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取得的一份美國國務院電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要求所有外籍學生在申請學生簽證時,須接受社群媒體審查。此舉被視為對現有簽證審核制度的一次重大擴張,已引發教育界、國際學生及人權團體的強烈關注。
這份由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簽署、日期為本週二的電報指出,即刻起,駐外大使館與領事館,應停止增加新的學生簽證(F、M類)與交換訪問學者簽證(J類)的面試安排,“為了準備擴大強制性的社群媒體審查,領事部門不應新增任何學生或交換訪客簽證的面試名額。”電報中寫道,預計未來幾天會有進一步指導。這項決策意味著數十萬原本計劃赴美就學的國際學生,可能面臨長期等待甚至無法完成簽證程式的風險。根據美國國務院資料,光是2024財政年度,就核發了逾40萬份學生及交換簽證。事實上,特朗普政府早在之前,就已針對特定學生實施社群媒體審查,但對象主要為參與反以色列抗議活動的學生。新政策若全面實施,可能將審查範圍擴展至所有簽證申請者。根據報導,國務院內部人士已私下表達不滿,認為現有指引模糊不清,例如學生是否因在社交媒體上張貼巴勒斯坦旗幟照片,就會被視為潛在安全威脅,仍無明確標準。 “政客”報導,電報雖未詳述審查標準,但援引了特朗普先前數項行政命令,該等命令目標包括阻止潛在恐怖分子入境及打擊反猶主義。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週二拒絕對此政策細節發表評論,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一直很認真地審查所有簽證申請者,不論是學生、觀光客還是其他類別的訪客,這是每個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我們的目標是確保來這裏的人瞭解法律,確保他們沒有任何犯罪意圖,確保他們將為這裏的體驗做出貢獻,無論他們的(在美)身份有多短。”布魯斯說。根據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資料,目前綠卡與入籍申請者已須提供社群媒體帳號。若將此規定擴展至學生簽證申請人,恐影響全球每年約250萬人次的移民及簽證處理程式。這項新政策也被視為特朗普政府針對美國名校,特別是如哈佛大學等自由派學術機構發起的一部分攻勢。近期,國土安全部曾宣佈暫停哈佛接收國際學生的資格,雖然該決定已被法院暫時擱置,但特朗普本人隨後要求哈佛提供所有在校國際學生名單,並批評“這些學生的祖國沒有為其在美國的教育付出一毛錢”。特朗普陣營將部分校園反以抗議行動與哈馬斯(Hamas)等恐怖組織產生聯繫,並認為美國校園縱容反猶太主義。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更表示,能在美國大學就讀是一項特權,而非權利。新政策一旦實施,對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的財政與學術發展都將產生深遠影響。根據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數據,國際學生每年為美國帶來約44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並支撐超過37萬個工作機會。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美國移民委員會(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資深研究員萊希林-梅爾尼克(Aaron Reichlin-Melnick)在X平臺上表示:“特朗普暫停學生簽證面試的決定,威脅到美國龐大的教育經濟體系。若停止接納國際學生,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許多美國大學仰賴國際學生的高額學費作為重要財政來源。尤其在部分理工科系中,國際學生占比高達50%以上。新措施不僅可能使這些學程招生困難,更恐使學術研究受阻,並削弱美國在全球高教競爭中的地位。批評者指出,使用社群媒體審查作為入境依據,將引發嚴重的言論自由與隱私侵犯問題,且可能造成族群與政治立場歧視。民權組織擔憂,學生可能因在社群平臺表達對巴勒斯坦或其他議題的立場,而遭不公平對待。
來源:法廣
《中華時報》致力於提供多元客觀的新聞報導。 本報刊登的文章只供參考,內容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