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消息,中國確定要查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釀股價暴跌,而大公指北京或動用反壟斷法與國安法。中國外交部今天表示,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損害他國正當權益。
及其長子長和主席李澤鉅(左)。.jpg)
香港長江和記實業(CK Hutchison Holdings,簡稱長和)是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控制的公司,31日跌幅一度高達4.7%,是18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這是因為有消息傳出,長和公司已取消原定4月2日的簽約儀式。長和公司原計劃與以貝萊德(BlackRock)公司為首的美國財團,並在4月2日簽署協議,將以190億美元出售全球43個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這項決定因涉及美方施壓巴拿馬運河的港口業務,引來許多關注和討論,《大公報》近日以來持續刊文批評,並且措辭頗為激烈。
消息稱,美國將這筆交易視為勝利,從中國手中重新獲得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但北京方面則認為,威脅到中國的航運和貿易利益。中國政府先前已要求國有企業暫停與李嘉誠及其家族相關企業的新合作,並開始對這筆交易進行潛在的安全或反壟斷調查。
接近長和高層的消息人士指出,本星期不會簽訂任何協議。
中國外交部31日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郭嘉昆針對監管部門將審查長和出售港口一事做出回應。
郭嘉昆稱,「我們注意到有關報導」,並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日前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注意到長和將與美國貝萊德簽署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協議,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另據中國財經新聞雜誌「財經」29日報導,根據中國的反壟斷法,只要跨國交易構成經營者集中,而經營者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達到申報標準,則該交易需要向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即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進行申報,經批准後方可實施。
據中國法規,經營者集中的普通審查期限合計為180天,如果審查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核實或評估,期限可能會延長。
延遲簽署協議可能導致在不斷變化的市場和地緣政治條件下的不確定性增加,從而提高交易失敗的風險。
根據《大公報》31日引述也引述反壟斷領域專家、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苟博程的說法,審查不僅可依據反壟斷法,還可以結合《國家安全法》、《資料安全法》等評估港口系統資料安全風險,防範地緣政治博弈對航運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