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觀瀾:打造明星“熊設” 助香港“熊貓經濟”更上層樓

中新社香港2月16日電 題:打造明星“熊設” 助香港“熊貓經濟”更上層樓

中新社記者 香盧平

過去半年,在香港出生的大熊貓龍鳳胎“家姐”“細佬”的成長牽引著全城關注。16日,這對龍鳳胎正式與公眾見面。兩隻小傢伙呱呱墜地,加之第三對中央贈港大熊貓抵港,讓香港大熊貓家族壯大,迎來“熊貓經濟”發展良機。

2月16日,“港產”大熊貓龍鳳胎寶寶“家姐”“細佬”在香港海洋公園正式與公眾見面,吸引眾多市民與遊客排隊參觀。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熊貓經濟”在短時間內迅速起勢,離不開香港特區政府、香港海洋公園及旅遊業界緊握機遇。社會各界不僅加大力度宣傳大熊貓龍鳳胎,還推出各類大熊貓主題餐飲、展覽、紀念品,以及大熊貓主題港鐵列車等,帶動消費的同時也將“熊貓熱”推向高潮。這些做法大大提升大熊貓龍鳳胎的曝光度,以及市民遊客對它們的瞭解與興趣,為後續“熊貓經濟”發力夯實基礎。

“熊貓經濟”的潛力毋庸置疑,但面臨的競爭壓力亦不可小覷。與“家姐”“細佬”年齡相仿的大熊貓寶寶,便有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妹豬”、旅德大熊貓“夢夢”2024年8月誕下的雙胞胎;中國內地還有數量眾多的“現象級”大熊貓明星,如成都的“花花”、北京的“萌蘭”等。

細看這些大熊貓明星走向“頂流”之路,不難發現它們均有非常鮮明的“熊設”與故事線。如“花花”性格溫順,被其他大熊貓“欺負”搶奪食物也不生氣,飼養員“譚爺爺”常給它“開小灶”;又如首隻在韓國出生的大熊貓“福寶”,它與飼養員“姜爺爺”“宋爺爺”的故事,不僅是韓國電視節目的常客,也被拍成電影在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映。

2月16日,“港產”大熊貓龍鳳胎寶寶“家姐”“細佬”在香港海洋公園正式與公眾見面。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在這個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要想讓香港“熊貓經濟”更上一層樓,打造明星“熊設”或是一條必經之路。

依筆者看來,在社交平台宣傳時可通過選取“家姐”“細佬”的互動片段凸顯其獨特個性,塑造它們與眾不同的“熊設”;挖掘它們與飼養員之間的故事,逐步培養起穩定且具黏性的粉絲群體;推出餐飲、主題周邊產品,並擴展至影視行業製作電影、紀錄片等。

從另一角度看,“家姐”“細佬”的獨特之一在於它們是“港產”大熊貓,如何在宣傳中凸顯其“港味”,亦值得探究。

2024年11月,香港海洋公園舉辦大熊貓龍鳳胎百日慶典,按香港傳統習俗向訪客派發紅雞蛋、豬腳姜醋,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筆者認為,日後海洋公園與相關業界可延續這一思路,將當地民俗文化、旅遊項目等,與大熊貓元素更好地結合。如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為大熊貓製作因時因節的食物和玩具;在設計香港旅遊宣傳片時,可以“家姐”“細佬”為“香港旅遊形象大使”,讓它們帶領旅客玩轉香港18區。

這在推動“家姐”“細佬”走向“頂流”之餘,又何嘗不是一次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香港故事、講好大熊貓故事的完美實踐。(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