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朝野就澳中關係持不同觀點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日前表示,中國總理李強即將到訪堪培拉,標誌着澳、中關係穩定。但軍事專家提醒,由於近期多次傳出澳大利亞軍隊遭中國軍方滋擾事件,堪培拉需要對中方採取更果斷的手段,以嚇阻中國的軍事威脅。

2024年6月11日,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堪培拉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總理李強即將到訪堪培拉,標誌着澳、中關係穩定。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14日訊)退役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上校、現任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客座教授林頓(Peter Layton)向本臺表示,穩定的澳、中關係雖然對兩國有利,但堪培拉仍然需要防範,中國軍事威脅可能會對以規範爲基礎的區域秩序以及澳大利亞國家安全造成衝擊。

林頓相信,要有效防止中國軍方再次造成澳軍人員受傷甚至死亡,澳大利亞唯有采取更有力的嚇阻手段,而非僅僅是口頭上向中方表達不滿。“雖然澳大利亞政府已多次提出抗議,特別是在‘香格里拉對話’當面向中方表達不滿;但中方卻沒有給予重視。”

林頓認爲,爲避免中方誤以爲其行爲是受到澳方默許,澳大利亞應該考慮驅逐中國外交官,以便釋放出明確的訊息,讓北京明白堪培拉無法接受中國軍方的行爲。

“對於造成澳軍人員受傷的事件,最可行的做法是驅逐中國外交人員。中國在澳大利亞各個主要城市都有使、領館,裏面有很多中方的外交人員。要是驅逐部分中方外交人員,中方仍然還有很多外交人員留駐澳大利亞,不會造成兩國交流中斷;但卻能向中國釋放出明確的訊息。”

林頓提到,澳大利亞其他可以選擇的做法,還包括限制中資──特別是中國國有企業──在澳大利亞農業和礦業的投資、拒絕向中國出售鐵礦(Iron ore)和天然氣,以及動員印太地區的盟國和國際社會力量,聯合反制中國。

澳大利亞在野自由黨國會議員、影子內閣外長(Shadow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伯明翰通過電郵向本臺指出,他一方面歡迎北京當局恢復與堪培拉對話;同時重申他今天(13日)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表述的立場,指中國軍方的行爲已對印太地區構成不穩定因素。

“澳大利亞政府必須(向中方)表示,澳方關注中國軍方已造成印太地區不穩定的問題;例如(中方)針對菲律賓、臺灣海峽,以及澳軍的行爲。”

現任澳大利亞聯邦參議員、在野自由黨影子內政部長帕特森(James Paterson)亦通過電郵向本臺指出,重申稍早(11日)於“全球資訊會議──鳳凰挑戰”(Global Information Conference – Phoenix Challenge )發表演說內容,指澳大利亞必須慎重地面對中國軍事威脅的議題。

“現在國家安全專家普遍認爲,澳大利亞面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複雜、最嚴峻的戰略情勢。”

帕特森指目前的國際社會制衡機制,並不足以應付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即使是再強大的國際體系架構,始終難以約束一個不願意接受約束的強權。”

帕特森提醒,澳大利亞面對中國軍事威脅的議題,始終離不開中國與美國的競爭關係,以及專制陣營與民主陣營之間持續角力的國際局勢。

《中華時報》是全球華人媒體,致力於为大家提供客觀中立、多角度的評論分析文章和新聞報道。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與觀點,不代表《中華時報》。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