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業新院校新舉措 2024年中國高考呈新看點

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曾玥)又是一年高考時。2024年中國高考6月7日啟帷。

根據中國教育部統計數據,2024年全國有1342萬名考生報名參考,比去年增加51萬人。隨著新專業、新院校、新舉措相繼落地,2024年高考呈現新看點。

今年,7省份將迎新高考首考。

教育部此前部署,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等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的各項工作,精心制定命題、考試和錄取工作方案;加強全流程全員模擬演練,做好考生志願填報指導、投檔錄取等各環節工作,確保改革平穩落地。

根據具體實施方案,以上7省份均採用“3+1+2”模式:“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考科目;“1”為首選科目,考生從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2”為再選科目,考生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

“過去10年,新高考改革取得積極成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此舉為學生提供了相對更寬的選擇空間。

服務國家戰略、適應社會所需,一批聚焦前沿領域、強化交叉融合的新專業也正為考生拓展更多報考選項。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的24種本科專業列入相關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計劃,包括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智能視覺工程、中國古典學、體育康養等。

有關專業設置和調整工作強化交叉融合,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專業結構和區域佈局進一步優化,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更趨理性。

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航天學院增設智能視覺工程專業,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養“空間+光學+信息+智能”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中國人民大學首設中國古典學專業,旨在培養能够繼承並精通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和古代經典,掌握中國傳統學術路徑,具備世界人文學術視野,善於從大人文的視角從事古代中國研究的學生;因應人口老齡化需要,廣州體育學院設立體育康養專業,調動結合養老、體育、醫療等多方面的師資力量支撐辦學,多方位加強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

新專業加緊籌備之際,一批新院校正應運而生。今年5月,教育部先後兩次公佈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名單,共有康復大學等33所院校在列。深圳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院校也在官網宣佈預計今年開始招生。

新專業、新院校如何選?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建議,考生可重點關注院校的專業特色、師資力量、就業方向等信息,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優勢潛能和發展規劃進行理性選擇。“考生和家長須通過正規權威渠道瞭解院校和專業,注意甄別信息真偽,避免被不實網絡信息誤導,影響選擇判斷。”

當前,“智能化”成為招考新趨勢的同時,也正開拓高考監考新思路。

連日來,多地相繼發佈提示,今年高考將實施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嚴防考試舞弊行為。

天津將在部分考點試點考場實時智能巡查,考試結束後,將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識別技術,對所有考場錄像全程回放檢查,對發現的違紀行為嚴肅處理;廣東高考考場將啟用AI實時智能巡考系統,考試過程中,系統可通過影像和視頻數據,檢測考場作弊、抄襲等異常行為;海南也將在考場試點採用AI智能巡考,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及時發現和預警違規違紀行為。

在提升人防技防能力以全力實現高考公平公正之餘,各項服務保障力度亦有增無減。

北京、甘肅等地為考生辦理身份證開通“綠色通道”,天津、海南等地開設“雲看考場”服務,四川、湖北、山東等地推出高考定製公交專線,滿足考生乘車出行需求……此外,高考期間各地還將為盲人考生專門命制盲文試卷、為殘障考生提供合理考試便利。

在儲朝暉看來,一系列舉措旨在切實保障2024年高考安全,進一步為“平安高考”護航。(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