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85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退無可退豈能再退。

如境存界曾界而界,任為有度經度方度。

試看隨片天地時空,哪處不曾血雨腥風?

2024.08.04

 

怒雷破界·血火證道——呂國英哲詩《無題》賞析

 

呂國英先生此作,非風花雪月之吟詠,乃一聲劃破沉寂的驚雷,一紙蘸滿歷史血火的生存宣言。其以凝練如金的語言,磅礴決絕的氣勢,直指天地間永恆的生存法則:界限的覺醒、行動的必然與“度”的終極辯證。

 

絕境宣言:忍退極限處的雷霆覺醒

 

詩篇開篇,如金石墜地,錚錚作響: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退無可退豈能再退”。這十六字,是人性臨界點的精准捕捉,是壓迫深淵邊緣的火山噴發。它宣告了忍耐與退讓的終結,點燃了生存意志的覺醒之火。這並非輕率的衝動,而是絕境催生的破局宣言,揭示了一個殘酷而真實的生存邏輯:當壓迫與困境達至極限,沉默即是消亡,唯有奮起抗爭或誓死堅守,方是唯一的生路與尊嚴所在。其斬釘截鐵,振聾發聵,奠定了全詩不可阻擋的決絕基調。

 

界度哲思:秩序的基石與行動的圭臬

 

承雷霆之勢,詩人筆鋒陡轉,深入理性的哲思幽谷:如境存界曾界而界,任為有度經度方度”。此聯堪稱全詩靈魂,為前文的決絕提供了深厚的理性基石。

 

如境存界曾界而界”:清醒地洞見界限(“界”)的客觀性——它存在於環境、權利、規則的方方面面(“如境存界”),並有其歷史形成的淵源(“曾界”)。承認、理解並維護這些既定的界限(“而界”),是社會秩序、個體尊嚴得以存續的根本前提。此句為“破局”正名:反抗非因無端,實乃對既有合理秩序被野蠻踐踏後的必然回應。

 

任為有度經度方度”:則從界限認知昇華至行動法則。任何行為(“任為”)都必須有其尺度、限度與規範(“有度”)。然而,這至關重要的“度”並非憑空而生,它必須在實踐的風浪中經歷、在時間的熔爐中鍛造、在反復的權衡中校准(“經度”),方能被真正領悟和正確把握(“方度”)。此句如警世洪鐘,將前文的磅礴力量納入理性的軌道,強調有原則、有節制、講方法的鬥爭智慧,是行動成敗與道義高下的分水嶺。界與度的辯證,在此達到哲學高度。

 

時空詰問:血火歷史的鐵證迴響

 

收束全篇,詩人以如椽巨筆橫掃時空:試看隨片天地時空,哪處不曾血雨腥風”這一詰問,如驚濤拍岸,氣勢恢宏。它無情地撕開歷史溫情的面紗,將人類文明進程中普遍存在的衝突、爭奪與鬥爭的殘酷真相(“血雨腥風”)赤裸呈現。此問既是對前文“忍退破局”之必要性的最有力歷史佐證——生存空間、發展權利、文明界限,無不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界定與捍衛;亦是對世人和平幻想的深刻警醒——現實的疆域與秩序的平衡,往往由鬥爭的力量所書寫。歷史的鐵證,賦予詩篇沉甸甸的厚重感與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藝術之魅:凝練中的磅礴與哲思

 

排山倒海之勢: 開篇“忍…忍…退…退”的排比遞進,如重錘連擊,瞬間凝聚起摧枯拉朽的情感與意志洪流。

煉字見哲: “界”、“度”二字如詩眼,在精妙的重複與遞進(存在、歷史、遵守 / 存在、實踐、把握)中,淬煉出厚重的哲學意蘊,言簡而旨遠。

時空縱橫: 末句由個體境遇瞬間躍升至“天地時空”的宏大維度,以歷史的廣角鏡映照當下抉擇,格局恢弘,意境深遠。

詰問點睛: 結句以不容置疑的反問收束,答案盡在不言中,餘音震盪,發人深省,迫使讀者直面生存的本質與歷史的真相。

 

血火淬煉的生存宣言

 

呂國英先生此詩,是絕境中的呐喊,是界限前的覺醒,更是行動中的智慧箴言。它超越了簡單的情緒宣洩,凝練為一部關於生存本質、鬥爭正義與理性法則的微型哲學史詩。它告誡世人:承認並維護界限是秩序的基石;在壓迫的盡頭,反抗是生存的必然;而任何行動,唯有在“經度”中錘煉出的“度”的指引下,方能通向真正的自由與秩序。這穿越時空的血火證言,以其雷霆之力與深邃之思,在讀者心中刻下永恆的界碑,警醒著每一代人在歷史的血雨腥風中,如何清醒地認知界限,勇敢地捍衛尊嚴,智慧地把握行動之度。此乃詩之力,亦為哲之光。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