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地震,震央位於中北部實皆市附近,深度僅10公里。死傷人數逾千,首都奈比多、第2大城瓦城嚴重災損,影響所及泰國曼谷一座據報由中國中鐵十局承建的審計大樓倒塌,外界質疑施工品質出問題。東南亞的緬甸1948年脫離英國獨立以來飽經割據、戰亂,如今天災加劇當地苦難。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3月31日訊)緬甸規模7.7強震已在當地和鄰國泰國造成逾1700人罹難。世界衛生組織今天將這起災難列為最高等級突發事件,表示亟需800萬美元用於在未來30天投入拯救人命和防治疾病爆發。
路透社報導,緬甸軍政府指出,截至今天為止,這起強震在這個飽受戰亂東南亞國家已造成約1700人喪生、3400人受傷、逾300人失蹤。3天前罕見尋求國際援助的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示警,死亡人數恐繼續升高。
法新社報導,泰國曼谷巿當局指出,截至今天,這起地震在曼谷造成的死亡人數增至17人。大曼谷區當局(Bangkok Metropolitan Administration)表示,還有32人受傷,而失聯的83人大多來自興建中30層大樓倒塌工地。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由於緬甸只有有限的手術能量,高死亡數和外傷人數眾多引發高度感染風險。緬甸的基礎條件意味這起地震恐加劇疾病爆發風險。
世衛組織再度呼籲各國提供資金時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將這起危機列為第三級突發事件,啟動其緊急應變框架(Emergency Response Framework)最高等級應變計畫。」
緬甸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附近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幾分鐘後又發生6.7餘震。
世衛指出,在緬甸,初步評估顯示,由於高死亡人數加上身受骨折、開放性傷口與壓砸傷症候群等外傷人數眾多,有緊急救護必要。但因水電供給依然中斷,造成醫療服務更不易取得,並且升高水媒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爆發風險。
世衛組織表示,未來30天有800萬美元緊急衛生需求,用於「拯救人命、防治疾病,以及穩定並恢復基本衛生服務」。

緬甸地震救援工作複雜 長年內戰、軍政府紀錄不良加劇苦難
緬甸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災情慘重到連向來隔絕於世的緬甸軍政府都罕見向國際求援。東南亞的緬甸1948年脫離英國獨立以來飽經割據、戰亂,如今天災加劇當地苦難。緬甸規模7.7強震已在當地和鄰國泰國造成逾1700人罹難。
緬甸面積約67萬6570平方公里,人口約5720萬,族群多元繁雜,語言方面有緬甸語、欽語、克欽語、克倫語、克耶語、若開語、撣語、孟語等。緬甸2020年時平均國民所得1306美元。
從1962到2011年,緬甸在軍政府統治下長期被隔絕於國際社會之外。軍政府幾乎壓制所有不同聲音,遭控嚴重侵犯人權而受到國際譴責和制裁。
緬甸從2010年開始慢慢出現開放,2015年舉行自由選舉,隔年由資深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領導的民選政府上台執政。隨著改革與開放,首都奈比多及大城仰光、瓦城等社會秩序大致穩定。
但緬甸政府2017年在若開邦的軍事行動導致超過50萬穆斯林族裔洛興雅人(Rohingyas)外逃鄰國孟加拉,被聯合國批評為「典型種族清洗」。此舉重創緬甸民選政府國際聲譽,凸顯軍方影響力仍鉅,後來軍方2021年2月悍然奪權推翻民選政府,翁山蘇姬等民選領袖下獄。
美國國務院對緬甸的旅遊建議為最嚴格的第4級「請勿前往」,稱緬甸各地存在動亂與武裝衝突事件。各省、邦之間甚至各自境內的動亂程度差異懸殊,且情勢隨時可能驟變。
軍政府與各民族武裝團體、民兵之間的交火是緬甸各地動亂與流血的原因,特別是在欽邦、克欽邦、若開邦、克倫邦、撣邦、實皆省、馬圭省等廣闊的緬甸北部、西北與東北。
美聯社報導,緬甸因目前處於內戰狀態而使地震救援工作更形複雜,內戰在軍方2021年2月推翻民選的翁山蘇姬政府奪權後加劇。
反抗軍政府的主要抵抗勢力發表聲明,單方面從30日起在地震重創的區域啟動為期2週停火,然而軍政府尚未具體回應。直到地震發生前,軍政府仍大規模鎮壓,且對300多萬因戰爭流離失所的民眾嚴格限制所需援助。
緬甸28日發生強震後,當地房屋受損嚴重。(圖取自facebook.com/fsd.gov.mm)
由於開放或禁止糧食等各項援助都在軍政府一念之間,遭批評為把援助武器化;批評軍政府的人一再呼籲直接向反抗勢力控制的地區提供外部援助。
自獨立以來,緬甸大部分時間都直接或間接由軍方統治,軍方並在2021年翁山蘇姬政府即將展開第2個5年任期時奪權。翁山蘇姬與她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NLD)領袖入獄,軍方流血鎮壓民主示威,導致武裝抵抗加劇。
儘管武器與人數均處巨大劣勢,但少數民族武裝團體與反軍政府的勢力結盟,分析人士認為基本上這些勢力控制的國土面積比緬甸軍政府還大。
反抗力量由自稱「全國團結政府」(NUG)的組織協調行動,聲稱他們的正當性在於是由民選議員組成。「全國團結政府」屬地下組織,下轄「人民防衛部隊」(People’s Defense Force)武裝團體。
「人民防衛部隊」糾合地方武裝團體,雖然裝備較差,但通常具有主場作戰優勢;各少數民族武裝團體勢力則更形龐大,甚至能自製武器。
「全國團結政府」表示將與聯合國與國際的非政府組織(NGO)合作,確保他們所控制地區安全、交通及臨時救援與醫療營地的設立。
儘管軍政府見表態尋求外國緊急援助,但批評者對它能否公平有效利用、分配抱持懷疑。
緬甸軍政府過去「紀錄不良」。例如2008年納吉斯熱帶氣旋(Cyclone Nargis)侵襲後,最初拒絕外國救援隊與許多緊急物資進入而加劇災情,導致逾10萬人罹難、上萬人失蹤。後來軍方即使同意接受外援,但仍有嚴厲限制。
熱帶氣旋摩卡(Cyclone Mocha)2023年5月侵襲緬甸沿岸時,軍政府救災依舊遲緩,民間救援也一如2008年般受阻。雖然官方承認死亡人數為145人,但獨立統計數字顯示死亡人數超過400人,財產損失也相當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