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能醉人尤須酒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01)
艾 慧
茶能醉人猶須酒,冬夏運變藉春秋。
酸甜苦辣競殊味,愛恨情仇費窮究。
呂國英先生此四句哲慧詩章以精妙對仗與辯證思維,構築起充滿東方智慧的哲性空間。
物性互參中的生命體悟
首聯以“茶酒”對“冬夏”,運用味覺與季節的互文性,暗合道家陰陽相生之理。茶之清寂與酒之熱烈本為兩極,詩人卻言“茶能醉人猶須酒”,揭示清醒與沉醉的辯證統一。次句“春秋”作為冬夏的時空樞紐,既指自然規律又喻人生階段,暗含佛家成住壞空的輪回觀。
味覺圖譜裏的存在哲思
後兩聯將味覺體驗昇華為存在境遇的隱喻。酸甜苦辣四味競逐,對應佛教“八苦”中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的情感糾纏,則如禪宗公案般難以參透。詩人以“競殊味”點出生命體驗的獨特性,又以“費窮究”道破執念虛妄,形成頓悟式的思維張力。
語言煉金術的詩性突圍
全詩巧用矛盾修辭與悖論表達,突破傳統詠物詩的抒情框架。“醉人”與“窮究”的動賓倒錯,打破感官經驗的慣常邏輯;“運變”與“殊味”的抽象具象交織,構建出立體化的哲思場域。這種語言實驗既承續宋詩理趣傳統,又頗具現代詩歌的智性特徵。
呂國英此作以二十八字濃縮東方生命智慧,在茶酒春秋的意象流轉間,完成對存在本質的詩意叩問,堪稱當代哲理詩的典範之作。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