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結束外訪行程回到北京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布城(Putrajaya)歡迎來訪的中國總理李強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21日訊)中國總理李強結束了對亞太地區的三國之行,促進了貿易聯繫並重建了關係。但此行也再次出現了一些棘手的外交問題。

李強結束對新西蘭、澳洲和馬來西亞的訪問,從吉隆坡坐飛機回到北京。

李強在馬來西亞行程最後一日,與總理安華共同出席中國-馬來西亞工商界午餐會。李強致辭時表示,隨著中馬關係進一步發展,兩國發展戰略持續對接、互補優勢持續顯現、產業升級持續推進,將為兩國經貿合作、兩國企業投資興業,帶來更多新機遇。

兩國又發表深化提升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提到要增進人文交流,推動兩國各領域各層級交往,中方同意延長對馬來西亞公民免簽政策至2025年底,作為互惠安排,馬方將延長對中國公民免簽證政策至2026年底。

中方願探討馬東鐵延伸至泰國

據馬新社報導,中國總理李強指出,中國願意和馬來西亞積極探討,讓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ECRL,簡稱馬東鐵)和中國寮國鐵路及中泰鐵路連通,讓泛亞鐵路中線從構想成為現實。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ECRL)是一個計劃連接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巴生港口和東海岸經濟特區的雙線鐵路,2017年動工,全長665公里,預計於2027年12月竣工。該項目是中國企業目前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單體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據馬來西亞方面的消息,截至4月,東海岸鐵路計劃施工進度已達65%。

今年3月,馬來西亞政府表示,將考慮將中國主導斥資的馬東鐵項目延伸至馬來西亞與泰國的邊境。馬東鐵預定在東海岸的終點為哥打巴魯,距離泰國南部邊境約40公里。馬來西亞專家認為,如果馬東鐵延伸至馬泰邊界,從吸引泰國遊客和促進出口貿易方面來看,有著實質性的市場與經濟效益。根據2023年馬來西亞的國際遊客數據,泰國是馬來西亞第三大客源國,全年到訪人次超過200萬。

不過,泰國南部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目前還沒有鐵路線。而在泰國境內修建鐵路,不僅涉及資金、技術和安全方面的問題,還需要泰國方面做出政治決斷。因此,分析認為,馬東鐵如果延伸,將面臨地緣政治、政治變化、媒體和民眾的輿論、自然災害等各種風險。

延長經貿合作計劃 榴蓮鮮果將出口中國

據中國官媒報導,在6月19日的會談中,李強和安瓦爾總理還一致同意”持續推進高品質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動盡快完成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談判,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會談後,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交換經貿、科技、文化、旅遊、郵政、農產品輸華、數字經濟、綠色發展、城市建設、高等教育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的辦公室6月19日表示,馬中兩國就第二輪經濟和貿易合作計劃達成一致,該計劃將持續到2028年。

馬來西亞媒體報導說,6月19日當天,馬來西亞農業及糧食安全部與中國海關總署簽署《馬來西亞鮮食榴蓮輸華植物檢疫要求協議書》。該協議將為大馬榴蓮鮮果打開中國市場。馬來西亞的榴蓮果肉和榴蓮泥於2011年獲准輸出到中國,冷凍帶殼榴蓮於2018年獲准進入中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榴蓮產地。2023年,馬來西亞向中國出口的冷凍帶殼榴蓮和榴蓮製品的出口額為11.9億林吉特(2.53 億美元)。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馬來西亞貿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馬、中兩國貿易額達4508.4億令吉(989 億美元)。

6月19日當天,李強還在馬來西亞國家皇宮會見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並於當晚同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共同出席慶祝中馬建交50周年暨”中馬友好年”招待會併發表主旨演講。

延長免簽政策

本周四(6月20日),中國和馬來西亞發表”深化提升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聲明中提到,中方同意延長對馬來西亞公民免簽政策至2025年底,作為互惠安排,馬方將延長對中國公民免簽證政策至2026年底。馬來西亞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倪可敏20日表示,馬來西亞公民訪華免簽將從原本的15天延長至30天。

馬來西亞總理承諾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

李強此行是中國總理2015年以來首次訪問馬來西亞。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認為,”在美中競爭加劇之際,對於堅持中立的國家,北京希望深化關係。”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承諾在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保持中立。他曾表示,馬來西亞認為中國是重要的貿易盟友,並指責一些西方國家”恐華”。今年,馬來西亞宣佈中美兩國公司將在該國進行大規模投資,其中包括中國的字節跳動和美國科技巨頭谷歌和微軟。

馬來西亞與美國的分歧涉及在以色列-哈馬斯衝突上的立場,與中國的政治分歧涉及對南中國海的主張。馬來西亞和越南、菲律賓、汶萊、台灣均主張對南中國海部分地區擁有主權。中國官媒報導說,在李強與安瓦爾的會談中,”兩國總理一致同意,中國與有關東協國家應自主妥善處理南海問題,管控矛盾分歧,促進對話合作,堅持雙邊解決問題的大方向。”

6月19日,馬來西亞政府官員與來訪的中國代表團會晤

結果好壞參半

中國總理李強結束了對亞太地區的三國之行,促進了貿易聯繫並重建了關係。但此行也再次出現了一些棘手的外交問題。

透過此次訪問,中國政府第二號人物李強成為自2017年以來首位訪問紐西蘭和澳洲的總理。

他以馬來西亞作為此次訪問的最後一站,距離2015年前總理李克強訪問這個東南亞國家以來已經過了近10年。

李強此次訪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宣布與紐西蘭和馬來西亞達成新的貿易協議。

但是,在堪培拉發生的一起涉及中國官員和一名曾被中國監禁的當地記者的不尋常事件被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描述為“完全不合適”。

李強低調開啟此次訪問,與紐西蘭總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Christopher Luxon)在威靈頓會面。

兩人宣布了新的貿易和氣候變遷協議,李強表示要弘揚兩國的「傳統友好」。

但拉克森表示,兩人會面期間討論的分歧和共同利益的時間「大概各佔一半」。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澳大利亞主席高級研究員凱瑟琳·派克(Kathryn Paik)表示,新西蘭領導人面臨著“艱難的路線”,需要平衡經濟優先事項和對中國日益參與太平洋事務的擔憂。

派克告訴美國之音(VOA):「保持平衡會很難,紐西蘭日益認識到中國在其境外的行為的有害影響。」

李強也對紐西蘭可能加入「奧庫斯」(AUKUS)表示了關切,「奧庫斯」是澳洲、英國和美國之間的三邊安全協議,被認為旨在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李強離開紐西蘭後抵達澳大利亞,參加備受關注的會晤,此前兩國關係曾在大流行病期間急轉直下。

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就一系列問題高調批評了中國,包括人權問題以及呼籲國際社會調查COVID-19大流行病的起源。

北京進行了反擊,對各種澳洲貨物和大宗商品加徵關稅並實施限制。

阿爾巴尼斯政府努力重建與中國這個關鍵的貿易夥伴的關係,李強的來訪證明了他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程度。

前澳洲駐中國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說,坎培拉和北京「如今回到了關係的正常模式」。

芮捷銳對美國之音說:「肯定會有重大分歧,有我們存在著不同意見的問題。但是,所有的關係都是一樣的。」

在李強訪問期間,北京的所謂「熊貓外交」得到了充分展現。李強宣布中國將向阿德萊德動物園送去一對新的大熊貓,取代即將返回故國的網網和福妮。

李強總理也讓訪問中國的澳洲人能免簽入境停留15天。他在訪問紐西蘭期間也答應給予紐西蘭公民同樣待遇。

阿爾巴尼斯說,他和李強也討論了改善兩國間的軍事對話。最近曾發生一架中國戰鬥機在黃海上空在一架澳洲國防軍的直升機路徑投放熱焰彈的事件。

然而,雖然阿爾巴尼斯也許說過李強的來訪「更新和重振了」兩國關係,但是當地的媒體大談特談的話題卻是澳洲記者成蕾(Cheng Lei)的遭遇。她被中國拘押了三年之後最近才返回澳洲。

成蕾在坎培拉議會大廈報道一次記者會時,中國官員顯然阻擋攝影機拍攝她。

前大使芮捷銳說:「這是中國方面徹底搞砸了,愚蠢,徹底的愚蠢。他們最壞的敵人是自己。」

芮捷銳對美國之音說:「這真的是把澳洲國內的注意力從這次

訪問的正面層面轉移開來。這位中國總理與東道主一起慶祝了兩國建立外交關係50週年。

李強會晤了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並見證了一系列新協議的簽署,其中包括一項為期五年的促進經貿合作的協議。

兩人還共同推動了新火車站建設項目破土動工,該火車站將成為中國極為重視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中國承諾開始從馬來西亞進口新鮮榴槤。這個東南亞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榴槤生產國之一。

和印太地區的大部分國家一樣,馬來西亞在平衡與美國和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之間的關係方面小心翼翼地走著鋼絲。吉隆坡最近從微軟(Microsoft)和谷歌(Google)等美國大公司獲得了大量投資。

塔斯馬尼亞大學亞洲研究教授詹姆斯陳(James Chin)表示,這是一種「戰略模糊」的做法。他說:“他們不會太公開地展示自己的意圖。”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