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屠夫」之死後,白宮稱”萊希雙手沾滿鮮血”,輿情與政局的雙重震盪

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Ebrahim Raisi)與伊朗外長等人直升機失事喪生,各國紛紛表示哀悼並作出反應。美國正式向伊朗表示哀悼,但白宮發言人稱:”萊希是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人”。美國對伊朗總統及外長罹難表示哀悼,重申支持伊朗人民及他們爭取人權和基本自由的鬥爭。歐盟領導人悼念萊希在社交網絡引發批評。中國外交部稱:”中國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據中國外交部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將易卜拉欣-拉伊西總統的逝世描述為”悲劇”和”伊朗人民的巨大損失”。萊希葬禮將於周二舉行,穆赫貝爾獲准擔任伊朗臨時總統。伊朗將於6月28日舉行總統選舉。領袖金正恩向伊朗發唁電,形容萊希逝世是伊朗的巨大損失,並向伊朗和逝者家屬表示深切哀悼。

德黑蘭有大批民眾上街,對萊希等人罹難表示悼念。(法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1日訊)伊朗總統萊希及外長阿卜杜拉希揚乘坐的直升機周日(5月19日)在山區墜毀,機上全部人罹難。伊朗國營傳媒報道,萊希等人的葬禮當地周二早上將在東阿塞拜疆省省會大不里士舉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向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宣布全國哀悼5天,並批准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擔任臨時總統,外交部副部長巴蓋里獲任命為代理外長。哈梅內伊稱,政府運作不受影響。伊朗將於6月28日舉行總統選舉。

伊朗副總統曼蘇里公布已故總統萊希的葬禮安排。

曼蘇里表示,將於當地今天上午和下午,先後在東阿塞拜疆省省會大不里士和庫姆省庫姆市舉行萊希遺體告別儀式,星期三在德黑蘭舉行相關紀念儀式後,萊希的遺體將被轉移至他的家鄉馬什哈德,星期四在馬什哈德舉行葬禮。

萊希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以及另外7人,星期日乘搭直升機時在東阿塞拜疆省失事罹難。伊朗全國星期一起哀悼五天。

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批准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擔任臨時總統,外交部副部長巴蓋里就獲任命為代理外長。穆赫貝爾和議會議長及司法總監舉行會議後,決定在6月28日舉行總統選舉,但仍然有待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

萊希亦一度被視為是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潛在接班人,他的離世會為這個中東大國,帶來什麼影響呢?

“德黑蘭屠夫”

易卜拉欣-萊西於 2021 年當選為總統,被視為接替 85 歲的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的熱門人選之一。自1979年伊朗革命以來,萊西一直是伊斯蘭共和國的一名“勤奮”的官員,也是哈梅內伊的重要門徒,在 2021 年成為總統之前,萊西曾在最高領導人職權範圍內的司法部門擔任過各種職務。作為檢察官,1988 年兩伊戰爭結束時,他是判處數千名政治犯死刑的委員會重要成員。這些處決為他贏得了“德黑蘭屠夫”的綽號,隨後他受到美國的制裁,並受到聯合國和國際人權組織的譴責。

自 2006 年以來,萊西在專家大會任職,該機構負責任命和監督最高領導人。儘管 63 歲的萊西被認為缺乏魅力和口才,但他可能正在被培養以接替85 歲的哈梅內伊成為最高領袖。

據國營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伊朗總統的直升機在周日下午早些時候失蹤,當天,萊西前往伊朗與阿塞拜疆邊境,與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一起為一座大壩舉行落成典禮,隨後返回,事故發生在伊朗東阿塞拜疆省的迪茲馬爾森林,據報道,當時天氣條件惡劣,有雨和濃霧。周一凌晨發現直升機殘骸後,新聞機構和新聞網站宣布了他的死訊。報道稱,俄羅斯、土耳其以及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在搜索行動中向德黑蘭提供了支持。

報道稱,伊朗的飛機面臨零部件短缺,而且由於西方制裁,飛機經常在沒有安全檢查的情況下飛行。因此,伊朗前外長穆罕默德·賈瓦德·紮里夫試圖將墜機事件歸咎於美國。而美國尚未對萊西之死發表公開評論。

在萊西等人死訊公布的同時,伊朗國家電視台播放了宗教歌曲,並播放了總統的照片。 伊朗官方伊爾納通訊社稱,”伊朗人民革命總統的偉大精神已加入至高無上的王國”,並對遇難者的 “殉難 “表示歡呼。伊朗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說:”伊朗人民勤勞不懈的總統(……)為國家獻出了生命。”

部分國際社會對萊西之死的反應

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代表在會議前為已故伊朗總統萊希默哀。(路透社)

法新社報道,白宮發言人約翰·柯比周一(5月20日)表示,在直升機事故中喪生的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是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人”。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的柯比並表示,已故的總統對伊朗“殘暴的侵犯人權行為負有責任”。

周一,美國對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在直升機失事中喪生表示哀悼,但認為這一事件不應對地區安全產生影響。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周一在一份聲明中稱:“美國對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西、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及代表團其他成員在伊朗西北部直升機失事中喪生表示哀悼。”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並表示,在空難事故發生後,伊朗曾向華盛頓請求援助,但他沒有提供更多細節。米勒向媒體表示:“我不打算透露細節,但伊朗政府曾向我們提出要求幫助。”他補充說,美國未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由於通訊等原因 ”。

米勒表示,“在伊朗即將選出新總統之際,我們重申支持伊朗人民及其爭取人權和基本自由的鬥爭。”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周一表示,“我並不認為(這一事件)對地區安全會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奧斯汀稱,”不清楚直升機空難事故原因,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他強調,美國及美軍“沒有參與其中”。

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空難喪生,各國、特別是伊朗友邦的領導人紛紛表示哀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一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向伊朗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致唁電,就萊希在直升機事故中遇難表示深切哀悼”;中國外交部並稱:中國”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俄羅斯克林姆林宮周一也表示,”普京已向伊朗表示哀悼”。巴勒斯坦伊斯蘭組織哈馬斯也是在第一時間表示,哈馬斯與伊朗人民一樣感受痛苦和悲傷,並表示已故的伊朗官員們在支持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方面保持”光榮的立場”。

法新社報道,歐盟領導人對伊朗總統萊希去世表示哀悼,在社交網絡上引發各界的批評。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周一上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歐盟對萊希總統和外長及其代表團其他成員和機組人員在直升機事故中喪生表示誠摯哀悼。我們的思念與其家人同在。”

歐盟主管外交事務的博雷利也發表聲明稱,”歐盟對這起’悲慘的直升機事故’表示哀悼”。

歐盟領導哀悼伊朗總統去世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了一些官員、政治領導人等憤怒的反應。瑞典議員戴維·萊加(EPP,右)在X上回應道:“你們能直視伊朗勇敢婦女和自由鬥士們的眼睛嗎?你們應感到羞恥”。

比利時前國務秘書西奧·弗蘭肯(佛蘭德斯民族主義者)譴責“歐洲對一名屠夫和一名殘忍的大屠殺兇手的死亡表示哀悼”。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的發言人卡辛格解釋稱:“外交意味着對話,包括與我們有深刻分歧的政權的對話。”他強調,“與伊朗保持對話對於避免地區局勢升級至關重要”。

北韓官方朝中社報道,領袖金正恩向伊朗發唁電,形容萊希逝世是伊朗的巨大損失,並向伊朗和逝者家屬表示深切哀悼。金正恩在唁電中表示,萊希為伊朗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發展利益、伊斯蘭革命勝利果實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是傑出的政治家及北韓人民的親密朋友。金正恩相信,伊朗政府和人民會克服極大喪失的痛苦,為建設強大而復興的伊朗堅韌不拔、奮勇前進。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萊西為俄伊關係做出了寶貴貢獻。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周一向伊朗表示哀悼,並宣布與德黑蘭 “團結一致”,自敘利亞內戰開始以來,德黑蘭一直支持他。巴基斯坦於周一宣布為“哀悼日”。

巴勒斯坦伊斯蘭運動哈馬斯周一向伊朗人民表示 “哀悼”,並稱讚死者是 “巴勒斯坦抵抗運動的支持者”。

黎巴嫩強大的真主黨表示哀悼,稱他是該地區反對以色列的 “抵抗運動的保護者”。

伊朗支持的反叛組織也門胡塞武裝周一表示,萊西西周日在直升機墜毀事件中喪生是 “整個穆斯林世界 “的 “損失”。

而對於流亡的伊朗反對派全國抵抗委員會主席瑪麗亞姆-拉賈維來說,萊西之死是 “對毛拉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以及以處決和屠殺著稱的整個政權的一個巨大且無法彌補的戰略打擊”。

聯合國安理會星期一上午在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前為已故伊朗總統萊希默哀。

本月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的莫桑比克常駐聯合國代表阿方索在會議前,要求成員國代表站立並默哀一分鐘,對萊希和他的隨行人員在直升機墜毀事故中遇難表示哀悼。

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隨即在社交網站批評安理會為涉及大規模殺戮的萊希默哀是恥辱,認為安理會已變成全球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伊朗和地區可能意味着什麼?

美聯社報道刊登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伊朗國內政治和外交政策的專家埃里克 -羅伯(Eric Lob)在“對話”網站上的文章說,德黑蘭的擔憂可能超出了墜機事件潛在的人類悲劇的範圍。這場事故所帶來的變革將對一個飽受國內混亂、地區和國際對抗困擾的伊朗國家產生重要影響。

羅伯指出,在伊朗國內,萊西的總統任期既是政權合法性危機和社會混亂的原因,也是後果。在審查候選人的委員會取消大量候選人資格以及低於 50% 的歷史低投票率之後,他頗具爭議地贏得了2021 年總統選舉。為了安撫他的保守派基礎,萊西及其政府重振道德警察,並對社會重新施加宗教限制。這項政策引發了2022 年阿米尼 Mahsa Amini在警方拘留期間死亡引發的口號為“婦女、生命、自由”的抗議活動。這次示威伊朗是伊斯蘭共和國近 50 年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也導致了前所未有的國家鎮壓,導致 500 多名抗議者被殺,數百人受傷、失蹤和拘留。在整個抗議活動中,萊西通過加倍限制和鎮壓,展示了他對最高領袖和保守派精英的忠誠。

萊西總統任期內的國內動蕩伴隨着伊朗地區和國際角色的轉變。作為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對外交政策擁有最終決定權。但萊西領導的國家繼續走上與對手(特別是美國和以色列)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出於選擇還是出於必要,德黑蘭已經遠離了與西方和解的想法。萊西還延續了其前任哈桑·魯哈尼的“向東看”政策。為此,他和他的政府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大的和解關係。北京通過進口伊朗石油並促成伊朗與沙特阿拉伯於 2023 年 3 月達成外交協議,提供了經濟生命線。與此同時,在萊西的總統任期內,伊朗繼續充當反美和反西方衝突的盟友和資助者,向俄羅斯提供戰鬥無人機供烏克蘭使用,並向中東各個地區代理人提供武器。

自2023年10月7日加沙戰爭爆發以來,哈梅內伊和萊西領導下的伊朗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既要讓其地區代理人對抗以色列和美國,又要避免與這兩個傳統上的強敵發生直接對抗。

根據伊朗憲法,總統去世後,第一副總統穆罕默德·莫赫貝爾(Mohammad Mokhber)將擔任臨時總統,莫赫貝爾是一位與萊西非常相似的政治家,也是伊朗與莫斯科談判武器交易團隊的重要成員。

伊朗還必須在50天內舉行總統選舉。最高領導人將提名誰作為未來的總統和潛在的繼任者,還有待觀察。

這位專家表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考慮到德黑蘭的保守派面臨的內部和外部壓力,在國內,可能採取更大規模的國家鎮壓和選舉操縱的形式。在地區和國際上,他認為這可能意味着與新興盟友建立更牢固的關係,並有計畫地與傳統對手進行對抗。

國內外兩極情緒

從公眾情緒看來,伊朗國內對於萊希之死則出現兩極化的反應。

19日當晚在各地政府與清真寺的領導下,已有不少民眾上街祝禱。從通訊社照片可以看到,許多人或跪或坐,在大馬路邊淚流滿面地為這起意外痛哭。壓抑激昂的畫面也令人想起2020年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被美軍轟殺之後,伊朗全國舉國哀悼的光景。當時蘇萊曼尼的葬禮,同樣也伴隨著各大聖城的哀悼儀式,有利於全國宗派的政治動員。(延伸閱讀:蘇萊曼尼死後的伊朗「烈士政治」:伊拉克再傳空襲,美軍中東增兵3千)

然而,伊朗國內也有大量人民,早已恨透萊希背後代表的高壓保守政府,許多人紛紛慶祝他的死亡。萊希不僅在1980年代的恐怖統治扮演積極角色,2021年當選總統之後,他面對一連串反政府示威活動,包含2022年因少女阿米尼之死爆發的頭巾示威,都以極為強硬的鎮壓和逮捕運動作為反擊,更令反對者深惡痛絕。(延伸閱讀:伊朗「解散道德警察」?政府的虛晃一招與難滅的運動怒火)

因此在波斯語的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各類對萊希之死的嘲諷與笑話,另有不少政治犯、流亡者或受難者的家屬,也上傳自己開心舞蹈的影片,德黑蘭還出現私人燃放的煙火,以此暗暗慶祝「德黑蘭屠夫」萊希的死亡。也有部分海外伊朗社群舉著國旗聚眾歡呼,還有些猶太裔民眾持以色列國旗加入慶祝。

此外,由於歐盟、美國、聯合國等國際社會都已對萊希的死訊致上哀悼,許多伊朗海外民主人士、歐美政治人物對此感到不滿,紛紛在社群X平台上,張貼「#不能代表我」(#NotInMyName)的標籤,繼續批判萊希劣跡班班的人權紀錄。

小規模權力震盪

根據伊朗憲法,如果總統去世或喪失能力,第一副總統將接任總統職務,直到在最遲50天的期限之內舉行選舉。與其他國家不同,伊朗第一副總統是任命產生而非民選。伊朗還有數名兼任其他內閣職務的副總統,代理總統莫赫貝爾則被認為是地位最高者。

今年68歲的莫赫貝爾,和萊希一樣是哈梅內伊等強硬保守派的追隨者,但莫赫貝爾的政治經歷相對低調,過去主要服務於金融、通訊、經濟等領域。莫赫貝爾掌管伊瑪目何梅尼命令執行總部(EIKO),該單位以沒收政治犯和流亡者的財產而聞名,也負責大大小小與產經金融有關的政策執行。《美聯社》指出,莫赫貝爾精通國際法,因此擅長幫助伊朗繞開國際制裁、對外發展經濟。

IRNA另已宣佈,總統補選將在6月28日星期五舉行,參選人可在5月30日至6月3日之間進行登記,競選活動則將於6月12日至6月28日展開。

然而伊朗神權政府多年來對政治異見的箝制,早已令公眾停止對選舉抱有任何希望。在伊朗今年3月的國會選舉,民眾可以投票的對像仍然只有最強硬的保守派人選,稍微溫和一點的政治人物都被禁止參選,包含前總總魯哈尼在內(Hassan Rouhani)。因此儘管政府積極鼓動人們出門投票,總投票率最後只有41%,其中還有5%是廢票,創下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最低紀錄。

由於萊希的驟逝,外界推測伊朗政壇還是會掀起一波小規模鬥爭,畢竟哈梅內伊已高齡85歲,而下一任總統極有可能接替他的位置成為最高領袖,因此不少人仍會試著爭搶總統之位。

哈梅內伊的兒子莫吉塔巴(Mojtaba Khamenei)也在預期名單中,因此也有人質疑,墜機事件或許根本是哈梅內伊主導的陰謀。

但無論如何,伊朗內政與外交事務的總體方針,包含核武發展計畫與反對以色列等等,還是將牢牢掌握在哈梅內伊與他掌管的憲法監護委員會(the Guardian Council)手上,因此不管是誰人繼承,外界所能感受的伊朗,在未來恐怕不會有明顯變化。

除了莫吉塔巴之外,伊朗國內也出現其他陰謀論,質疑墜機事件是由以色列與美國所為。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公開的敵對狀態,去年加薩戰事爆發後更上升到白熱化程度,兩國在4月甚至直接對抗,先是以色列空襲了伊朗駐大馬士革大使館導致16人死亡;伊朗再向以色列發射300餘發導彈與無人機等攻擊。但最後雙方皆無打算持續升級衝突的意圖。

至於針對美國的陰謀論,伊朗政壇有小部分將矛頭指向美國數十年對伊朗施行制裁的結果,聲稱因為其機隊年久失修早成意外,此次萊希搭乘的直升機型號為美製貝爾212中型直升機(Bell 212),至少已是1979年以前向美國購買。但亦有分析認為伊朗飛安紀錄向來不佳,有過前任國防部長、交通部長及空軍指揮官在飛機失事中喪生的紀錄,責怪美國毫無道理。

事實上,就伊朗官方反應來看,雖然不乏有指責美方的聲音,但伊朗政府並沒有將這起意外事件繼續鬧大的意思,官方並未打算持續怪罪以色列或美國。而以色列與美國皆已鄭重聲明,絕對沒有涉入萊希一行人的墜機意外。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