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要保持住格局

 

作者:紀碩鳴

「贏在格局 ,輸在計較」雖然是個大道理,但現實中,還真是這個理。 香港寸土寸金,這麼一個僅700萬人口的城市,卻能在世界上可以有重要位置,就是因為格局。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很快能通過實施。 毫無疑問,有港版國安法墊底,行政主導的港府一點阻力都不會有。 特首李家超還表示,「把纏繞香港26年來的問題寫上句號,香港便能夠輕裝上陣,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這也是港府急於二十三條立法的原因。

問題是,二十三條立法的旨意主要為國家安全,與經濟沒有本質關係。 沒有二十三條立法,香港就不能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了?不是說港版國安法後,香港已經行穩至遠,出現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良好局面。 為什麼港府還不能一邊二十三條立法,一邊全力聚焦發展呢?難道這幾年香港經濟止步不前就是因為沒有二十三條立法被拖累了?這完全不符合邏輯。 香港過去的繁榮並沒有二十三條。

19493月,前國家領袖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第5條“學會彈鋼琴”中講:“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 二十三條 立法需要貫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能鬆懈,香港的經濟、民生同樣對國家安全有影響。 同步進行不能偏頗,這就是彈鋼琴,是一種格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宣佈,即日起撤銷所有對住宅物業需求的管理措施,俗稱撤辣。 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 撤辣後,樓市交投活躍。

歷年來,辣稅總共為政府帶來多少稅收? 答案是1,930億元,若跟同期印花稅總收入比較,占比等於高達22%。 撤辣固然減少了政府收益,這也是政府去年早該撤辣時僅作部分減辣的原因之一。 現在政府想明白了,政府這只手在,樓市信心難恢復,事實也證明,只要信心恢復,交投量增加,政府的稅收收益自然水漲船高。

更重要的是,香港樓市每下愈況,實施十多年的人為干預政策不再合時宜,徒然窒礙二手市場正常流轉,連鎖效應使得政府賣地收入銳減,形成逾千億元財政赤字。 辣招全撤必然產生鬆綁效應,市場氛圍才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按照陳茂波的講法,全面撤辣主要是引導市場有一個合適又清晰的期望,避免因之前的地緣政治、高利率,讓悲觀情緒過分放大。 這才是格局。

一直以來,香港就是一個商業社會,回歸前後,正是開放、包容、法治這樣的商業特質,讓香港成為國際知名都市,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這是香港的行事規則更是一種讓世界相信、放心的格局。

格局間單講就是為人處事的方式。 “格局”是對人生座標的定位,是一種態度、眼光、胸襟、膽識、意志、精神等核心要素的內在佈局。 對香港來說,格局就更為重要了,它的佈局是以國際市場為準則,以法治精神和人性化的自由開放為目標,所以長期來深得人心。

可以看到,一國兩制就是中央為香港設計的最大格局,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一國主權下的資本主義制度,讓香港保持持續的繁榮穩定,這還有比什麼更為重要的格局呢?

萬眾期待的國際球星梅西來到香港卻因傷勢影響沒有出賽,讓現場約4萬名球迷氣炸。 本來按合約以及市場論價,退款了事以簡單的處理方式平息消費者的怒火和不平,是一個商業社會的最佳選擇。

但梅西事件活生生的被炒作為一場政治秀,按商業原則以合同辯事的紛爭一下子上升到政治事件,從香港上升到辱華的政治層面,煽動起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甚至扯出了美國中情局和西方勢力幕後操縱的魔影。 依目前時不時針對香港的國際環境,梅西風波鬧到國際舞臺,香港絕對占不了便宜。 除非你可以無視國際環境。

多說一句,梅西事件如果以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處理,應該不會鬧出風波來。

政府化1600萬港幣支持一個商業的球賽表演以推動盛事經濟,希望帶動人氣重舍對香港的信,從單一事件來看也無可厚非。 政府積極推廣香港成為名副其實的盛事之都,展現香港的魅力,吸引海外旅客來港,願望很好,但這在香港的核心經濟價值和競爭力只占很小部分。 政府需要化更功夫的是讓市場重拾對香港市場的信心,要向國際社會證明,香港仍然是崇尚自由包容、法治規則的城市,是可以安心賺錢的平臺。 因為香港制度和追求沒變,這才更重要、才是大格局。

雖然經歷了2019年的動亂風暴,經歷了三年疫情,怎麼讓國際社會看到香港仍然是大家喜愛的香港,走向回歸祖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但香港的資本主義的行事方式仍然在,如此香港未來的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1997香港回歸,香港以實踐證明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國兩制」獲得成功。 因為2014年「占中」開始,香港社會從市場化邁向政治化,讓維多利亞兩岸璀璨奪目的東方之珠的光芒失色,香港因此失去了格局。

發展道路的選擇和格局有關,有格局就能事半功倍。 2024年開局,香港要拉開新的發展大幕,未來到底該走向哪里?一是繼續發揮香港固有的優勢,繼續香港曾經輝煌的產業; 二是重新尋找新路,走出符合自己特質的路來。 那一個重那一個輕政府應該想明白。

自然,回歸以後,對香港的發展選擇要求並更高,既要維護國際地位更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但細細想來,這並不矛盾,正因為香港有國際格局了,才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作貢獻,兩者都不能缺。 否則,香港拿什麼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

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並擔任總監制《繁花》中爺叔用了當代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的一段話作為臺詞:我站在1樓,有人罵我,我聽到了很生氣!我站在10樓,有人罵我,我聽不清,還以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100樓,有人罵我,我根本聽不見,也看不見!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沒有高度,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 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會不可思議!同理,放大香港的格局,香港才會不可思議。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