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入侵烏924天:任期到期 澤倫斯基為何得以留任烏克蘭總統?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三個年頭,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1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924天。

此次入侵導致雙方數十萬人傷亡,並帶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這場戰爭將如何發展?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做出怎樣的應對?和平何時到來?

2022年9月,俄羅斯正式宣佈吞並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的四個州: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扎波羅熱州、赫爾松州。目前,烏克蘭有約18%的領土由俄羅斯實際控制。
2022年9月30日,烏克蘭正式申請加入北約。
2023年3月,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逮捕令。

俄羅斯今天空襲烏克蘭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郊外的1處休閒區,至少造成5人死亡、16人受傷。路透

2024年5月21最新進展:

澤倫斯基批西方拖太久才決定馳援 親曝正說服北約盟友幫攔飛彈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0日於基輔接受路透專訪,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拖太久才決定馳援,透露正在說服北約盟國更直接涉入戰爭,包含協助攔截俄羅斯飛彈,還有讓烏軍使用西方武器打擊俄國邊境軍事設施甚至是境內領土。

澤倫斯基再次呼籲美國及其他盟友加快軍援,「我們的每一個決定幾乎都晚了一年左右」,他描述現狀往往是前進一大步又後退兩步,喊話必須稍微改變馳援模式。

此外,澤倫斯基直言雖然清楚盟友憂心激怒莫斯科,但是希望他們能更直接涉入戰爭,更提議鄰近的北約國家倘若無法直接提供軍機,不如出動國軍幫忙攔截和擊落俄國飛彈。他說:「這是有沒有意願的問題,每個人都說相同的話,擔心戰事惡化。每個人都習慣烏克蘭正在消亡的事實,這樣對所有人而言就不會惡化。」

澤倫斯基也透露,正在和國際盟友磋商使用軍援武器打擊俄國邊境軍事設施,甚至俄國領土,「不過目前商議沒有進展」。

俄軍近幾周入侵烏克蘭東北部,進一步考驗基輔已然緊繃的防線;於此同時,烏克蘭在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和俄軍激烈交戰後喪失部分領土。除此之外,烏軍近來在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節節敗退,對此澤倫斯基稱當地情勢已經「得到控制」。

:

美最高將領:目前無意派軍訓人員赴烏克蘭

法國對派兵赴烏克蘭訓練烏軍持開放態度,但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今天表示,美國不打算派軍事訓練人員前往烏克蘭,要派員也是等俄烏戰爭結束後才會著手。

路透社報導,俄烏戰爭已延續超過2年,俄軍現趁烏軍兵力短缺及西方延宕軍援數月之便,在烏東戰場慢慢取得進展。外界好奇美國與盟邦除挹注價值數百億美元武器、提供情報及在海外訓練烏軍外,是否還有更大的援烏空間。

布朗(Charles Q. Brown Jr.)今天告訴媒體,目前沒有計畫派遣美國的訓練人員到烏克蘭,還說「一旦這場衝突結束且局面對我們更有利時,我猜屆時就能派訓練人員過去」。

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前,美國約有150名軍事訓練人員在烏克蘭境內,但開戰後已撤離。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年2月表示不排除西方派兵前往烏克蘭,但之後多名歐洲國家領袖已經公開反對這個想法。

法國外長塞儒內(Stephane Sejourne)事後澄清馬克宏的言論,稱法國可為特定需求派兵赴烏,但並非與俄羅斯作戰;塞儒內還說,馬克宏的想法是希望激起這方面的討論,但並無這方面的具體計畫。

布朗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今天在「烏克蘭防務聯繫小組」(Ukraine Defense Contact Group)的會議結束之後對外說明。兩人均稱需在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面臨俄軍攻勢加壓之際幫助烏克蘭。

前美國國務次卿盧嵐(Victoria Nuland)20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訪問時,建議總統拜登應解禁,放手讓烏克蘭使用美製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五角大廈對此未予理會。白宮擔憂讓烏克蘭使用美國武器攻擊俄國境內會導致美俄直接衝突。

布朗表示,他相信烏克蘭未拿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攻擊俄國境內目標。

國和50餘國防長討論協調支持烏克蘭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至少50名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國防部長們星期一會晤,協調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烏克蘭正在對抗俄羅斯對東北部哈爾科夫地區的再次進攻。

烏克蘭也對俄佔克里米亞半島的俄軍發動攻擊。

奧斯汀說,星期一的會議時逢「一個挑戰時刻」。他保證「每星期」都會向烏克蘭運送美國武器。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一直敦促美國向烏克蘭運送更多武器,但美國的政治僵局拖延了交付。

俄羅斯利用烏克蘭盟友答應的武器的緩慢抵達,加緊攻擊哈爾科夫。

喬·拜登(Joe Biden)總統最近批准數十億美元對烏克蘭的全面援助,但不清楚武器何時能夠出現在前線。

烏軍星期一說,摧毀了俄羅斯連夜發射的全部29架無人機。

烏克蘭空軍說,在利沃夫、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等四個地區攔截了這些無人機,地區官員報告沒有傷亡或損失。

俄羅斯國防部週一說,別爾哥羅德和庫爾斯克地區摧毀了7架烏克蘭無人機。

俄羅斯飛彈攻擊星期天在哈爾科夫郊外一個擁擠的度假村炸死至少11人。

度假村警方負責人特羅菲姆科(Yaroslav Trofimko)說,「這裡從來沒有任何軍人,」「是個星期天。民眾應該在這裡休息。孩子們和孕婦們應該在這裡歇息,享受正常生活。」

澤連斯基再次要求西方盟國提供額外的防空系統,保護哈爾科夫等城市。

澤連斯基在社媒上說,「這個世界能夠阻止俄羅斯的恐怖,為此必須克服領導人中的缺乏政治意願。」

他並說,「給哈爾科夫兩套愛國者係統就會產生根本不同,」並說對其它城市的防空系統以及對前線軍人的支持會保證擊敗俄羅斯。

俄羅斯南部別爾哥羅德地區負責人維亞切斯拉夫·格拉德科夫說,烏軍星期天同時砲擊了俄羅斯南部別爾哥羅德地區的兩個城鎮,打傷至少13人,包括3名兒童,並毀壞了居民區,幾棟公寓大樓受損。

烏軍對俄羅斯邊境地區的村鎮經常發動攻擊。

俄羅斯星期天說,烏克蘭向俄羅斯發射了62架無人機,導致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r)地區的斯洛維揚斯克(Slavyansk)煉油廠停產。烏克蘭一名情報人士在基輔對路透社說,烏克蘭的安全和軍用無人機連夜攻擊了斯洛維揚斯克煉油廠和克拉斯諾達爾一個軍用機場。

烏克蘭海軍也說,摧毀了俄羅斯黑海艦隊一艘掃雷艦。

俄羅斯說,在哈爾科夫的盧克揚齊(Lukiantsi)等三個地方擊敗了烏克蘭第24和42機械化旅和第125防空旅,並在當地其它地區擊退了烏軍的攻擊。

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對俄羅斯佔領區發射美國、法國和烏克蘭的飛彈。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星期五在訪問中國期間說,莫斯科在烏克蘭東北部哈爾科夫地區的攻勢是對烏克蘭砲擊邊境地區的回應。

普丁說,他是要建立一個抵禦烏克蘭攻擊的緩衝區,但莫斯科沒有佔領哈爾科夫市的計畫。

他說,「我公開說過,如果這繼續,我們將被迫建立一個安全區,一個衛生區,」「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他說俄軍「每天按計劃推進」。

為了增加烏軍人數,澤倫斯基星期五簽署兩個法律,允許囚犯參軍,同時對逃避兵役的人施加巨額罰款。這個有爭議的動員法律星期六生效。

烏克蘭最近將徵兵年齡從27歲降低到25歲,增加處罰那些躲避徵召的人。

新法還規定烏克蘭男子有義務在全國各地的軍事徵兵中心更新他們的個人數據,以簡化徵兵程序。

分析:俄烏戰爭推高全球軍事預算 破歷史紀錄

若想一窺當今世界面臨的安全威脅,不妨看看各國政府增加了多少國防開支。去年,也就是俄烏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全球軍事預算達到2.44萬億美元,比2022年增長了近7%,增幅為2009年以來最高。這意味著去年全球人均軍費開支達306美元,創下冷戰結束以來的最高紀錄。

由於基輔沒有准備好應對如此大規模的沖突,西方國家加大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而與俄羅斯以及中東和亞洲其他地區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也促使各國政府加強防御,這是自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現象。

美國批准為2024財年國防開支提供8660億美元,比2023財年增加3.2%,達到該國史上最高水平。北約歐洲盟友預計將首次達到該軍事聯盟設定的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這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一大心病,因為許多歐洲盟友之前都沒有達到這一目標。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今年2月表示,北約歐洲成員國今年的國防開支總額將達到3800億美元。

波蘭遙遙領先
為提升德國聯邦國防軍軍備,德國總理肖爾茨宣布撥出1000億歐元專款。盡管如此,德國仍在追趕北約其他成員國的步伐,例如,波蘭今年的國防開支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2%,高居北約各成員國之首。鑑於邊境安全威脅加劇,歐洲東部其他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開支也遠遠或即將超過2%的目標。因此,各國政府正面臨日益艱難的問題,即如何負擔這些新增的國防預算。由於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通脹持續,許多國家經濟疲軟,政府財政已捉襟見肘。

「為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的短期承諾應通過增加債務來兌現。這是政府歷來為戰爭提供資金的方式」,布魯塞爾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高級研究員沃爾夫(Gunther Wolff)向德國之聲表示:「但要長期增加國防開支,就需要增加稅收或削減其他開支。從政治角度而言,這是痛苦的決定嗎?當然!但如果把它分攤到各個政府部門,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德國削減國防以外的預算
由於經濟增長疲軟,德國面臨著稅收減少的情況,因此德國削減了大部分政府部門的開支,也削減了用於國際發展援助的近20億歐元資金。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美國-德國研究所(American-German Institute)所長拉斯克(Jeffrey Rathke)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指出:「德國需要做出一些重大的權衡,需要在政治上加以管理,以免削弱公眾對加強安全和國防的支持。」

一些國家的左派政黨帶頭呼籲俄烏之間實現和平,並引發了關於新增軍費開支是否更應該用於醫療保健或社會福利項目的爭論。拉斯克指出,德國的債務制動措施限制了政府借錢彌補預算缺口的能力,這意味著肖爾茨的聯盟與法國等國相比回旋余地較小。

雖然波蘭的財政狀況比許多西歐國家要好得多,但對於結束波蘭右派民粹主義8年統治的新總理圖斯克來說,兌現競選承諾也並非易事。

其他歐盟國家掙扎著實現北約目標
其他國家,比如那些受2011年歐債危機打擊最嚴重的國家,已經實行了財政緊縮措施,任何進一步的削減都可能影響其公共服務的質量。例如,意大利今年的國防開支預計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6%,並已表示,要在2028年前達到北約2%的目標將十分困難。據預測,該國今年的債務與GDP之比將達到137.8%。

其他面臨類似財政困難的國家,如西班牙,可能會發現很難用額外赤字資助新的軍費開支,該國的國防開支預計可能將佔到 GDP的0.5%到1.5%。去年,馬德裡將國防預算提高了26%。

瑞典、挪威、羅馬尼亞和荷蘭的債務負擔較輕。但即便如此,荷蘭極右翼政黨領導人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也計劃在社會保障、住房和農業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以確保其新的四黨聯盟能夠執政。拉斯克說:「除了財政能力和債務問題外,歐洲各國對威脅認知的差異也影響著這場有關資源分配的爭論。與靠近烏克蘭邊境的國家相比,距離烏克蘭較遠的國家可能不太熱衷於優先考慮國防問題。」

下一個目標:3%?
全球國防開支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持續增長。北約2%的國防開支目標最初是在2014年俄羅斯吞並烏克蘭南部的克裡米亞半島後制定的。

去年,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北約領導人同意該目標通常可以超過2%。迄今為止,德國一直在掙扎著實現最初的目標,現在又提出未來可能將軍費提高至佔GDP的3%,這將對政府財政產生更大的影響。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任期到期 澤倫斯基為何得以留任烏克蘭總統?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正式任期於本周一(5月20日)結束。新一輪總統大選本應在3月底舉行,但由於烏克蘭仍處於戰爭和戒嚴狀態,議會決定推遲投票。烏克蘭人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澤倫斯基卸任之後,誰來接替他的職位。

戒嚴令禁止一切選舉。2月底,當澤倫斯基回顧過去兩年與俄羅斯的戰鬥時,駁斥了任何質疑他合法性的言論,稱其為「敵對言論」。澤倫斯基對記者強調說:無論是烏克蘭的盟友還是烏克蘭國人都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他說,任何此類猜測都是「俄羅斯聯邦計劃的一部分」。

戒嚴狀態下是否可能舉行選舉?
然而,相關討論並未就此結束。大多數烏克蘭律師表示,他們預計澤倫斯基將繼續掌權,直到選出新總統。

「烏克蘭憲法對此有明確規定:總統不會在就職五年後自動失去權力。這些權力只有在新當選總統就職時,也就是要經歷選舉之後才會被取消」,烏克蘭政策與法律改革中心(CPLR)的憲法專家馬赫拉 (Andriy Mahera) 如是告訴德國之聲。

不過,烏克蘭目前禁止總統和議會選舉,但法律依據各不相同:憲法禁止戒嚴時期舉行議會選舉,而戒嚴令則禁止所有選舉活動。

澤倫斯基是否應該自願辭職?
在戒嚴令下禁止選舉不僅是為了保護選民的安全。馬赫拉說:「一些憲法權利和自由受到限制,例如言論自由、和平集會和行動自由的權利。因此,普選和自由選舉的原則無法得到保障。」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和國家科學院立法和科學法律專家研究所在今年年3月也發布了類似評估。

參與辯論的不僅有法律界專家,還有烏克蘭政壇的資深人士。例如,奧梅爾琴科(Hryhoriy Omelchenko)曾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憲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他強調,沒有關於延長總統任期的直接規定並非疏忽,這甚至是一種有意的保障措施。盡管如此,奧梅爾琴科還是給澤倫斯基寫了一封公開信,敦促總統「不要篡奪國家權力」並於今年5月主動辭職,這封信發表在3月份的烏克蘭媒體Ukrajina Moloda上。

澤倫斯基依舊廣受支持
然而,觀察人士注意到,澤倫斯基的合法性不僅基於法律,還來自烏克蘭民眾的支持。盡管其支持率有所下降,但仍然相對較高。根據拉祖姆科夫( Rasumkow )研究中心(全稱烏克蘭經濟和政治研究中心)1月份進行的一項調查,69%的受訪者信任澤倫斯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不信任總統。

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IIS)2月初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69%的受訪者認為澤倫斯基應繼續擔任總統,直至戒嚴結束。只有15%的人贊成在當前情況下舉行選舉,另有10%的人希望澤倫斯基將權力移交給議會議長斯特凡丘克(Ruslan Stefanchuk)。

然而,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赫魯舍茨基(Anton Hrushetsky)對後兩種情況提出警告,因為它們都有破壞政府合法性和烏克蘭穩定的風險。他解釋道:「數百萬人在國外,數百萬人生活在被佔領狀態下,數十萬人在軍隊服役–如果公民不能作為選民或候選人參加選舉,這將破壞選舉結果的合法性。」

誰可以向憲法法院提請合憲性審查?
德國之聲采訪的大多數律師認為,憲法法院應結束有關總統權力和可能舉行的選舉的爭論。馬赫拉指出:「只有憲法法院才能解釋憲法,並確定其他法律是否合憲。」

但憲法法院的法官不能主動審查如此重要的問題。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提請審查。首先,總統、政府、最高法院、45名議員組成的小組或議會人權專員都可以請求憲法法院進行合憲性審查。但迄今為止,他們都沒有這樣做。

烏克蘭媒體「Dserkalo Tyschnja」2月下旬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澤倫斯基的辦公室正在起草一份向憲法法院提出的申請,但尚未提交。據稱,提交任務應該由澤倫斯基領導的人民公僕黨的45名黨員代表完成。

然而,議會黨團表示,沒有人質疑澤倫斯基總統的合法性。反對派的意見也出奇地一致。烏克蘭各派政治力量的代表均宣布,他們無意向憲法法院提請,並強調了在戒嚴結束前不舉行選舉的黨派間協議。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