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宜春周邊遊

作者:鄭建國

新年元旦過後,這逢上海又一波冷空氣即將侵襲,爲避其鋒銳,我與幾位退休教師朋友 ,臨時起意抱團取暖 ,從地圖上查找一個距上海不太遠,又聽起來或看起來比較暖和的地方,于是江西的宜春,就這洋進入了我們的眼簾。經一位育才中學的旅遊大咖精心搜索細致比較密切聯系,終于,一份宜春周邊四日遊的行程呈現在大家面前了。爲什麽是宜春,從相關資料得知,那是一個地熱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尤其這裏的溫泉相當有名。很多飯店賓館更是直接把溫泉引進客房,遊客可直接在下榻的房間中泡溫泉。又爲什麽稱是周邊遊,因爲行程的第一天是遊覽宜春的溫湯鎮;第二天,則是宜春市袁州區的明月山;第三天,上午是新余市的仙女湖,下午是萬載古城的煙火廣場;而第四天,則是吉安市的安福縣與宜春市交界處的羊獅慕。所以上述這幾個地方兜一圈,稱其爲周邊遊,還是比較准確的。

 

一、溫湯古鎮暖人心脾

經高鐵,那天中午到達宜春站後不久,坐上下榻酒店派來接站的商務車。經半小時的疾馳,車子來到近郊的泉月度假山莊。辦完了入住手續,卸下了行李。我們沒閑著,立刻展開了行程上的活動。因已過了飯點,我們只得在酒店後面的一條小街上匆匆吃了碗面。隨後根據行程安排,先步行去附近的溫湯古鎮遊玩。溫湯?古人將比常溫高的水稱作“湯”,顧名思義,溫湯也就是溫度不太高的熱水。行前我們從有關的介紹中得知 ,宜春市這裏地熱資源很豐富,盛産溫泉。而溫湯鎮則是溫泉最爲集中之處。該鎮最有名的景點,叫作“古井”。穿過一上書“泉街”的石質牌坊,不一會兒就到了“溫湯古井”。它是南宋定運禅師所砌泉井,至今已經有近800年曆史,被譽爲“千年禅宗溫泉”。溫泉水溫常年都有六、七十度,是世界稀奇的低礦化度的淡溫泉,富含硒和其他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目前世界上所開發的泉水中,屬“高硒低硫”泉的只有兩處:一處是法國的“埃克斯”礦泉,它屬冷泉,另一處就是中國宜春這裏的溫湯溫泉。它已成爲目前全球唯一能與法國埃克斯礦泉齊名媲美的世界珍稀溫泉名水了。古井位于溫湯古鎮的鎮中心,井口呈長方形狀。那塊題寫“溫湯”的古石碑 ,矗立在古井後面的高台處,上建有一亭閣爲其遮風擋雨。碑兩旁的矮石欄上,還纏挂著多個紅布打成的結,很有點喜慶的味道,這大概就是“張燈結彩”的“結彩”之意吧。看得出,當地政府已加強了對這口古井的管理,井口周邊也圍有一圈石欄,已看不到史料記載的附近居民絡繹不絕,可自由取水泡腳的盛況了。由于我們去的當天,天氣並不好,還下著蒙蒙細雨,街上行人並不多。所以我們一行人街面上的走動,還是頗引人注意的。一些門敞開的店家還跑出幾個老板經理模樣的人,搭讪地問是否需溫泉洗頭泡腳。我們這才注意到這裏的街上,開有多家足浴洗頭店。聽到我們對話的上海口音後,他們居然立即改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話應答。後來我們才了解到,原來這裏上海籍的居民竟然占溫湯鎮總人口的八成。不管怎樣,在他鄉異地,能聽到熟悉的鄉音,至少心裏有種暖暖的感覺。我們在街面上閑逛時,也看到有幾間玻璃門緊閉的店家。可隔著門窗望進去,店堂內不外乎放著幾口白瓷浴缸,怎麽,這裏都在賣這個?後回到賓館,在享受溫泉泡澡樂趣時,才發現所躺著的浴缸,竟然就是先前看到店堂裏展示的那種。于是在啞然作笑的同時,心裏不禁又升騰起一股溫暖感。

 

二、明月山遊覽惜與憾

到宜春的第二天晨起,稍作了下活動,便用早餐。之後就坐上預訂的飯店小客車,由它將我們送到溫湯鎮後面的明月山景區。辦理好有關上山手續,我們便從山腳坐纜車直奔山頂。纜車內還比較寬敞,可容7、8個成年人分兩邊寬松地坐著。纜車四壁除對稱的開了兩扇門外,其余都是用透明的有機玻璃圍著,呈封閉狀。在纜車升頂的過程中,從車中可看到外面的景致。惜時間尚早,山中騰起一股霧霭,望出去就是一片模糊的綠色。到了山頂感覺有點寒意,出站後見地面白茫茫一片。原來是前兩天山上下的雪一直未化。山頂有個圍著鐵絲網的滑雪訓練場,但望進去沒幾個人在活動。我們沿著邊上一條通往山頂的盤山公路往下走著。由于路面的積雪太厚,被過往的車輛來回碾壓,有的融化了,又結成冰,弄得地面濕漉漉滑溜溜的,很不好走。我們只得改從公路左側的木質棧道上行走。雖然這裏的積雪更厚,但想來下面是木板,所以走起來更無心理負擔,感覺好走一些。就這樣深一腳淺一腳地,一路走到了夢月山莊。進莊不久就見一較大的洞窟。旁邊的標識牌說明這是通往星雲洞、青雲棧道和月亮湖入口。進內沒走幾步,就發現這洞其實就是直筒狀的深坑。順著人工鑿出來盤旋而下的石階,走了相當幾十層樓高的台階,終于來到了洞底。此時眼前看到石階旁的洞壁出現一條寬敞的隧道。望過去前方隱約還有亮光,于是便心中有底興致勃勃地沿著隧道往前走。走了一陣突然豁然開朗,原來出了洞了,現正站在半山腰的一條石質道路上。路邊的指示牌上,已明確的告訴我,我已站在全長3100米的“青雲棧道”起點上了。環顧四周,可見該棧道橫亘于懸崖峭壁之上,迎客松及各類灌木點綴左右。據說這裏常年雲霧缭繞,人行其間,似在雲中漫步,這大概就是棧道前冠以“青雲”之名的由來吧。我在棧道上行走之時,天還比較陰冷,地上還有點殘雪。爲防摔跤還不能放眼四望,隨意拍照什麽的,只覺得眼前一片蔥綠,也沒有什麽特別之處。棧道的盡頭是月亮湖。

月亮湖似在山凹處,四面環山。湖面上有一座跨湖直達對岸的木質欄杆石板橋。橋看上去還蠻新的,橋上也沒幾個遊客。俯身下望,水還清冽。令我驚訝的是:近岸水淺處,尤能看得到水下一根根排列齊整的碗口粗的樹樁。看得出,它們原本是被人從底部齊刷刷鋸斷的大樹。月亮湖是人爲弄出來的?不久在路邊一拐角處,發現一塊用中英日韓四國文字介紹月亮湖的宣傳牌。文字不長,但說清了該湖的由來位置性質作用等,現抄錄如下:“月亮湖位于明月山頂明月庵處,海拔高度爲1530米。該處有一平地,四面環山,僅北面有一垭口,鑒于地形、地貌,也爲了更好地利用明月山旅遊區有限地水資源,特在該垭處修建一攔水壩,建一景觀湖——月亮湖。壩址上遊爲庫盆,爲較爲寬闊地平地,約60畝左右;下遊爲峽谷,河道較陡,再往下爲一陡崖。大壩爲漿砌石重力壩,最多壩高爲16.8米,正常蓄水區水位1525.2米”。也就是說,從眼下肉眼能看到的水中排列的樹樁來推斷,這裏原本是大樹茂密的山林,爲造湖需要,采取放水或說蓄水等方法,而成了今天月亮湖的。唉,眼前的一汪清水原來是這麽來的。弄這麽一口大湖的目的究竟是爲了什麽?從那塊宣傳牌上得到的印象,以及環顧四周的感覺,好像就是爲了蓄水,也不是弄個水利工程用來發電什麽的。這樣的價值大嗎?至于是否想制造個“高峽出平湖”的人工景觀呢?考慮到對原生態環境損害的代價,不免有那麽種“太可惜了”的遺憾。這種遺憾始終纏繞著我,一直伴隨我回到了山頂的纜車站。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多了,候車室裏的遊客並不多。與我同一纜車的有位年輕的當地職校老師。他很健談,對明月山的景點如數家珍。在纜車下行到山腰一中轉站稍作停頓時,他問我上午妳們上山經過這裏下車去看瀑布群了嗎? 聽到我們沒去看,他遺憾地搖著頭。“這瀑布群真的很值得看,它是明月山代表性景點。雖說過去看只能憑腳走,也沒什麽交通工具可代步。回到中轉站起碼一兩個小時”。我想起來了,當時沒下車是怕影響到山頂的遊程。想結束了上面的遊覽下山時,順道過來看看。職校老師似看出了我們的心思,歎口氣,擺擺手說,現在來不及了,等妳們看好回來,纜車工作人員也已下班了……明月山之行,將這麽結束了。帶回下榻酒店的,不僅有滿身的疲憊,還有些許的可惜與遺憾。

 

三、贊仙女湖萬載花炮

到宜春的第三天是個周末,我們跑了兩個景點。上午去了新余的仙女湖,下午再趕到萬載古城觀看花炮燃放。 仙女湖其實同昨遊覽的月亮湖一樣,也是個人工湖。它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爲蓄水攔截袁河而形成的。但它湖面比月亮湖大很多,湖中還有不少島嶼,加上它開發經營的時間也挺長了,所以作爲景區,已顯得較爲成熟了。巧的是,它所在的新余市,就是《搜神記》中敘述的七仙女故事傳說發源地(該地曆史悠久,在《搜神記》成書時代,被稱爲“新渝”,後來才改叫“新余”)。于是這口人工湖,毫不猶疑的就把“仙女”冠爲自己的名字,並將景區的種種景點,竭力往七仙女故事上靠。這裏,也居然成了“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還勒石作碑宣告四方。湖中遊覽,我們是通過乘坐一艘名叫“鵲橋”號二層遊船進行的。湖中島嶼雖有很多,但現只對遊客開放相近相鄰的四座,它們是:羽仙島、七夕島、愛情島和龍王島。船行湖上,放眼望去,倒也一片開闊,水天一色。此刻天氣晴好,暖陽普照,微風輕撫。我們逐次登島,分別看了一場半場由當地身著古裝的男女青年,表演的根據七仙女故事改編的舞蹈話劇。看得出,當地政府在努力提升旅遊品質上,還是很上心的。午膳是在最後登臨的龍王島上用的,還特地品嘗了船停靠處一大廣告上介紹的用湖裏鮮活鳙魚(俗稱胖頭魚)烹煮的魚頭湯。該湯汁如牛奶般白稠,表層還漂浮著零星金色魚油。魚湯尚未入口,便覺一股清香襲來。總體感覺,廣告所言確實不虛也!遊罷仙女湖,車子上了開往萬載縣的高速公路。經一個多小時疾馳,車子終于到了萬載古城。萬載這裏,並沒有什麽名勝古迹。我們來此,只沖著它的一習俗:因爲它是中國花炮(當地對煙花焰火的別稱)之鄉,仍保留著節慶或其它特殊日子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所以想在2025年的春節到來之前,趕上這裏周末燃放煙花的日子,提前來感受一下乙巳年的吉祥喜慶之氣。我們自己所在的上海市,自去年12月23號市公安局出了個《關于加強2025年春節期間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的通告》,一看內中所作的六條規定,便知上海今年在煙花爆竹燃放上仍不解禁。不過此時距景區公示今天的燃放煙花的時間,還有四個多小時,于是趁這個時間檔口,我們在古城兜了一圈。這裏雖然沒有什麽有名的古迹美景,卻仍保存著27座明清民國時期的古祠堂。雖都是木質結構且因年代久遠已呈暗黑色的了,但看得出當地人修繕保護得還是挺不錯的。古城中店鋪不多,遊客不少,而且大多數是如我們一樣,特地從外地甚至外國,趕過來觀看煙花爆竹燃放的。利用等待的時候,我們也以當地的面食點心,充當晚餐了。終于快到規定燃放的晚上八點了,我們隨著人流來到下午還顯得空蕩蕩的廣場上。此時此地已是人山人海了。但挪動的人流在前面被一根警戒繩給攔住了。在繩子的後面,每隔一兩步就站著一個身著警服面向遊客的志願者(活動結束後我采訪過他們。被采訪者均強調自己是志願者的身份,並稱來自公安等其他政府部門)。他們還不斷勸阻遊客別再往前擠了,原地觀看就可以了……終于到點了,只見前方那豎著組成“萬載花炮響 天下喜洋洋”、“焰火民居”、“中國花炮之鄉 萬載歡迎您”,以及“焰火之戀 萬載六大碗”霓虹燈字樣架子的三層建築頂部,突然伴隨著“滋拉”、“滋拉”的巨大聲響,無數紅點子騰空而起躥向天上,在距地面近百米處的空中,“嘩啦嘩啦”、“轟隆轟隆”如霹雳般持續不斷地在現場無數觀衆遊客的驚呼聲中炸開了,天空中形成了一幅幅巨大的璀璨奪目美景。

晚上回到賓館客房,仍不忘打開室內浴缸溫泉水龍頭,惬意地躺進浴缸,頭枕在缸尾邊沿光滑的弧形缺口處,閉眼慢慢感覺溫暖略有點燙的水是如何覆蓋自己全身的……腦中尤是交替出現剛才萬載那燦爛的夜空美景。

四、“奇”概括得了羊獅慕?

此次宜春之行的最後一活動,是第四天早上開始的遊覽羊獅慕景區。羊獅慕,好奇怪的名字?原諒我孤陋寡聞,去江西之前,我從未聽說過它。當看到行程中出現這個名字時,只覺得拗口怪異,還以爲它是個舶來詞。待查看了有關資料後,方知這個詞的後面,還是有點文化底蘊或契合當地實際景況的。關于名稱的來源,一說宋代大詩人楊萬裏曾來這遊曆,爲所見到的石筍峰的突兀秀美、周圍山景的奇異壯麗,給震撼住了,信手寫下了”筆鋒插霄漢,雲氣蘸鋒芒。時時同揮灑,散作甘露香”這樣的贊美詩句,且廣爲傳頌。以後離開這裏,尤時常思念或提及這片難忘的美景。根據這種情況,于是便被後人用作對這兒的冠名“楊思慕”了,以後也漸漸演變成“羊獅慕”。另一說,是來自于號稱羊獅慕景觀四絕(四絕分別是:奇峰怪石、古樹名花、流泉飛瀑、雲海霧濤)的最後一絕。每當雨過天晴,山間雲霧翻滾,時常會出現群羊與獅子在山間追逐嬉戲的場景,于是人們又將楊思慕改叫爲羊獅慕,而這又便逐步演變成爲該景區的正式名字了。該地距我們下榻的酒店有100多公裏,車行需兩個來小時。到了景區後,我們先乘索道車上山,到了山頂後再換乘觀光車。由于整個行程的時間關系,我們在羊獅慕景區只能停留半天,且就走了淩雲棧道這條遊覽線。該棧道全長4000余米,蜿蜒于懸崖峭壁之間。雖然天氣晴朗,風清雲淡,但背陰的地面上仍有些未融化的殘雪,走路還得小心防滑,感覺比前兩天明月山的青雲棧道好走多了。沿途奇峰怪石交替出現,如有“屠龍刀”、“官帽石”、“姊妹峰”等景觀。真可謂移步換景、一步一景。所以這裏也有“江西的張家界”之美譽。自然景致的奇麗很出乎我們的意外,不過也有些許的遺憾,因爲期待中的雲海、佛光、晚霞等景觀都沒有遇上,只能期待下次有機會再來遊玩,再慢慢的感受羊獅慕的獨特魅力了。

此刻在我上海寓所寫作此文時,雖然已是早春時分了。可仍時不時地遭遇乍暖還寒、春寒料峭的日子,那時感覺真不亞于數九嚴寒時節……此刻情不自禁地會有宜春待的那些日子的念想,也來點“思慕”是很自然的……宜春,未來我肯定會再去的……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