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紀碩鳴
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先生安祥的走了,享年95歲。
他剛剛舉行了95歲「珍壽」晚宴,獲子女及各界名流到賀。政界、商界、教育界及社會各界名流雲集,與呂博士的親朋好友、合作夥伴及集團資深員工等共慶壽辰。
呂志和表示,十分感謝上天眷顧,賜予他兒孫塞滿堂,生活美滿,並向在場好友致謝。他的一生贏得了社會各界對之贊譽,似乎也以此作為他的人生告別。
有幸曾經在嘉華集團總部訪問呂先生,記憶深刻的是呂先生喜歡戴著他的鴨舌帽,臉上掛著微笑和你聊天。他笑自己少了頭髮,潮濕的香港在公眾場合又喜歡開大冷氣,他的個子高,為保護頭部,戴帽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段對話,讓呂先生的音容笑貌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記憶中。
我把當年刊登在《亞洲週刊》的專訪重新發表,以紀念這位為香港,為中華民族作出重要貢獻的智者。
呂志和開山劈石的香港精神
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重視文化藝術,曾向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香港四大文化建設構想。他參與各種社會服務,最重視教育,在中國修建了一百二十二間中、小學。
站在嘉華國際中心的頂樓隔海北望,維多利亞港灣的另一岸,層層疊疊的山麓下是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在香港人眼中盡顯繁華。不過,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看到的,卻是他五十多年前創業留下的回味和記憶。側身左邊望去,可見嘉華旗下的酒店;對岸一排排整齊的高樓,當年是荒山亂石海灘;更遠處的九龍,是還在劈山開石的礦場,不少由平面而起的高度,都是呂志和艱辛創業數十年的標誌。
在美國《福布斯》雜誌去年的香港富豪榜上,呂志和名列第八。他率領旗下嘉華集團走向成功之路,說不上有什麼傳奇色彩,似乎也沒有大起大落、驚心動魄的商業奇聞,留下的是扎扎實實的經營足跡。憑此,在香港回歸十五週年的紀念日,香港特區政府向呂志和頒發大紫荊勳章,表彰的不是他五十多年來累積的財富,而是他「長期參與社會及慈善服務,多年來致力在香港推動慈善事業,對醫療、文化藝術、救災及其他善舉,均大力捐輸。呂博士尤其支持教育,致力提升香港酒店管理專上教育水平,貢獻良多」。
被今日嘉華房地產、酒店、博彩業等亮麗的光環所耀眼,少有人知道,創業至今,呂志和一路就是開山劈石,起樓蓋屋,是香港的開荒牛、奠基石。一九五五年創立首間嘉華公司,他參與觀塘區一帶(包括秀茂坪、樂富、藍田及油塘等)的大型填海工程。現在的嘉華國際中心對海的整個觀塘,當年是一遍群山亂石。呂志和從油塘灣一路發展到牛池灣,參與了逾八成的填海築路。那時叫做「掃墓坪」,現在叫「秀茂坪」,是呂志和開山、填海,以一份熱誠,開拓出香港的「秀麗」和「茂盛」。到一九六四年取得石礦開採權時,呂志和已逐步將整個東九龍填海開發出來,為香港奠定了輕工業發展的良好基石。
上世紀六十年代,呂志和投得安達臣道石礦場開採權,把自動化設備應用於以人手開採為主的採礦業,由此在香港開啟高效、安全、機械化採礦之先河。代表著香港工業化的效率和創意。當年,面對艱難的營商環境,呂志和憑著堅毅不屈及拼搏的精神,為戰後香港建設及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帶領旗下的嘉華建材發展成為本地最大型一站式建材企業。
香港目前最重要的行業就是房地產,在香港轉型房地產的時期,呂志和曾經轉投房地產開發,但做慣基礎建築的呂志和視建材為建築的基礎,為了打好香港的基礎,他讓嘉華還是堅持自己的本業。如果早年跟風做地產,呂志和可能也會是當今香港地產界的翹楚,財富還可能成倍的增長。
對此,呂志和並不後悔,他告訴亞洲週刊,「成就」不能單以財富來衡量。「今天,若我的財富累積到一百億或者一千億,對我而言其實是沒有分別的。有好幾個地產富豪,當時都是我帶他們出道。我曾開玩笑說,你們現在有一百萬,我只有五萬,但不要緊,我心安理得。」老朋友經常會在打球時相遇,有一對房地產界夫婦一次在高爾夫球場騎著馬,相遇呂志和,還特意下馬和他打招呼。
仰望香港的高樓大廈,驚嘆發展商為之驕傲的傑作,卻沒有人會去細想腳下的基礎出之何處。呂志和卻不然,即使在商界涉足多個領域,也沒有放棄為香港開山築路打基礎的那一份事業。儘管沒在房地產賺到大錢,但他贏得的那一份尊重,是業界公認的。
這份尊重來自呂志和對香港發展的關心,認定「香港是我家」的那種真誠。政府表彰呂志和稱,他「這些年來成為了政府與商界的橋樑」。
西九龍尚在開發之中,已經成為香港文化藝術區的品牌了,這裏有呂志和的一份辛勤。香港回歸之初的一九九七年七月,特首董建華剛剛走馬上任兩週,約見呂志和聽取意見。呂志和向董建華提議的側重點都在文化建設上,一連向董建華提出四大文化建設構思,包括﹕興建博物館,呂志和有很多商界和文化教育界朋友在世界各地購置藝術品,沒有地方放置,他看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常常擠滿旅客,香港也應該有發展潛力;歌劇院,以助香港推廣建立完善的藝術文化;建立國際會議中心,增加香港在世界的知名度;建設大型運動場,現時香港只有一個能容納二萬多人的體育館,應該擴建建立一個能容納七、八萬人的體育館,屆時可以吸引國際知名運動員來香港,也可以舉辦一些大型國際活動。
接納呂志和的構想,董建華向當時的經濟局局長葉澍堃建議在西九龍發展博覽館,後來再擴建歌劇院等等。呂志和對亞洲週刊表示:「當年見識過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後,我的想法是,香港作為世界之窗,中國的藝術品多不勝數,我很多朋友都將中國的藝術品搬走,有一個朋友說:『如果香港有這種博物館,我一定搬回來做展覽,這些藝術品的品質我若認第二,絕沒有人敢認第一。』可見他們所擁有的藝術品是如何的獨一無二。」現時香港有一個沙田博物館,但太小型了,呂志和稱:「我所構思建構的是香港龐大文化計劃,唯有這樣才是香港的未來。」
外人看來,強調利益的香港商家不會考慮那麼宏遠,不會去管份外事。呂志和卻總是將之看作是自己的份內和責任。李國章時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想設立酒店旅遊學系,即使有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任校董會主席,也無法說服政府,校方找呂志和幫忙。呂志和致電給當時擔任教統會主席的梁錦松,約他餐敘,直問不批准的原因。梁錦松回答說,曾經諮詢酒店業人士,他們說並不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培訓。
推動香港酒店管理學系
呂志和當時指出,不可以把未來想得那麼狹窄,現時香港酒店管理主要是外國人主導,但長遠來說,香港需要自己的酒店管理人才。而中國酒店業正在發展當中,也需要大量的酒店管理人才。呂志和經營酒店業,熟悉酒店營運,自然知曉酒店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他向政府據理力爭。兩星期後,李國章特意走來感謝呂志和的幫忙,政府批准了在中文大學建立酒店旅遊學系。
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呂志和就已意識到香港需求大量國際星級酒店以配合其經濟發展,他走在業界前端,與Holiday Inn以特許經營模式合作,引入國際品牌酒店先進管理系統,於尖沙咀東部開設首家五星級酒店(即現今海景嘉福酒店)。香港理工大學也有建立新學系科的構想,但一開始只想發展低檔的酒店學科,呂志和建議應該提升,設立正式的學位課程,建立酒店及旅遊業專屬學院。
世界上沒有一個酒店學課程建立自己的酒店品牌,呂志和還建議理大率先建立學院酒店品牌,「我認為,品牌對酒店來說非常重要,就像西方的 Hilton、Four Seasons、Ritz Carlton等等,名聲很響。為甚麼我們沒有自己中國人的品牌?因為知識不足,所以我們要向中國人灌輸何謂品牌,要學習如何讓一個品牌興起,讓世界各地知道我們的品牌。我們常聽說外國的牌子LV、Chanel、Hermes等,它們之所以值錢,正是因為建立了品牌」。
在呂志和品牌理念的推動下,理工大學酒店學系注重形象,注重理念,很快取得國際認同。今天,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學的排名由五十多名躍升至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康奈爾大學。期間,呂志和和理大的酒店學者們一起協助推銷,每年到不同的中國城市演講,推廣中國酒店品牌建設理念,均直接、間接地推動了香港酒店管理學發展。
在慶賀呂志和獲頒大紫荊勳章的晚宴上,前理大校長潘宗光教授透露,幾年前他任理工大學校長時,希望能加強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但政府要求補地價,最先開價九億港元(約一點一五億美元),後來減到三億。這對學校是非常大的負擔,但政府憂慮的是酒店業人士會認為不公,理大的教育酒店會對業內形成競爭。學校找呂志和討論,他十分支持教育理念,並逐一去說服會員,以香港酒店業主聯會主席的身份寫了一封表示支持的信給政府,結果政府免了地價,理工大學才可以興建教育酒店。期間也遇到風波,有酒店業者投訴理大教育酒店價格如果過於便宜,會直接影響業內競爭,呂志和請來校長向酒店業者詳細解釋此酒店的經營屬教學用途,以取得政府諒解而興建,一致支持學校的酒店教育課程。除了教學酒店之外,呂志和也十分支持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至今捐助了四千四百萬港元。
在理工大學,有很多地方是以呂志和伉儷命名的。二零零八年金融風暴的非常時期,呂志和依然信守承諾,捐贈三千萬給理工大學,理大亦以呂志和樓來感謝他的善心。潘宗光說,支持善舉不難,最難的是有心,理大的教育酒店可能對呂的酒店業務產生影響,但他仍很支持。「呂博士的成功不只在於他的慷慨,更在於他做人的態度是有承擔、有責任感,對國家的承擔,教育、醫療等方面亦下了很多工夫。」
問起管理、文化、賺錢,哪一樣對企業家是最重要的,呂志和認為文化、管理制度及賺錢,這三方面同樣重要。「若企業管理制度好、文化藝術能互相配合,這是一個新的創見,能給人一個新的面貌,生意自然會賺錢多了。若有同行與我競爭,我已經領先一步,所以這三方面都是相輔相成的。若你只專注賺錢,你可能會忽略了服務、管理制度。中華文化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藉由推廣中華文化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往往比你單一專注賺錢更勝百倍。」
呂志和小時因戰亂而輟學,創業之初主要採用人手密集的工序,以後採用機器,需要考慮管理、生產成本。剛好妻舅在澳洲讀會計,暑假返港,呂志和就請教「如何可以管理生產過程,制度應如何設置」,他簡單寫了成本的計算過程,讓呂志和明白西方管理制度的好處。自那時起,每逢子女到外國念書,除了主要集中在工程和機器,呂志和要求他們要兼讀管理和會計。他看到西方管理文化的優勢。
酒店融入中國文化特色
在經營中,呂志和的另一特點是融入中國文化,上世紀八十年代,已在香港發展酒店業務的呂買下了加州舊金山的一家全新酒店。華人在美國開酒店,呂志和想到的是不能完全用美國人的思維去管理,他加添了中國的文化藝術的裝潢設計,還添置了中國藝術品擺設,讓酒店充滿了溫馨的東方風味,這讓嘉華旗下的酒店打出品牌,在美國站穩,並發展到二十多家酒店,成為當地第十二大酒店業主集團。在澳門開設的銀河酒店,還可以與美國拉斯維加斯東渡澳門的美國博彩業一較高下。其他酒店都學銀河突出中國文化的設計。
呂志和至今仍參與很多類型的社會服務,但他坦言最注重教育。「因為我自小聽過幾個字總是會很不高興,那時候日本人攻打蘆溝橋,他們說:『中國人是文盲。』我心裏很難過。所以,教育很重要,現在不論是大、中、小學,我都十分支持,真心的去幫助。」
提高教育才能擺脫貧窮
有一年去昆明開會,呂志和在車上看見一人騎著三輪車,載著一大堆磚頭,磚上面坐著一位女士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看上去很危險。司機告訴他,這些人從新疆、雲南邊界來,十分窮困,來這裏做雜工、苦工,賺到一些錢,便接妻子和小孩一起生活或觀光。呂志和想,讓這些窮困的人站起來,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教育。
回到香港以後,呂志和便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聯絡,希望能捐錢給新疆、雲南及貧困的地方建校。在中聯辦支持下,過去幾年,呂志和透過中國教育部在內地修建了一百二十二間中、小學。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呂志和從小朋友們綻放的燦爛笑容中感受到做人的意義。「我覺得做公益的事就是人生的意義,幫助貧瘠地區的人是必須要做的事。」
從為香港移山填海開始,呂志和是在不斷充實自己的人生和旗下嘉華事業中成長,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的終生成就獎。呂志和最為滿足的,還是那些獎項背後自己的付出以及為之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