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自貢2月12日電 題:“天下第一燈”點亮世界中國年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巴拿馬首都的奧馬爾公園,敦煌唐代藻井紋樣的“吉祥蛇”燈組端坐於靈芝之上;英國朗利特莊園,重達7噸的“司母戊鼎”燈組帶遊人穿越時空;四川自貢,長達55米的非遺剪紙燈組“喜氣盈門”迎接八方遊客……
當南宋詩人陸游用“燈山萬炬動黃昏”描繪四川元宵燈會盛況時,或許不會想到,千年之後,同一輪明月之下,來自四川的自貢燈會正點亮全球。
元為始,宵為夜。中國人在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觀燈祈福的習俗興於漢代、盛於唐宋,由此衍生的元宵節逛燈會年俗傳承千年。
作為中國燈會集大成者,以氣勢磅礴、燈景交融著稱的自貢燈會有“天下第一燈”的美譽。2008年,自貢燈會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https://chinatimes.com.hk/wp-content/uploads/2025/02/0F67abee870cf204c0ae1ce310-1024x715.jpg)
“在自貢,各行皆能做燈,萬物皆可成燈,萬題皆能入燈。”自貢彩燈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喜氣盈門”燈組設計師萬松濤自小跟著父親製作自貢彩燈,迄今已三十餘年。他說,自貢盛產井鹽,歷史長河中,鹽商盛行的鬥燈之風,讓自貢彩燈更高、更大、更巧奪天工。
1964年,自貢開始舉辦迎春燈會,各行各業的彩燈愛好者加入製燈行列,其中包括萬松濤在中學教授美術課的父親。為了讓彩燈脫穎而出,製燈者使出渾身解數,不僅彩燈形狀越發高大,原材料亦包羅萬象,湯勺、藥瓶、蠶繭甚至白糖,皆可成燈。
在三百六十行的奇思妙想下,自貢彩燈突破龍鳳、麒麟、財神、菩薩等傳統題材,聯通古今,融匯東西。“彩燈一亮,萬人空巷。”萬松濤說,西方題材進入自貢燈會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能看到騎鵝旅行的尼爾斯和詼諧幽默的卓別林。
1990年,自貢燈匠受邀攜帶“龍鳳呈祥”瓷器燈、“孔雀開屏”皮影燈等創意彩燈前往新加坡。時任新加坡總統黃金輝點亮“群龍戲珠”瓷器彩燈後,自貢燈展團獲贈“天下第一燈”錦旗。自貢燈會的出海之路就此開啟。
“出海過程中,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讓自貢燈會推陳出新,創意更盛。”萬松濤指著和法國里昂藝術家共同設計的“微笑燈組”照片說。
![](https://chinatimes.com.hk/wp-content/uploads/2025/02/2F67abee8a0cf204c0ae1ce316-1024x700.jpg)
如今,集形、色、聲、光、動於一體的自貢彩燈已點亮全球80餘個國家和地區。若要數全球規模最大的燈會,莫過於每年春節前開幕的自貢國際恐龍燈會。
“現在的自貢燈會,AI、全息投影、元宇宙等早已不是新鮮詞。”青年彩燈設計師王茂森已連續六年參加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在他看來,彩燈作為一種非遺載體,在現代科技賦能下,有強大的內容轉化能力。
王茂森今年1月剛結束在美國休斯敦冬季夢幻彩燈節的工作。他介紹,自貢燈匠們結合本土文化和現代光影技術,在當地建起一座大型彩燈城堡。“不用打廣告,祗要彩燈城堡亮燈,當地市民就知道一年一度的彩燈節開始了。”
![](https://chinatimes.com.hk/wp-content/uploads/2025/02/1F67abee880cf204c0ae1ce313-1024x699.jpg)
蛇年春節期間,自貢燈會點亮了美國、法國、英國等11個國家32個城市。與此同時,全球遊客也來到中國尋味中國年,在元宵佳節觀舞獅、賞燈會。
“以前在荷蘭、德國看過燈會,雖然各地燈會不同,但每次看到中國燈,我都覺得特別震撼。”在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現場,美國遊客漢森用手機記錄下白娘子、小青斷橋相望的“青城雙姝”燈組。漢森說,雖然他不瞭解這組彩燈背後的故事,但這並不影響他欣賞眼前18米高的東方美學——“太奇妙了,簡直就是燈的主題樂園!”(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