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至秋冬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60)
艾 慧
春去夏至秋冬近,南窮北肇東西恒。
暮漸色衰華年遠,生聚滅散有無空。
2024.05.05
時空經緯中的哲思靈光
——呂國英哲詩《春去夏至秋冬近》的禪境與宇宙觀
意象經緯:時空的辯證交響
“春去夏至秋冬近”以四季更迭為縱軸,將線性時間壓縮為刹那流轉,春逝與冬近的並置,暗示生命週期的加速度衰變;“南窮北肇東西恒”則以空間為橫軸,“窮”與“肇”的張力打破方位絕對性,在“東西恒”的恒定宣言中暗藏《莊子·秋水》的宇宙無垠觀。這兩句如狂草筆勢,以十字架起時空坐標系,呼應其“書象·靈草”理論中“書美通象”的靈性表達。
“暮漸色衰華年遠”承時間之軸深化悲劇意識——暮色與華年的雙重衰減,恰似海德格爾“向死而生”的存在警醒;而“生聚滅散有無空”終以佛理收束萬有,直抵《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真空妙有之境。四句詩層層遞進,形成“現象→空間→生命→本體”的哲思升維。
緣起性空:東方哲慧的詩性結晶
詩中“生聚滅散”四字,乃佛家緣起論的凝練注腳。淨空法師雲:“緣聚則生,緣散便滅,正現聚時,複起變化”,恰與此詩互文。呂國英以“有無空”三階跳脫二元:“有” 對應“生聚”,如草木逢春的假現;“無” 隱喻“滅散”,若冬雪覆川的寂滅;“空” 終破色空,抵達《心經》“色不異空”的究竟實相。
此中暗藏唯識學“種子現行”的轉化邏輯:四季更替為“現行”,“東西恒”是阿賴耶識的種子恒存,而“有無空”則是轉識成智的般若飛躍。其《夏日戀秋月》中“果報藉因緣”之句7,恰為此詩下緣起注腳。
氣墨靈象:古典容器的現代性爆破
作為“哲慧詩派”創立者,呂國英在此詩踐行其“氣墨靈象”美學——
氣墨為骨:“暮漸色衰”以水墨漸變喻生命流逝,將“墨分五色”的繪畫技法轉化為時間修辭,實踐其“氣墨是墨的未來”的宣言。
靈象為境:“南窮北肇”打破地理實指,構建“靈象”宇宙模型——南方可“窮”盡但北方永“肇”始,恰如量子宇宙的膨脹理論,在詩意中完成“超驗審美”。
狂草節奏:四句詩三組矛盾修辭(去-至、窮–肇、聚–散),如狂草筆勢的跌宕擒縱,將範成大“合成四大散成空”的佛理,激變為存在主義的生命叩問。
哲詩維度:裂變時代的文明救贖
此詩在呂氏兩千首哲慧詩章中,堪稱“微縮精神宇宙”——
時間批判:“秋冬近”對現代性“加速主義”的反諷——當春天被壓縮為夏至的過場,人類是否正將生命兌換為效率?
空間寓言:“東西恒”暗喻全球化困境:地理隔閡雖消弭,文化衝突卻成新“東西對峙”,唯有回歸“恒”之本源方得救贖。
終極關懷:末句“有無空”三重奏,既是對《生命不可複》中“生命不可複,情緣遇難求”的呼應,更為物欲時代開出禪藥:看破聚散,方能珍重當下。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