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二會 超級禮遇馬 引起外界極大关注

「馬習二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連同王滬寧、蔡奇在內3名政治局常委出席,凸顯習近平對馬英九的超高規格禮遇。

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當地時間星期三下午四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晤了來訪的台灣前總統、曾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雙方重演2015年第一次在新加坡會面時的“世紀之握”,兩人握手長達16秒,習近平以“馬先生”稱呼馬英九,馬英九則稱呼習近平“習先生”、“習總書記」。

北京給足了禮遇,除習近平外,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王滬寧、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副主任潘賢掌共五人。至於陪同馬英九出席者則有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馬英九辦公室主任王光慈、政治大學榮譽教授邱坤玄共四人,而台灣青年學生則坐在馬英九一行人後方。場面比較罕見;為了不讓馬英九尷尬,習似乎有意不在之前台媒推測的人民大會堂台灣廳或福建廳與其會面,而是在與各國元首會面的東大廳會談,免得有統戰或矮化之嫌?而且,馬英九率領的青年學生代表團也安排在他的後排出席會談,這是為了顯示習近平對台灣青年“寄有厚望”嗎?

會談場面是和氣的,符合禮儀的,至少不給北京所說的“台獨勢力”留下矮化台灣的口實,然而習的講話,在五千年來歷代先民遷居台灣彼此是一家人的“感召”之下,不僅針對“台獨”,更有不容外國勢力干涉統一的警告,此處的外國,當然是台灣最重要的支持者美國。

馬英九此去北京,與習會面,台灣內部異議不小,任務並不輕鬆,雖然馬沒有職務,但以前總統的身份,且在任上已經與習近平有一次“世紀之握”,台灣在看着他,也引起國際社會關注。馬謹守的是他任上的“九二共識”,側重的是其中的“一中各表”。

這顯然是馬英九為什麼能與習近平再度會面的秘訣。前台灣總統陳水扁曾有“一邊一國”,即將任期屆滿的現任總統蔡英文明確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強調“兩岸互不隸屬”。而馬英九則秉承“一中各表”。

馬英九的“九二共識”聽起來細風和雨,其實內里的邊界是十分清晰的。他的九二共識,存在的前提是“各自表述”。也就是說對岸的“一中”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的“一中”是中華民國憲法定義下的中華民國。馬英九走了這麼一條邊線,北京也鑽了這麼一條空子,馬在各自表述上模糊,習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堅持。

北京曾對“各自表述”相當忌諱,但現在似乎默認了,據台灣媒體報道,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面時,兩度提起“一中各表” ,馬英九在習近平面前說“一中各表”,這是台灣客人在大陸領導人面前首次。

接下來的稱謂其實都是從這一說法衍生而來,習稱馬英九“馬先生”,意味着不承認其前總統地位,也就是不承認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而馬英九稱習近平為習總書記,是反其道而用之,是一種形式的各自表述,暗示他的國是中華民國。

馬英九的“口誤”則是一團迷霧,的確,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談時,讀正式講稿時說出“中華民國”四個字,隨後又改讀“中華民族”,這是真的口誤,還是故意,就有爭議。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表示,這樣的場合照着稿子念,不太可能出錯,“可以推論馬辦在這部分有下了一些功夫,對於台灣內部政治有交代。”而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受訪時也表示,馬英九說出“中華民國”是故意的,“因為他必須對台灣內部交代,不能表現得過於軟弱”。總之,這個聽者有意的 “中華民國”,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間。

馬英九則在參觀故宮時似向“台獨”放話: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馬英九心中的中國是中華民國,念茲在茲的是中華文化情懷, 故此,他講話的重點是台海和平,他說,“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着之重”,“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各項爭端,避免走向衝突。他甚至引用魯迅說過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來表達願景。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解釋說:馬英九這次談話,是為了後代的子子孫孫,超然在政治、黨派之上,必須為子孫求平安,謀幸福。

九年前,時任台灣總統的馬英九曾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與習近平會面。馬英九開闢兩岸分治以來首次“馬習會”,如今重演“世紀之握”,上演“馬習二次會”,可謂稀罕和隆重,然而指望十年一笑泯恩仇,實質上很空幻,台灣在資本主義民主自由之路上愈走愈堅定,愈走愈遠,大陸在社會主義專政之路上亦愈走愈遠,兩造可謂“背道而馳”,南轅北轍,縱有前總統之名的馬英九徒有“中華情懷”,又何以能逆轉大勢?

習近平稱:“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這話聽起來不錯,實質上重心坐落在最後一句話上,“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明顯暗含不惜武統的表述。

馬英九、習近平握手畫面曝! 馬:度盡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台灣民眾怎麼看?

這次會面引起外界極大注意。此一會面正值台灣當選總統、民進黨人賴清德即將上任前。也有說法稱,中方為抗衡星期三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日元首峰會而將「習馬二會」改到同日。

台灣陸委會則在“馬習會”之後於當晚批評“中共藉由‘馬習二會’大肆宣傳‘九二共識’”,“企圖抹殺我國家主權地位”,並表示:“馬英九未能在與習近平會晤時,公開傳達台灣人民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民主自由體制的堅持,有違台灣社會的期待,對此深表遺憾。”

2024 年 1 月 當選即將於卸任的副總統賴清德將於 5 月就職,他與蔡英文站在同一陣線,但這不太可能緩解緊張局勢。

當被問及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一事時,賴清德所屬政黨民進黨的發言人說,這位前總統似乎 “是中國的粉絲”,”很喜歡去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在北京的共產黨政府)和 “中華民國”(控制台灣島當局的官方名稱)競相爭取其他國家的外交承認。 然而,絕大多數其他國家都承認北京的共產黨政府,這對台灣當局不利,目前全世界只有 12 個國家承認台灣當局。

前總統馬英九昨(10)日在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期間脫口講出了「中華民國」。對此,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列舉了馬英九的三個功勞,並嗆問總統蔡英文、準總統賴清德「能做到嗎?」

翁曉玲昨在臉書發文表示,馬英九三大功中的第一功,是重振國格,他在習近平面前講出中華民國,既彰顯了一中各表的兩岸共識,同時帶出中華民國的原則。第二,是締造和平,翁曉玲指出,蔡政府管控兩岸直航、發布禁團令、無力善後金門大陸漁船翻覆事件,而相較於民進黨逢中必反、惡搞兩岸關係,馬英九能習近平平起平坐,「誰更讓人放心?不言自明!」

馬英九的第三功,是恢復交流,翁曉玲提到,馬帶領兩岸青年學生交流,讓他們彼此相互認識,建立友誼,共同成為締造兩岸和平繁榮的使者。她直言,友誼是化解矛盾的良藥,相識、相知,才會相惜,民進黨政府一昧鎖台,只會更強化大陸的磁吸效應。

最後,翁曉玲嗆問,馬英九在與習近平的會面上脫口講出中華民國,在參訪途中有台灣民眾巧遇他,同樣能道聲「總統好」,維護國格,莫過如此,蔡英文、賴清德能做得到嗎?

馬習二會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也是大陸國家主席接見外國元首會談的場地。媒體人謝寒冰分析認為,其中一個原因,以東大廳的規格來接待馬英九,很明顯是要讓馬英九回來之後,可以說得上話,不會被人家指責,甚至沒有一點被委屈或被民進黨見縫插針的地方,所以把所有細節都考慮進去。

前立委林郁方強調,民進黨看待馬英九是很複雜的心態,內心深處也希望有人這時候去大陸,讓兩岸關係稍微緩和。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受訪指出,這次會見的接待規格極高,第一,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接待重要外賓、高級別會議舉行之處;第二,習近平、王滬寧、蔡奇三位政治局常委同時在場接待一人,較為罕見。

對於馬的談話,王信賢分析,他是想表達台灣在其執政八年期間的立場,所以談及九二共識、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中原則等;同時還夾帶「中華民國」一詞,「這應是有意的」。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對「習馬二會」多有負評。他說,馬英九此行猶如“進京面聖”,已落入中共推動“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之套路。

他說,馬英九已卸任,無任何官方身份,但習近平仍是中國最有權力的人,「習馬二會」立足點就不對等。其次,中共也將馬英九降格為一個被貼上「台灣愛國統一力量」標籤的樣版人物,透過馬英九來對台施壓。不過,他說「習馬二會」不符台灣主流民意,也無法影響兩岸關係。

吳瑟致告訴美國之音:「他(馬英九)也不避諱被貼上這樣的標籤。換言之,在這樣的對話過程當中,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非常有限。兩岸關係不會因為馬習二度會而有任何的改變,另外,它(習馬會)讓中共更有機會透過馬英九來傳遞對台的施壓。」

在馬習會後,路透社在台灣街頭採訪的民眾對此反應不同:

一位37 歲的醫療顧問唐女士 說:“我不知道他(馬英九)能帶來什麼樣的實質利益,目前看不到。就目前海峽兩岸的局勢而言,我認為他過去拜訪也沒有太大的壞處,因為中間需要有人擔當和事佬的角色,由於民進黨執政時間久,目前兩岸局勢相當僵硬,需要中間有人來緩解目前的局勢;我覺得沒有什麼壞處。”

另一位30 歲的廣告公司員工 LEE YU先生則表示反對,“馬習會,就目前民意來看,確實是一個有點諷刺的概念。我覺得他是前總統……我想他應該是為了自己的歷史定位來想去促成馬習會, ”我也不能代表所有台灣人民的意見,但以我個人的意見,我覺得馬習會,以現在國際形勢來看,以及他是前總統來看的話,是非常不妥的。”

美國務院:支持改善關係與持續對話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星期三以背景說明方式回覆美國之音(VOA)關於美國政府對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的看法。

「我們鼓勵降低緊張局勢並改善海峽兩岸的步驟。我們支持在尊嚴與尊重的基礎上持續對話。我們仍然致力於我們長期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個政策受到《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六項保證’的指導,”聲明說。

4月10日也是1979年生效的《台灣關係法》簽署45週年。在美國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TI)紀念這個指導美台關係重要立法的座談會上,美國之音問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主任的何瑞恩(Ryan Hass),中國不承認《台灣關係法》的存在,並指責美國對台軍售才是導致台海不穩定的因素,他如何看待《台灣關係法》45年來在平衡各方關係上所發揮的作用。

「很可惜我們在北京的朋友不慶祝《台灣關係法》,」何瑞恩說:「因為我的確認為,如果他們能承認它對台海兩岸關係所發揮的穩定作用那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

「馬習會」是抗衡美日高峰會的動作?

目前是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的何瑞恩說,他不認為喬·拜登(Joe Biden)總統與岸田文雄會面的時間點與習近平見馬英九的時間點「純屬巧合」。

“我認為這可能是北京一種努力的一部分,要告訴外界他們也有朋友,他們並不是被孤立和孤獨的,因為美國已經非常具體地展現出它正在加強並深化它在東亞的同盟關係,”他說。

身兼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辜負振甫與辜負倬雲講座主任的何瑞恩說,馬英九總統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對台灣有過貢獻,今日台灣已經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民主體制, “可以承受它的前領導人選擇與任何他們想要見的人見面。”

「我不會因為馬英九與習近平見面而夜不能寐。我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去想它,因為你知道,雖然他們的會面令人注意,不過我不認為它會改變兩岸關係、美中關係、中國對台政策,或台灣對中國政策的軌跡,」何瑞恩說。

馬英九訪中言行與中方高度契合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馬英九此次中國之行“投入十足的感情”,不斷強調兩岸“都是中華民族”,又多次談到“一中原則」、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其實也是他長期以來一直講的,就是『我們只要不斷附和中共要我們講的話,兩岸關係就會變好』」。他說,馬英九此行的發言“都跟中共官方人員的發言高度契合,令人懷疑是不是都是經由中國方面精心安排好的。”

陳方隅也認為,“馬習會”改時間“很明顯是針對美日峰會而來”,中國近來在黨的工作報告裡面把“反對外國勢力幹預”放在“反台獨”前面,顯然是特別要針對外國宣傳下功夫。

「馬英九作為一個聽話的棋子,表現極為優良,就是作為一個統戰的樣板人物。他的個人民族認同讓他心甘情願地做中共的棋子,事事配合演出,大概就是此行最大的意義,」但是陳方隅說,從幾天來中國仍然持續派軍機軍艦騷擾台灣就可以知道,這種統戰模式不會帶來任何改變。

「更何況,中共現狀就是要營造出『就是你民進黨搞台獨所以會把兩岸關係搞壞’的印象,然後可以把球做給泛藍政客,而台灣這邊就是有很多人會想要配合演出,以獲得政治紅利。這一切都不讓人意外,」身為《美國台灣觀測站》(US-Taiwan Watch)網站共同編輯的陳方隅說。

此外,陳方隅分析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的實際內容認為,習近平想要透過此次會面強調三點:1)給賴清德政府一個警告,就是必須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才可能與北京對話;2 )給台灣一個訊息,希望吸引跟多投資,“如果能轉移技術最好”;3)改期到與美日峰會撞期是“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對抗西方外侮”,同時也希望台灣不要向歐美靠攏。

「馬習會」效果不大

不過他說,這些大概都會是中共“單方面妄想”而已,效果不大,因為馬英九目前在台灣政壇的實質影響力很弱,而且賴清德政府“不可能重新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只可能從既有的蔡英文路線繼續發展,而且中共目前經濟非常差,不可能吸引到什麼投資。

「尤其在美中競爭下,技術轉移到中國等同於要被美國制裁的風險大增,更不會有人傻到站隊到中國這邊。因此,總的來說,馬習會能達成的實際效果非常小,」陳方隅說。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馬英九時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

習近平還說,“制度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員的歷史大勢。”

馬英九說,中華民族經經歷百年屈辱,最近30年在兩岸中國人努力之下一步步邁向共同振興中華之路,「雖然兩岸在不同理念之下發展,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該互助合作,治理振興中華」。

馬英九也提到,兩岸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未來兩岸應該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陸學者讚馬推動交流是「寒風中的暖流」

大陸學者表示,此訪是馬英九個人的「自我昇華」,其推動交流更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寒風中的一股暖流」,預期之後會有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活動發生,為兩岸關係發展寫下新篇章。

此次馬習二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與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陪同習近平出席會見,等於是三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現身接待。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本報指出,大陸對馬英九一行是高規格接待,沒有矮化問題。

觀察馬英九的講話,倪永杰認為,馬提到用中華智慧找到避戰方法,及引用魯迅「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詞句等,都是馬英九身體力行在做的事。

「從馬個人來說,這是一個自我昇華」,倪永杰說,過去馬英九談不統、不獨、不武,現在實際上在推動兩岸交流,這是當前兩岸關係緊張下「寒風中的一股暖流」,甚至可說是兩岸「黑暗中的一束光芒」,更是對民進黨當局及台獨分裂勢力的一記當頭棒喝。

倪永杰認為,馬英九要做的是衝破民進黨當局的斷流對抗,衝破民進黨兩岸交流屏障的封鎖,他是要帶頭拉動兩岸交流的能量,形成一個大潮。其兩次率台灣青年赴陸交流,也邀請大陸青年來台交流,這是一個開創兩岸交流道路的指標性行動,預期後面會有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活動發生。

倪永杰指出,9年前的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篇章,這次兩人再度會晤則是寫了一個新的篇章,不僅增加兩岸交流的能量、降低緊張的態勢,也為撲朔迷離的台海局勢指出方向,即兩岸要交流、要互動、要合作、要發展,也要共同的情感、要共同的記憶等。

「當前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倪永杰說,台灣選後迄今,金廈海域漁船翻覆事件仍懸而未決,美國在台灣內部活動頻繁等,馬英九率團赴陸會是兩岸關係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行動,相信將對台灣青年正確認識兩岸關係及中國大陸造成影響。

文/曾曉輝博士(作者是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中華新聞通訊社長、中華時報社長)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