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山窮水盡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
艾釋慧
信步山窮水盡,
閑看柳暗花明。
戲說恩仇情怨,
笑談成敗輸贏。
味品鹹甜麻辣,
妙醉明真慧靈。
呂國英先生的六行哲慧詩章,以東方水墨的筆觸勾勒出生命的立體維度,在看似對仗工整的古典詩韻中,暗藏著一把打開存在之門的金鑰匙。這組詩章通過空間、人事、味覺三重維度,構建起生命境界的層疊塔樓,最終指向超越性的人生智慧,實現生命詩學的三重抵達。
第一重維度:空間的辯證躍遷
“信步山窮水盡,閑看柳暗花明”以行走意象開啟哲學圖景。詩人將“信步”的從容置於“山窮水盡”的絕境之前,消解了傳統語境中絕境帶來的壓迫感。這種反向操作恰似禪宗公案中的當頭棒喝,在邏輯悖論中催生頓悟。當觀者視線轉向“柳暗花明”時,時空維度已然轉換——不是地理景觀的機械更替,而是認知境界的豁然提升。這種空間辯證法暗合海德格爾“向死而生”的存在哲學,卻又以東方特有的詩性智慧完成對終極困境的審美超越。
第二重維度:人事的戲劇化解構
“戲說恩仇情怨,笑談成敗輸贏”展現出對人間戲劇的導演者視角。詩人用“戲說”消解恩怨的沉重,以“笑談”淡化得失的執念,這種敘事策略令人想起莊子“鼓盆而歌”的逍遙。但更深層的智慧在於,詩人並未否定情感與價值的實在性,而是通過審美距離的營造,將人生劇場昇華為存在之思的舞臺。這種解構不是虛無主義的狂歡,而是勘破表像後對生命本真的回歸,與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形成跨時空對話。
第三重維度:味覺的靈性覺醒
“味品鹹甜麻辣,妙醉明真慧靈”完成從感官體驗到精神昇華的驚人飛躍。詩人將味覺的物理刺激轉化為靈魂的醍醐,這與禪宗“吃茶去”的機鋒異曲同工。當“鹹甜麻辣”的世俗滋味在品鑒中轉化為“明真慧靈”的悟道之鑰,身體感知便成為通達形而上境界的橋樑。這種味覺的靈性化處理,既暗合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又彰顯了東方文化中“道在倫常日用“的實踐智慧。
這組詩章的精妙之處,在於構建了環環相扣的智慧體系:從空間困境的超越,到人事執念的消解,最終抵達感官體驗的靈性轉化,形成螺旋上升的認知軌跡。詩人以舉重若輕的詩性言說,將存在主義的焦慮轉化為審美的從容,使道家智慧與禪宗機鋒在現代語境中煥發新生。在價值虛無蔓延的當代社會,這種超越而不離世的生命智慧,恰似一劑喚醒靈性的良方。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