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6日電 題:外銷茶葉為何曾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
——專訪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仲偉民
作者 李百加 楊程晨
19世紀中葉以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茶葉供應國,掌握著制茶的關鍵技藝。彼時,英國是茶葉主要進口國,茶葉不僅關係其國計民生,且全國近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源於茶葉貿易。
一片片茶葉,如何影響歷史上的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仲偉民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西方社會如何“內化”茶葉?
仲偉民: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起步,至19世紀,已建立大量工廠,城市對勞動力需求極大,工人被要求集中精力工作。在此前以啤酒、杜松子酒、葡萄酒等酒類為主要飲料的社會中,茶葉無疑是更受歡迎的一種飲料。茶葉是一種“興奮劑”,令人的感知更為敏銳,恰逢其時地滿足了英國社會對健康飲品的需求。同時,曾是貴族等上流社會人士享用的茶葉,其價格隨著全球茶葉產銷網絡的建立日益下降。據蘇格蘭植物學家羅伯特·福鈞(Robert Fortune)介紹,最高統治者、公爵和貴族都推崇這種飲料;下層民眾,如窮人和乞丐也不缺茶喝。隨著美洲甘蔗種植園的開闢,白糖進入日常生活,人們在茶中加糖、加奶,既能補充營養,又能滿足體能恢復的需求。
茶葉同樣促進了社會交流。英國大街小巷的茶館成為人們聚會、交流的重要場所。茶館為婦女提供了與男士平等交流的機會,幫助婦女走出家庭,推動社會進步。英國作家喜歡在茶館創作,茶館為他們提供了靈感。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的雛形誕生於茶館,部分政黨的成立也與茶館息息相關。茶作為日常必需品在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內化”是一種社會奇觀。
中新社記者:長期以來,英國並不生產茶葉,祗能依賴中國外銷。英國是否採取過措施來減輕對中國的依賴?
仲偉民:中國曾長期在茶葉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從種植、採摘,到曬青、炒青、揉拈、發酵,制茶的每一道關鍵技藝都為中國獨有,茶葉也一直是中國出口量最大的商品。19世紀,茶葉外銷所創造的利潤相當於中國其他外銷商品的總和。中國對茶葉的控制,間接“統治”了西方人對於茶的品味。
英國人屢次試圖破解茶葉的製作工藝,均以失敗告終。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東印度公司特權法案,規定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全部貿易(包括對華貿易)特權。很快,英國中小貿易公司的飛剪式帆船便駛入廣州口岸。它們來時運載鴉片,去時運載茶葉,較傳統三桅巨型商船更輕便快捷,最快一個多月就能將茶葉運至歐洲,對東印度公司造成威脅。出於自救,也為爭奪茶葉生產的主導權,東印度公司謀劃在印度種植茶葉。
為了保護茶葉貿易,中國對茶種、制茶技術保護嚴密。換句話說,如果東印度公司想要把中國茶種、茶苗和制茶技術弄到印度種植園,祗能採取“非常措施”。
中新社記者:西方人如何獲得中國茶苗、茶種?
仲偉民:西方商人來到廣州口岸,通常通過“十三行”收購茶葉。19世紀上半葉,受東印度公司委託,陸續有英國人直接前往福建、浙江等地考察。
《茶葉大盜:改變世界史的中國茶》一書介紹,羅伯特·福鈞化名潛入中國東南地區採集茶苗樣本。在一綠茶作坊“偷師”時,他“什麼也沒說,祗是不停地做著筆記,時不時吩咐主管或工人問上一句”。
福鈞將所得茶種、茶苗在上海租界試種,成功後送往印度種植園。印度最初試種的茶葉品種幾乎都來自中國。19世紀60年代後,印度和斯里蘭卡茶葉種植園興起,茶葉產量大增,西方從中國訂購茶葉的數量急劇下降。既已完成茶葉供應網絡的建設,英國隨即拓展全球市場。建立茶葉全球化的產銷網絡,既能保障茶葉原料的穩定供應,又能將英國相關的工業產品通過該產銷網絡推向世界,從而在全球貿易中獲取更大利益。
中新社記者:1773年,北美發生“波士頓傾茶事件”。被傾倒的茶葉多數來自中國,從這一視角關注世界歷史,會有什麼樣的發現?
仲偉民:18世紀70年代,恰逢中國茶葉豐收,茶價適宜,英國大量囤茶,致使倫敦茶葉庫存量遠超預期。為“去庫存”,英國政府要求東印度公司將茶葉外銷北美。
北美地區一直存在東印度公司渠道以外的茶葉走私商。東印度公司將大量庫存茶葉運往波士頓,導致當地茶價大幅下跌,與當地走私茶商產生嚴重衝突。1773年12月,一群波士頓人闖入停泊於港灣的三艘東印度公司茶船,將船載的武夷紅茶、小種紅茶、功夫紅茶、松蘿茶、熙春綠茶倒入大西洋,這就是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波士頓傾茶事件”。
中國茶葉成為英國控制北美的一種經濟手段,也正因如此,中國茶意外成為北美商人與英國政府產生利益衝突的導火索。
中新社記者:茶葉在世界近代史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仲偉民:當時的世界範圍內,茶葉已和糖、咖啡、煙草、鴉片一樣,躋身產量最高、銷路最廣的日用品行列。在全球貿易中,茶葉和銀元、鴉片的置換“催生”了新殖民地、新資本積累模式、新運輸和通信模式。
在英國,茶葉貿易的影響力通過遠東商貿網絡迅速擴散。在印度、錫蘭(斯里蘭卡舊稱)、東非以及其他適於種茶的地區,茶葉變成英國殖民擴張的工具之一。美國獨立後,也努力恢復對華茶葉貿易。19世紀中後期,美國政府試圖在南卡羅來納州等地建立茶園,工程師嘗試利用蒸汽動力實現茶葉生產的自動化。也是通過茶葉,一些中國人打開瞭望向世界的窗戶,他們開始與美國商人打起交道、與倫敦金融家有了交集……
綠色茶葉,也被稱為“綠色黃金”,曾經影響了當時地緣經濟的許多環節,也成為牽動全球政治格局的一個重要因子。(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