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長江江豚野化訓練:種群恢復迎新希望

中新社湖北洪湖9月14日電 (中新社記者 馬芙蓉)繼成功野化放歸4頭江豚後,又有3頭江豚正在接受野化訓練,將擇日重返長江。

中新社記者近日探訪長江江豚野化放歸訓練基地瞭解到,將遷地保護區的長江江豚經過野化訓練後重新放歸,為促進江豚野外種群恢復帶來了新希望。

長江江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特有淡水鯨豚類動物。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探索建立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飼養繁育三大保護策略,實現江豚種群從持續下降、瀕臨滅絕到止跌回升的轉變。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梅志剛介紹,遷地保護是選擇一些生態環境與長江相似的水域建立保護區,最初目的是“保種”。終極目標是在長江環境恢復時,將這些“種子”重新放歸野外。

經過多年發展,長江流域已建立4個江豚遷地保護群體。最早成立的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天鵝洲保護區”),種群數量從最初5頭增長至100多頭,超出最大環境容納量。隨著長江大保護及十年禁漁等政策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長江江豚野化放歸提上日程。

“生活在遷地保護區的江豚,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要想將它們安全地放歸環境複雜的長江,需要進行一系列野化訓練。”梅志剛說,這些訓練包括:對變化水文環境的適應能力、低密度魚類資源環境下的捕食能力、躲避船隻干擾及重建噪音條件下捕食能力等。

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洪湖老灣汊江段,與長江幹流流速、魚類資源密度相似,加之沒有航運,噪音較低,適合開展野化訓練。2023年4月,兩頭來自天鵝洲保護區的江豚,在此江段接受兩年野化訓練後重返長江;另有兩頭江豚,在湖北石首蛟子河口汊江水域接受適應性訓練後回歸長江。

2023年4月25日,兩頭經過野化訓練的長江江豚放歸長江。(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梅志剛介紹,4頭放歸江豚體內均攜帶有米粒大小、相當於身份證的“芯片”。團隊利用無線電自動追蹤系統、聲影像輔助觀察系統等手段,開展持續監測與追蹤,發現它們很快融入野外群體,且始終處於安全狀態,這意味著長江江豚野化放歸獲試驗性成功。

2022年底,又有3頭江豚從天鵝洲保護區遷入洪湖老灣汊江段開啟野化訓練。科研人員通過水下聲音記錄儀,監測它們水下捕食等行為節律。在躲避船隻及噪聲適應性訓練中,人為引入機駁船和渡船製造噪音,讓它們漸漸學會適應並習慣,監測評估其受到干擾後的恢復時長。

採訪中,記者不時看到接受野化訓練的江豚出水呼吸、追逐捕魚,露出灰黑色背鰭。

梅志剛表示,從目前訓練結果來看,3頭江豚適應性較好。下一步,團隊將著手建立遷地保護長江江豚野化放歸標準,完善放歸後長江江豚的監測技術體系,推動規模化和規範化的野化放歸工程。(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