任命的頓內茨克州長普希林今天表示,俄國控制的烏東城市頓內茨克遭到烏克蘭軍隊砲擊,導致25人死亡,另有20人受傷。俄國部隊則表示,已控制哈爾科夫州村莊克羅赫馬恩。
路透社報導,根據俄國扶植的頓內茨克(Donetsk)市長庫列姆津(Alexey Kulemzin)說法,烏軍砲擊了有商店和市場的繁忙地帶。
普希林(Denis Pushilin)說,該座城市被烏克蘭砲彈轟炸。烏克蘭未立即發表評論。
路透社在現場拍攝的照片和影片顯示正在哭泣的民眾,有些人說他們失去親屬,一些遺體倒在該市市場附近、被血水浸染的雪地上。
普希林表示,緊急服務機構正在現場作業,鑑識專家試圖收集在這場襲擊中使用武器的碎片。
另一方面,俄國國防部今天表示,俄國部隊已控制哈爾科夫州(Kharkiv)村莊克羅赫馬恩(Krokhmalne)。烏克蘭軍方發言人證實基輔軍隊已撤離。
在這次的小規模推進前,俄國國防部18日也發表過類似聲明,稱俄軍已掌控烏東頓內茨克州一個名為韋謝列(Vesele)的聚落。
烏克蘭軍方發言人菲蒂奧(Volodymyr Fitio)淡化這項最新消息,並告訴國家電視台,俄國取得克羅赫馬恩對整體局勢沒有影響。
菲蒂奧說:「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拯救我們守軍的生命,他們被轉移到事先準備好的陣地,正在那裡堅守防禦,防止敵人進一步推進。」
他說,克羅赫馬恩這座村莊裡有5間房子,戰前也僅有45人居住。他稱由俄軍控制的「數百公尺」沒有任何影響,並稱這是「暫時的現象」。
分析:
中國透過烏克蘭和加薩戰爭競爭全球南方領導地位
對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來說,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揭露了西方的雙重標準,以及北京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脫節。
在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之後不久,傅聰11月中旬在布魯塞爾講話時,對歐盟給中國貼上全球「競爭對手」的標籤表示強烈反對。他說,如果擁有不同的外交政策觀點就使北京成為歐盟的競爭對手,那麼布魯塞爾會發現到處都是競爭者。
「從中東到非洲,從亞洲到拉丁美洲,有許多國家在價值觀方面顯然與歐洲看法不一致,」他說。“我們可以清楚地從各國對加薩危機的反應分歧中看出這一點。”
這些言論具體反映了中國為在所謂的「全球南方」(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巴基斯坦、印尼和奈及利亞等國家)獲得影響力所做的長期努力。這些國家正在尋找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的替代方案。
在烏克蘭以及最近在加薩的血腥衝突,揭露了全球在巴勒斯坦人困境問題上的分歧,而北京正尋求利用這一點。
馬裡蘭州弗羅斯特堡州立大學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馬海雲對自由歐洲電台說:「這是中國在全球南方的巨大勝利,展示了美國對巴勒斯坦外交政策的虛偽和意識形態本質,這間接影響了全球南方對烏克蘭戰爭的看法。”
當美國總統拜登10月將美國對烏克蘭和以色列的支持聯繫在一起時,將這兩個國家描述為與決心「消滅」它們的敵人作戰的民主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聽到了雙重標準。
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認為,西方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非法佔領,但堅定支持長期佔領巴勒斯坦領土並在約旦河西岸建立定居點的以色列,這是虛偽的。
白宮最近對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變得有更多批評,但許多歷來支持巴勒斯坦事業的全球南方國家的領導人指出,西方對這兩場危機的反應存在差異。
專家表示,西方政策中這些明顯的缺陷,最近因以色列襲擊加薩地帶造成的平民傷亡而加劇,這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更好地將自己定位為華盛頓的全球領導地位的替代者,並可能會破壞美國爭取全球支持以孤立和懲罰俄羅斯入侵鄰國的努力。
自10月7日以色列遭到哈馬斯的致命攻擊以來,中國將自己塑造成和平斡旋者,同時把矛頭指向西方。
中國駐聯合國外交官和以當地語言向全球廣播的中國官方新聞媒體加強了批評力度,稱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持正在助長戰爭。同時,北京呼籲加薩立即停火,並於去年11月與阿拉伯和其他穆斯林國家的部長舉行和平會議,希望藉此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它曾在烏克蘭嘗試過,但現在隨著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的爆發,中國正在試圖做什麼已經很明顯了,」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保障民主聯盟的研究分析師艾蒂安·蘇拉( Etienne Soula)對自由歐洲電台說。“他們把西方,尤其是美國,描繪成孤立的,而中國的周圍則是全球南方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
烏克蘭、加薩走鋼絲
中國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擴大其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最近將其努力集中在中東地區,去年3月份透過中國斡旋達成的一項協議,恢復了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關係。
北京尋求在那場外交勝利的基礎上取得更多進展,在加薩和烏克蘭,中國努力平衡訊息以調整分寸,避免反彈,儘管仍在努力貶低美國。
大西洋理事會中國問題分析師麥可舒曼(Michael Schuman)11月寫道:「北京希望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的責任歸咎於華盛頓,並表明(美國)和歐洲已經大大削弱了它們維護現有世界秩序的能力。”
對於烏克蘭,北京拒絕譴責莫斯科的入侵,並提供了對俄羅斯的經濟支持,幫助克里姆林宮渡過了西方的製裁。北京也維持了與基輔的外交距離,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直到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14個月後,才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直接通話。
但中國也試圖以中立身分出現,儘管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022年2月宣佈建立「無限制」夥伴關係。北京去年2月公佈了一項旨在促成烏克蘭和平的12點提案,但該提案在2022年12月遭到廣泛拒絕。隨後,中國在春季加大力度,派遣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前往基輔和莫斯科等多個歐洲國家首都。
這些談判毫無結果,隨著戰爭接近兩年且看不到結束的跡象,北京似乎不再進行外交接觸。
在加沙,中國拒絕譴責被歐盟和美國宣佈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並且仍然批評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特別是考慮到平民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哈馬斯去年10月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造成至少1,200人死亡後,中國隨後發表聲明敦促雙方「保持克制」並接受「兩國解決方案」。
該聲明立即引起了以色列和美國官員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將巴勒斯坦武裝分子10月7日對以色列的殘暴行為最小化,以色列駐北京大使館高級官員尤瓦爾·瓦克斯(Yuval Waks) 表示: “當人們在街頭被謀害屠殺時,現在不是呼籲兩國解決方案的時候。”
蘇拉表示,自那時起,中國在對以色列的訊息傳遞方面更加謹慎,中國在戰前就與以色列建立了牢固的關係,而現在又對巴勒斯坦人的困境表示同情。儘管如此,北京仍試圖引導其他主要全球南方國家(如巴西和南非)所表達的集體聲音。
「很難說成功,」蘇拉說。“我認為中國已經按照全球多數人的意願行事。全球大多數人傾向的方向,你可以看到中國採取了相應的立場。”
贏得人心
蘇拉和他的保障民主聯盟的同事們一直在追蹤中國從其外交官和國營新聞媒體發出的有關烏克蘭和加薩戰爭的資訊。
2月一項針對烏克蘭的研究發現,儘管北京在衝突中的官方立場為中立,但中國官員在網路和中國媒體上卻在「為克里姆林宮提供言辭辯護」。
「為了削弱西方民主國家及其盟友,中國也試圖透過呼籲全球南方國家來孤立這些國家,」 報告說。“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中國一直聲稱支持烏克蘭的國家是偽君子,對世界其他國家漠不關心。”
去年11月發布的一項合作研究也記錄了中國官方新聞媒體如何利用其全球網絡,尤其是在非洲和中東地區,將美國指責為加薩戰爭的所謂罪魁禍首。
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活動到底產生了多大影響。儘管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使西方關於俄羅斯入侵對當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的論點變得更加複雜,但北京在這兩場戰爭中都沒有成為決定性的外交力量。
倫敦經濟學院(LSE) 研究員朱利婭·西奧拉蒂(Giulia Sciorati) 專注於中國在全球南方國家中的角色研究,她表示,雖然“中國在與全球南方國家擁有共同世界觀方面玩得很成功”,但尚不清楚北京的立場是否真正使其成為非西方國家的事實上的領導者。
「從表面上看,這種立場可能符合全球南方地區所看到的優先事項,」她對自由歐洲電台說。“但事實上,並未符合全球南方國家的期望,其中許多國家希望中國在和平談判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全球民意調查也呈現了一個更為複雜的畫面,展示了中國尋求爭取全球南方支持的努力的發展。
儘管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許多西方國家的反華情緒正在上升,但中國的說法似乎確實在全球南方引起了共鳴,西方未能贏得印度和海灣地區等國家支持對俄羅斯的製裁。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去年2月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雖然西方國家絕大多數人支持烏克蘭,但全球南方國家的受訪者不太支持繼續戰爭,更有可能同情莫斯科的不滿,並對西方領導人的動機表示懷疑。
然而,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在11月發布的一項隨後的民意調查涵蓋了21個西方和非西方國家,發現人們已經對西方政策失去信心,而更傾向於“點菜式的安排”,即他們的政府可以根據問題的複雜性選擇與哪個主要國家合作,而不是被鎖定在明確的地緣政治陣營中。
馬裡蘭州弗羅斯特堡州立大學的馬海雲教授表示,中國外交政策在未來幾年將面臨挑戰,因為在爭取全球南方支持方面,中國很可能會面臨來自美國和歐盟的更多競爭。但並不能保證中國會在西方能重新確立自己的地位時「失去一些這種新發現的影響力」。
「首先,一旦中國獲得優勢,它將鞏固甚至擴大,」他說。“其次,即使西方回歸並重新主導,恢復信譽並調動資源也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