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落幕 黃永宏肯定本屆成功舉行

為期三天的亞洲安全論壇週日劃下句點,各國代表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對話上,辯論了南中國海糾紛、臺海問題、以哈衝突和烏克蘭戰爭等實質課題,中國防長董軍演說強調北京「以和為貴」、遵守國際秩序,遭他國代表質疑其所言與所行「完全相反」。專家如何解讀中國在台海與南海議題上的措辭?今年論壇的另一個重頭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臨時出席會議,成為會議關注的焦點。此前消息稱澤連斯基希望通過香格里拉安全論壇,尋求對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戰爭的更多支持,並希望接觸中國官方代表團。澤連斯基對沒有見着中國官方代表,以及中國宣布不參加瑞士烏克蘭戰爭和平峰會,表示遺憾。據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評估,本屆活動是成功的。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左八)星期六(6月1日)在香格里拉對話上,與美國防長奧斯汀和中國防長董軍等24名防長和代表舉行圓桌討論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2日新加坡訊)由新加坡政府和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共同主辦的國際安全事務年度論壇“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5月31日至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香格里拉對話是印太地區政治軍事議題最重要的論壇,印太國家多由部長級以上國防相關官員率團參加。週日(6月2日)落幕,這場亞洲高級安全論壇的鎂光燈,高度聚焦在中美之間的大國角力,以及北京在台海、南海的軍事行為。其中作為壓軸講者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也罕見對中國提出指控。

論壇期間,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中國新任防長董軍分別發表了約半小時的演說,並開放台下的與會者提問。5月31日,兩人也在峰會前舉辦雙邊會晤,交流長達75分鐘,並在事後的聲明稿及記者會中表示,中美雙方都同意維持軍事溝通的重要性。

國際危機組織(ICG)資深中國問題專家蕭嫣然(Amanda Hsiao)告訴DW,這是中美關係走在正確方向的第一步,因為在中美角力的情況下,誤讀對方意圖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儘管分歧仍存在,「至少我們之間有一套定期的溝通機制」。

然而在許多核心區域安全議題上,雙方各說各話的情況仍顯而易見。中國防長面對其他國家代表提出有關南海、烏克蘭、加薩走廊的具體安全問題時,也被認為避而不答。

蕭嫣然表示,董軍沒有直接回應關於中國意圖的「非常具體的問題」,「中國在傳遞訊息時,向來是對區域的關切充耳不聞(tone-deaf)。他所傳遞的訊息,實際上迴避了該地區許多政府對安全的真實關切」。

中國軍官詰問奧斯汀亞洲“北約”問題

奧斯汀在香格里拉對話會發表講話。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發表演講時,被中國軍官曹延中以“北約東擴導致烏克蘭危機”為名,提問美國是否想建立“亞洲版的北約”?奧斯汀當即回答,他不同意北約擴張導致“烏克蘭危機”的觀點,獲得不少與會者掌聲。

此前,奧斯汀1日在香格里拉以“印太的新趨同”(New Convergence)為題發表演講。在奧斯汀演講後的提問環節,大校軍銜的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曹延忠提問說,美國是否正試圖建立“亞洲版的北約”?接着,他還稱“北約東擴導致了烏克蘭危機”,並提問“美國在亞太地區聯盟體系的加強,會對這一地區的安全與穩定產生什麼影響”?

奧斯汀當即回答,他不同意北約擴張導致“烏克蘭危機”的觀點,當即獲得不少與會者掌聲。

奧斯汀指出,如今各界已能目睹,印太地區的安全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出現了“新趨同”。而這種“新趨同”正在產生一個更強大、更有韌性、更有能力的夥伴關係網絡,且在定義一個“印太安全新時代”。他表示,這種“新趨同”不是單一的聯盟或同盟,而是印太地區獨有的事物,也就是在共同的願景的“相互義務感”推動下,有一系列相互重疊、相互補充的倡議。

奧斯汀說,印太的“新趨同”意味着團結在一起,而不是分裂。它並非要將一個國家的意志強加於人,而是要喚起共同使命感。這不是欺凌或脅迫,而是主權國家的自由選擇,它意味着“良善國家”團結在共同的利益和珍視的價值觀周圍。

就中國軍官“北約東擴導致了烏克蘭危機”的說法,奧斯汀指出,烏克蘭戰爭的起因,顯然是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京作出了非法入侵軍事實力較差鄰國的決定,普京且認為可以很快擊敗鄰國,吞併這個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普京還沒有實現任何戰略目標,奧斯汀強調,“這是普京的決定所引起的”。

奧斯汀還強調,美國正在做的,就是與志同道合、價值觀相似,且以“自由開放印太”為共同願景的國家合作,共同努力實現這一願景,並加強了與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關係,而非建立一個“北約式”的聯盟。

香格里拉峰會成中美角力場?

兩國防長會晤持續約75分鐘,比預計長了一些。

董軍2日發表「中國的全球安全觀」演說時表示,「現在大家都很關心中美兩軍關係」,因兩軍關係的穩定,事關全球安全穩定,而中美兩軍之間,「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多交流,即使道不同,也不能搞對抗」。

同時他也強調,要找到「兩軍正確的相處之道」須仰賴美中雙方的努力。在此論調上,董軍稱中方是負責任、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大國,並指涉美方是「搞集團對抗」造成亞太地區情勢緊張的「外部勢力」。

蕭嫣然分析,董軍試圖將中國描繪成亞太地區的「代言人」,其目的是呼籲地區政府不要站在美國一邊。她告訴DW中國正在推動的論述是,「中國有和平意圖,且問題不在中國,而在美國。」在當前的區域戰爭中,董軍也重申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將保持「中立」、不站邊、不供武,並「秉持公正立場」呼籲巴以衝突停火。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則表示,中方試圖營造一種印象,即把台灣、美國和菲律賓描繪成「麻煩製造者」,認為他們旨在製造分裂,是「威脅現有世界秩序的不穩定因素」。

然而在董軍演說結束後,來自韓國的代表發言表示,多數亞太地區的國家都認為,中方實際所作所為,與其所言以「和平發展道路」為核心的區域安全決策「完全相反」。蕭嫣然告訴DW,「中國僅僅聲稱擁有和平意圖已經不夠了」,現今國際社會「已經(對中國)沒有足夠的信任來支撐這一說法」。

董軍「尖銳」談台灣議題

董軍星期天(6月2日)在香格里拉對話上發表演講。

在台海議題上,奧斯汀重申美方支持台海維持現狀,並強調區域的爭端與分歧須透過對話而非脅迫或衝突來解決,「當然也不是透過所謂的懲罰」。這番言論雖未指名道姓,但被認為是明顯在抨擊中國。

原因是北京在峰會前夕在台灣周邊展開軍演。當時國台辦發言指,這是對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5月20日就職演說「謀獨挑釁的堅決懲戒」,也是對「外部勢力縱容支持台獨、干涉中國內政」的嚴厲警告。

這與中國防長在論壇上的台海論述一致。董軍借國際場合批評台灣執政黨民進黨「大搞漸進式台獨」,「頑固推行『去中國化』,妄圖割裂兩岸社會、歷史文化聯繫、數典忘祖的分裂言論荒謬而狂妄,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同時中方也指控各國正在以「切香腸」方式不斷虛化掏空「一中原則」,「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

在一系列對台言論上,蕭嫣然認為中方使用的語言是比以往「尖銳」,而其目的是試圖警告美國與台灣,並「促使華盛頓向台北提出緩和立場的訊號。」

莊嘉穎則認為,中國透過論壇釋放出「不會放棄對台灣施壓」的信號。「部分原因是北京認為目前沒有太多好的替代方案。如果要加強侵略性,他們早就這麼做了。他們也不想升級衝突,但發現自己不能退讓。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使用憤怒的言語。」

隨後在董軍演說後的問答階段,共有包含台灣、南海、俄烏戰爭及緬甸戰亂等多道提問,但董軍一開始只針對台灣議題高談闊論,遭主持人連續打斷,請他針對其他議題簡短作答。

其中一次遭打斷時,董軍表示:「我想先把台灣議題講完,因為這是我們核心利益的核心問題。」並稱中方對任何「台獨的極端情景準備非常充分、也有能力」,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堅持還是走和平統一的道路,因此奉勸「台獨份子」深入瞭解《反國家分裂法》的內容,以免觸法。

對此,莊嘉穎認為董軍此舉一來是為了迴避其他問題,因為「談論台灣對他來說是最安全的一個話題。他知道該說些什麼,他不會出錯」,二來是為了極力孤立台灣,進一步將台灣賴清德政府描繪成「倔強、危險、冒進」的形象。

美方對中國軍方最近在台灣海峽附近的挑釁活動表示關切

南海議題引用「不準確資訊」

相較上一屆香格里拉論壇,前中國防長李尚福未與奧斯汀會晤,兩人僅有握手寒暄,這一次中美交流顯然增多。然而今年論壇邀請到菲國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作為開場演說嘉賓,在關鍵的南海議題上,中美仍存在重大分歧。

小馬科斯在演說中強調,任何解決南海爭議的方式都必須以國際法為基礎,並表示在主權問題上「菲律賓人不會屈服」。他在現場被問及,若中國在南海使用水砲造成菲國人員死傷,這是否將被視為跨越紅線。他答道若中方蓄意造成菲方軍人或公民死亡,「這已非常非常接近我們所定義的戰爭行為」。

隨後奧斯汀也表態認同小馬科斯的演說內容,強調「每個國家,無論大小,都有權享有自己的海洋資源,並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自由航行和作業」。

菲律賓與中國近期因南海主權之爭頻頻發生海上爭端,菲方並開始強化與澳洲、美國、日本的國防合作。隨著情勢升溫,南海已被視為亞太地區的另一個可能引爆衝突的導火線。

但董軍在演說中聲稱,南海的局勢總體穩定,但卻有「個別國家」毀棄雙邊的約定,配合外部勢力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嚴重破壞地區的安全穩定,是「違反東盟憲章精神」的行為。

莊嘉穎對此特別強調,這番言論中錯誤的解讀了「東協憲章」,是中方慣用陳述「不準確資訊」的一個最新案例。他表示,菲律賓部署中程飛彈及強化與美國軍事合作,並沒有違反東協憲章,事實上,該憲章將國家主權和自主權放在首位,將尊重各國在自身防禦和組成聯盟的自主決定。

他告訴DW,「這種誤導東協憲章及其他類似條約的努力,利用了人們對這些現存條約和協議缺乏瞭解的情況。這是中國一直在做的事情,董軍也強化了這個做法。」

法國防長香格里拉講話點名美印澳日是盟友

6月1日,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努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發表講話。

香格里拉對話今天落幕。法國防長勒克努重申法國在印太地區的承諾與具體投入,強調法國將透過印太基地網絡與部署,以及與美、印、澳和日等盟友的聯訓軍演捍衛區域安全與國際法。

2022年法國國防部長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即在香格里拉對話上宣布,“法國是印太國家,簡言之,你們的議題也是我們的”,宣明法國在印太有160萬公民與龐大經濟活動,在此區扮演角色。勒克努今年再度率團出席。法國國防部5月31日的新聞稿指出,法國誓捍衛印太安全與國際法,並透過軍事基地網絡,法國確保在該區的長期活動。

法國在印太“大範圍”的部署也是利器之一,包括空軍的“飛馬”(Pégase)任務。“2023年,共有19架航空器參與行動,將相隔1萬5000公里的法屬玻利尼西亞(Polynésie)和法國本土連結在一起。”海軍方面,法國曾多次參與打擊海盜、非法捕魚、海上恐怖主義與走私,以捍衛法國經濟與環境利益。

法國國防部指出,法國參與歐洲在紅海的“盾牌”(Aspides)任務,以確保貿易船隻的安全。法國強調,必須和夥伴合作以確保區域安全,並點名美國、印度、澳洲和日本。

此外,法國也增加多邊聯訓的次數,包括今年4月22日至5月4日,與美國、菲律賓在南海展開的“肩並肩”(Balikatan)軍演。

法國當局強調,一切目的皆為“強化與盟友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interopérabilité),以便在危機時刻聯合介入,完整地使用我們的權利與自由,為捍衛國際法做出貢獻”。

法國國防部指出3大地緣政治脈絡。第一是美中對立,表示兩大強權在多個領域上的競爭逐漸加速,除經濟外,也包括太空、網絡、資訊科技場域等戰略競爭。“這種敵對狀態可能讓區域內的所有國家感到被迫選邊站。”

第二是南海升溫的緊張情勢。“北京宣稱擁有南海多個小島的主權,並在此發展軍事發射與攔截能力。中國與菲律賓間的事件因此增加。”

第三則是俄羅斯與北韓令人憂心的結盟。尋求強化核武的北韓同時與俄羅斯有武器和技術的轉移。北韓在俄烏戰爭中以裝備支持俄羅斯;莫斯科則供應北韓可能用以協助發展武器系統的石油。

對於法國國防部“美中對立”導致區域國家被迫選邊站的分析,歐盟執委會印太外交與安全政策研究員博達安(Antoine Bondaz)不以為然。博達安在社群媒體X上呼籲,停止誇大刻板印象,並“展現最低限度的分析能力”。他指出,該區國家並未選擇陣營;相反地,他們是這場敵對中獨立的參與者,並在華府或北京的讓利中尋找利益最大化。

澤倫斯基罕見對中國說重話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星期天(6月2日)在香格里拉對話上發表演講。

今年論壇的另一個重頭戲,則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到訪及壓軸演說。他在談話中表示,預計於6月展開的一場討論俄羅斯侵烏的和平峰會,目前已有106個國家及組織登記出席,但部分國家領袖尚未表達支持,令人失望。澤連斯基周日指責中國竭力“阻止”各國參加烏克蘭和平峰會。北京對該峰會提出批評,稱因為俄羅斯沒有受到邀請。澤連斯基沒有進一步說明中國竭力阻攔的具體細節。中國尚沒有對此作出回應。

這場和平峰會將在瑞士舉行,但中國外交部於5月31日以俄國未受邀為由,拒絕出席這場峰會,認為相關安排與中方要求仍有明顯差距。

澤倫斯基在會後的場邊記者會上,指出中國正努力阻止各國出席和平峰會,並稱「俄國利用中國在區域的影響力,利用中國的外交官與一切手段,來擾亂這次的和平峰會。

澤倫斯基在會後的場邊記者會上,指出中國正努力阻止各國出席和平峰會,並稱「俄國利用中國在區域的影響力,利用中國的外交官與一切手段,來擾亂這次的和平峰會。非常遺憾,也非常不幸,像是中國這麼強大的國家,也甘於當成普丁的工具」。

他也罕見對中國強硬表態,指北京施壓要其他國家也不要出席峰會,「不只是在支持俄國,基本上也是在支持戰爭。」

每年的香格里拉對話是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ategic Studies,IISS)舉辦,俄羅斯自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就沒有參加過這個高峰會談。

莊嘉穎表示,澤倫斯基前往亞洲表明「他意識到烏克蘭需要多樣化其支持來源,以減少在其他地方碰到的阻礙」,但他認為北京目前還沒有打算在對烏立場上做出改變。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現身香格里拉對話,2日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左)會面。

烏克蘭領導人周日早些時候會見了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他稱這次會面“非常好”。

澤倫斯基對周五支持烏克蘭“向前邁出了一步”表示歡迎,此前美國批准基輔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攻擊俄羅斯領土上的目標。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帕特·萊德將軍在簡報中表示,奧斯汀重申美國“在面對俄羅斯侵略時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

烏克蘭正在努力遏制俄羅斯在哈爾科夫地區(東北部)的地面攻勢,莫斯科最近在該地區取得了 18 個月來最大的領土進展。

澤連斯基近日訪問了多個歐洲國家,呼籲為他的軍隊提供更多軍事援助,該軍隊在俄羅斯的不斷襲擊下節節敗退。

黃永宏肯定本屆香會成功舉行

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右)星期五(5月31日)在總統府與中國防長董軍(左)會面。

各國代表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對話上,辯論了南中國海糾紛、臺海問題、以哈衝突和烏克蘭戰爭等實質課題,據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評估,本屆活動是成功的。

“我覺得今年的香格里拉對話,在揭示和突出這些問題方面是相當成功的。若非有香會,很多時候多數人都只能旁觀局勢發展,但我猜想出席香會的人,感受更深刻。”

為期三天的香會星期天(6月2日)圓滿落幕,黃永宏在活動結束後接受海內外媒體採訪時,給予香會肯定。

由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於2002年首辦的香會,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安全峰會。冠病疫情期間停辦了兩年,這個年度盛會如今迎來了21個年頭。

黃永宏在星期天舉行的最後一場全體大會上,把香會比喻為一名成人,他說,21歲已經成年了,變得更成熟,思想更開闊。他過後在訪問中進一步提到:“這個人看起來很不錯,體格強健且有活力,希望他也具有一定的優雅魅力。”

他說,像香會這樣的安全會議與其他雙邊或多邊談判不同,並非討論了就會有結果,況且舉行安全會議的目的也不在此。

他認為,判斷香會是否成功的首要指標,是活動有沒有引起實質問題的討論。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就以非常有畫面感的方式,引發超乎想象的高層次討論,而“那是很真實的,沒有人會說你在迴避問題”。

香會今年首次邀請菲律賓總統發表主旨演講,小馬可斯上星期五(5月31日)晚上演說時,花了很長篇幅談論南中國海主權糾紛。他更在問答環節中給衝突劃下紅線,指若中國海警蓄意殺害菲律賓人,幾乎等同於做出戰爭行為。

中方當晚立即舉行了吹風會,反駁小馬可斯的言論;美國防長奧斯汀則在隔天的首場群體大會上,針對菲律賓人遭殺害的假設情況給予迴應。

黃永宏說,中國防長董軍在回答有關臺灣問題時,明確地傳達了中方立場;中東課題上,印度尼西亞候任總統普拉博沃給出了印尼的計劃,馬來西亞防長卡立諾丁也發表了看法。至於烏克蘭,香會不缺來自歐洲的代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更親臨會場,發言和回答提問。

他說,香會採用的是“蘇格拉底式辯論”(Socratic discourse),即不迴避任何問題,就算是讓人不舒服的問題。“你必須深入挖掘,找到真正的矛盾點才能加以處理,如果不一層層剝開洋蔥皮,就無法到達問題的核心,而它就會再次被掩埋。”

本屆香會仍籠罩在中美糾紛的陰影下。去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會晤時同意重啟兩國高層軍事溝通。中美防長藉著這次到本地參加香會之際,時隔18個月首次面對面會晤。

針對中美問題,黃永宏在群體大會上發言時說,習拜會談很成功,但美國將在今年舉行總統選舉,預計兩人不太可能再次見面。“雙方對增加接觸都抱著很低的期望。儘管存在這種政治倦怠,但仍迫切需要更多的對話和積極舉措。”

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金格里奇博士(Bastian Giegerich)在香會閉幕前,總結今年取得的成果說,今年有581名外國代表參與,出席者來自55個國家,有50名政府代表。研究所協調了91場雙邊會面,這不包括各國私下安排見面。

香格里拉對話星期天落幕,黃永宏為國內外媒體做總結訪問時,被問及如何評價董軍的發言。黃永宏認為,面對眾多提問,董軍的回答雖然不會得到所有人同意,但至少他迴應了。

由於涉及複雜課題,他猜測董軍可能會希望有多半小時來回答,但香會就是如此,有時必須在兩分鐘內迴應複雜的課題。“我猜想如果他繼續出席香會,假以時日他將更會應付自如。”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