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資金來自中企,尼日利亞欲推進鋰加工產業本土化

尼日利亞礦業部長德萊·阿拉克當地時間5月26日宣佈,尼日利亞計畫於今年正式啟用兩座鋰加工廠,這標誌著該國從出口原礦向本地增值加工的重要轉型。

路透社5月26日消息,據尼日利亞礦業部長德萊·阿拉克介紹,該國今年計畫啟用的兩個鋰加工廠當中的一座價值6億美元,位於卡杜納州與尼日爾州交界處,計畫於今年第二季度正式投產;另一座位於首都阿布賈郊區、投資額達2億美元的鋰精煉廠也即將完工。除此之外,尼日利亞政府還計畫在阿布賈毗鄰的納薩拉瓦州新建兩座鋰加工廠,預計將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投入運營。上述四個工廠的建設資金中,超過80%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包括九嶺鋰業和天華新能。其餘股份則由尼日利亞本地企業Three Crown Mines持有。中方企業尚未就此事發表公開評論。鋰作為關鍵電池金屬,其開發價值受到全球範圍的關注。2022年,尼日利亞地質調查局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該國多地發現了高品位鋰礦藏,這一消息引發了國際礦業界的極大興趣,這也成為推動尼日利亞加快礦產加工本地化進程的重要契機。尼日利亞礦業部長德萊·阿拉克指出:“我們正致力於將礦產資源轉化為本國經濟價值,帶動就業、技術發展以及製造業增長”。目前,礦業在尼日利亞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仍不足1%,尼日利亞政府希望通過深化改革,釋放這一領域的潛力。為此,尼日利亞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限制未加工礦產品出口、規範傳統手工採礦活動(目前佔據該國礦產開採的大部分)、以及設立國家礦業公司,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達75%。這些政策旨在打造一個更具吸引力、規範化的礦產開發環境,促進產業鏈在本地落地生根。

來源:法廣

《中華時報》致力於提供多元客觀的新聞報導。 本報刊登的文章只供參考,內容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