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到北京大學交流 ,中方突出“不脫鉤”宣傳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4月7日在北京大學與國發院學生交流。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美國財長耶倫繼續在北京的訪問,昨日(4月7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向學生致辭時表示,美中兩國過去兩年一直聚焦加強溝通,包括深入相互了解對方的經濟政策,而這對建立健康的美中關係至關重要。

耶倫在演講中表示,“在過去的兩年中,美國和中國一直聚焦於加強溝通,包括加深我們對相互經濟政策的了解”。“這對於建設一種給我們兩國工人和公司帶來好處的美中經濟關係至關重要。”

耶倫4月4日抵達廣州,對中國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這也是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第二次訪問中國。

耶倫昨日會見中國總理李強。耶倫就說,兩國有責任管控複雜的雙邊關係,只有直接與公開的相互溝通,雙方才可以取得進展。

她在北京與中國總理李強會晤時,也提出了美國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擔憂。但中國總理和官媒目前為止對耶倫的訪問做出了相對積極的評價。

李強強調說,“中方真誠希望兩國成為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美國財政部發布她與中國財長藍佛安會面的簡介,說兩人討論了美中宏觀經濟前景和金融形勢,以及兩國財政部在維持持久的溝通渠道方面,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

她在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向學生致辭時特別談及她在成為政府官員之前在學術界擔任經濟學教授的經歷。耶倫表示,“在任職學術界期間,我非常珍惜我與我們教職員工的經常性交流,我同樣也喜愛向學生傳授知識並向學生學習”。

她又說,“這種考慮新鮮思路並持續測試自己認知的辦法在我成為一位決策者和聚焦於務實解決難題的政府官員後也受益良多。我鼓勵你們在推進自己職業時將這一精神發揚光大”。

耶倫表示,這也是她參訪北大的原因。

耶倫強調,她之所以加深了對中國經濟政策的了解,除了通過與中國政府高級官員舉行會談外,也從與商界領袖以及學術界人士的討論中獲益,例如她在向學生致辭前就曾與北大的教授們舉行座談,而這些教授則都是各自領域的領軍人物。

耶倫鼓勵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學生們充分利用他們在校求學的時間。“正如我在美國國內對學生所說的,你們將會作出十分巨大的貢獻,”耶倫說。“你們可以從你們自己的學業和生活經歷中總結出新鮮的看法。你們的主張將來總有一天會幫助塑造你們國家的未來。”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對記者表示,“耶倫二度訪華為測試北京與華盛頓關係取得進展的可能性開闢了空間”。何瑞恩表示,此行“凸顯了中國認識到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必要性,並準備考慮在打擊洗錢方面進行合作”。

美國一名貿易專員告訴記者,人均家庭支出應在中國經濟中占更大的比重。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此後行程安排如下:7日晚,耶倫財長將與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共同參加一次雙邊會議。在北京期間,耶倫財長還將會見中國的主要經濟學家。

4月8日,耶倫財長將會見中國前副總理劉鶴。隨後,她將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舉行雙邊會談。4月8日下午,耶倫財長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其中國之行發表講話。本次新聞發布會將進行現場直播。

4月9日,耶倫財長將離開北京返回華盛頓。

耶倫(中)昨日到北大交流。(路透社)

李強和官媒對耶倫的訪問做出了相對積極的評價 

中國總理李強在北京會見美國財長耶倫。(路透社)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就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生產商構成的威脅與中國再次溝通。但中方似有淡化一系列棘手問題之意。比如中國總理李強誇讚耶倫說:自她出現在廣州以來,中國網民密切關注她此行的細節,顯示出“對中美關係繼續改善的期待和希望”。而耶倫訪華的“細節“被認為是她在廣州就餐時使用筷子相當熟練。

有分析指出:中國官媒對耶倫在廣州就餐的筷子功夫大肆宣傳。這與官媒一向妖魔化美國的報導基調大相徑庭,而這一舉動的背後動機引發美國媒體關注。美國《華郵》報導,多年來不斷惡化的中美關係,以及官方評論和中共官媒妖魔化美國的報導,都對中國輿論產生了影響。但針對有關耶倫晚餐選擇的報導,也有網民們諷刺問道,為什麼沒有些更實質性的報導?

美國之音報道:在中國社媒上,過去兩天來批評和攻擊耶倫的聲音並不少。對於耶倫在廣州餐館就餐,一條在微博上收穫超過兩千點贊的評論稱她是“舉止優雅的強盜”。另一條評論則稱耶倫“又來騙吃騙喝”。

但中國央視旗下的社媒賬號“玉淵譚天”在耶倫剛抵達廣州時就在微博上寫道:“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需要中美在綠色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來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從美國經濟發展的角度還是全球經濟走向復蘇的角度,中美合作,都理所應當。”

《環球時報》也發表了英文評論指出:“耶倫的積極態度值得肯定,中美只有通過不斷溝通,才能找到解決經貿爭端的更有效途徑。”

耶倫在廣州參加中國美國商會主辦的活動上曾經讚揚中國市場吸引力,表示自己反對兩國“脫鉤”。對此的有關報道在星期五晚一度登上了中國搜索引擎百度的熱搜榜榜首。

不過,中國製造業生產過剩對全球衝擊的棘手問題難以掩飾,日益受到關注,總部在紐約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3月26日報告指出,2021年以來中國過剩現象擴及大量產業,已反映在出口暴增,為今年中國與歐美、G7乃至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對抗 鋪好了路。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將資源花在支持製造業而非鼓勵家庭消費,使問題更難解決。 中國消費市場低迷,過剩產品便湧向海外。 例如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量是2019年的7倍,太陽能板出口是2018年的5倍,擠壓歐美綠能產業的生存空間。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範德賴恩在去年12月訪問北京期間,就提出中國生產過剩可能帶來衝擊,行前更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是否涉及政府不當 補貼立案調查,顯示貿易緊張情勢正在加溫。

報告強調,問題不只發生在歐盟和美國,2019到2023年間中國對七大工業國(G7)的貿易順差成長了1/3,而且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等開發中國家也開始不滿,如果中國持續這種貿易不平衡狀態,恐將遭到已開發和開發中經濟體的激烈反擊。

中方突出“不脫鉤”宣傳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本週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會晤。這也是繼上週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通話後,美中經濟官員舉行的最新高級別接觸。

根據美國財政部當天發佈的聲明,耶倫與李強的會晤“坦誠且富有成效”。 耶倫就爲美中兩國工人和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健康經濟關係這一共同目標發表了看法。另外,耶倫還提出了美方關切的問題,包括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及其可能對美國工人和企業產生的影響。她還強調了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性,包括低收入和新興經濟體的債務困境等。聲明強調,耶倫與李強的討論是在去年11月美國加州“拜習會”基礎上的深化進展。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而中國經濟正面臨一系列涉及房地產、出口等支柱產業,以及債務、就業等嚴峻挑戰。

中國官方新華社當天將李強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消息列爲頭版位置,並且突出強調“不尋求脫鉤”的內容。報道說:耶倫表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美中關係變得更加穩定。作爲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中雙方應當負責任地管理雙邊經濟關係。美方讚賞美中經濟對話合作取得的進展,不尋求同中方“脫鉤”,願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坦誠溝通,避免誤解,深化交流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應對緊迫的全球性挑戰,推動美中關係穩定發展。

而李強則在上述官方報道中表示:中美作爲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經濟利益深度交融,加強經貿合作對雙方各自發展和全球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雙方要加強溝通,共同找到管控分歧、解決分歧的辦法,讓中美經貿合作穩定、順暢、高效,爲兩國企業和人民創造更多實惠,也爲世界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李強還表示,中方願同美方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週日的會晤是耶倫9個月內,第二次與中方官員面對面討論棘手的美中貿易問題。耶倫此前警告說,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的過度生產將損害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生產商和就業機會。

專家:對改善中國出口過剩不會有成效

綜合國際媒體報道,耶倫當天向李強表示,雙邊關係現在更加穩定,因爲雙方可以進行“艱難”的討論。但她強調,“這並不意味着忽視我們的分歧或避免艱難的對話。這意味着我們要明白,只有直接、公開地相互溝通,我們才能取得進展。”

路透社引述美國財政部一位高級官員會後表示,雙方在會晤中詳細討論了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以及助長這一問題的政府支持。李克強表現出了讓美國和中國經濟團隊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的意願。

美國前駐北京公使、目前擔任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計畫資深研究員的王曉岷(Robert S. Wang)5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電話專訪時表示,美國與歐盟各國都對中國傾銷過剩產能的問題開始緊張,因為這會直接衝擊當地製造業。

王曉岷指出,葉倫此次訪中,「這個應該就是主題」,但他認為葉倫此行在改善中國出口過剩產能問題上 「不會有成效」。

雖然如此,王曉岷表示,「至少(葉倫)去了之後,美國接下來採取保護性措施就會有正當性」。

王曉岷分析,「她去雖然是沒效,就是說,中方說我還是要繼續傾銷電池等到歐美,不改變傾銷作為。至少葉倫可以回來說,我談過了,我跟他講很危險,他們還是繼續做,那我們就要採取同樣的保護政策。這樣她可以辯護說,我已經跟他們講說,你們這樣做是傾銷,那我現在要有一個回應」。

王曉岷指出,一般來說,美國對傾銷的回應應是關稅措施,或是其他能提高中國貨物進口成本的方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