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月8日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與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曉霞於一月七日透過視像會議,共同主持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兩地二○二四年的合作進展,並議定二○二五年的合作計劃。
過去一年,粵港在各工作範疇,包括改善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素、保護水環境、加強林業護理、海洋資源護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繼續維持緊密合作。
改善空氣質素方面,粵港雙方積極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及跟進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的進度和成效。推動綠色運輸有助改善空氣質素,截至二○二四年十一月底,香港的電動車數量超過10萬輛,較五年前大增約七倍。為進一步推動陸上公共運輸綠色轉型,港方於二○二四年十二月公布了《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粵港雙方未來會共同推進跨境貨車轉型至新能源車的示範項目和構建大灣區空氣質量健康指數。
海洋環境管理方面,於二○一七年設立的海上垃圾通報警示系統運作良好。為進一步提升優化系統效能,環境保護署已採用當前最新的風勢預報等資料,並結合新一代的區域水動力模型進行模擬,務求更準確地預測可能受海漂垃圾影響的區域。截至二○二四年十一月底,就暴雨或海上重大環境事件啓動通報共56次,讓各相關政府部門能及時作出相應清理行動。
粵港雙方會繼續推進和深化減緩、適應及應變氣候變化的交流合作和科學研究。
此外,雙方會共同探討監測海上垃圾及處理海上環境事故的技術和方法,並會擴闊區內城市在海洋環境管理方面的合作。
生態保育方面,粵港兩地會繼續就林業,以及跨境生態廊道和濕地等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保育、人員培訓和宣傳教育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雙方亦會繼續推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及海洋生態保育的工作,包括珍稀海洋動物保育、生態環境質量監察、海魚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粵港聯合執法等項目。
另外,會上亦通過成立「無廢灣區」建設專題小組。粵港兩地會以區域性策略處理廢物管理問題,透過優勢互補加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可回收物料的區域性循環利用,共同發展循環經濟。
出席今日會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員包括環境及生態局、發展局、屋宇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機電工程署、衞生署、運輸署、環境保護署、香港天文台和水務署的代表;廣東省的代表來自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廣東省委港澳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合作小組主要就兩地有關環境質素、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及應對氣候變化事宜磋商及交流,並設九個專題小組負責落實各合作項目,包括新成立的「無廢灣區」建設專題小組。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