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萬象會議中心參加東盟峰會的途中,目光觸及那座金碧輝煌的塔。司機的話語如同晨曦般輕柔:“那就是萬象最著名的塔鑾。”他提醒我,不要小看這座宏偉的建築,雖然它只是塔鑾寺的一部分,但它的重要性超越了佛寺,成為人們心中難以磨滅的印象。我心中一陣激動,隨即要求停下車,拍攝這份盛景。
穿過塔鑾前那片寬廣的廣場,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昔日瀾滄國王的雕像吸引,歷史的變遷在此凝結成永恆的瞬間。然而,塔鑾的吸引力令我無法抗拒,我迫不及待地走向它。
眼前的塔鑾如同一座傲然屹立的琉璃山。整座塔由磚石堆砌而成,基座層層疊疊,凝聚著時間的印記。最底層的東西長及南北寬,近60米的壯觀令人震撼;而中層則圍繞著30座小塔,宛如小星星環繞著月亮。主塔的下部為三層正方形,上層則優雅地轉化為圓形,塔尖如同一支筆,直筆雲霄。此時,陽光透過雲層灑下,將整座塔鑾裝點得熠熠生輝。
我順著塔鑾的周邊靜靜繞行,四個方向的膜拜亭依然保持著恭敬,無數的黃色花環彷彿訴說著先祖的祝福。站在這裡,耳邊似乎回蕩著古老梵音的低語:“塔”在梵文中是“浮屠”的象徵,“鑾”則代表著“大或皇家”。這座塔如同老撾民眾心靈中的璀璨明珠,承載著他們無盡的敬重與期盼。
歷史長河中,這座宏偉的塔鑾於公元737年初建,後在1566年由瀾滄國王塞塔提拉重修,代表佛祖30種恩澤的小塔如同守護神一般圍繞主塔。至今,塔鑾珍藏著佛祖舍利的神聖與神秘,成為老撾文明的象徵。
然而,老撾歷經艱辛,屢遭侵略與破壞,塔鑾也不免受到摧殘。如今我們見到的塔鑾,乃是1930年由法國考古學家重建的成果。在這座塔的四周,昔日的寺廟如同流星般隱去,僅存南面的塔鑾寺和北面的Wat Thai Luang Neua寺,後者如今是總住持的居所,這些悠久的建築彷彿在向我訴說著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在塔鑾的迴廊下,我靜靜游走,思索著這些流動的歷史、信仰與文化。就在此時,跟我的司機在外面沒有進來,於是我想自拍留念。正當我尋找合適的角度時,一位帶著燦爛笑容的攝影師走了過來,他的熱情如同陽光般溫暖,打著手勢示意要幫我拍照。我心中一陣猶豫,於是打著手勢詢問是否需要付費,他微微搖頭,含蓄而又真誠,讓我感受到老撾人那種樸實無華的友好。
我終於決定將手機交給他,留下了一張倩影。旁邊的另一位拍攝師也開始為我捕捉瞬間。不久,他拿著剛拍的照片走來,詢問我:“多少錢?”我愣了一下,告訴他我沒有帶現金,問是否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兩人互相對視後,搖搖頭,表示他們並不接受這類支付方式。就在我以為需要找其他方式付費的時候,那位之前照顧我的攝影師卻笑著合掌,輕輕搖頭,示意不需錢財。
在那一瞬間,我的心中充滿了溫暖與感動,老撾人的勤勞、樸實與善良在這些簡單的交流中愈發明顯。他們的真誠讓我體會到,於這樣的文化背景中,友誼與分享的價值遠超過金錢,這種素樸的美好,成為我這趟旅程中最寶貴的回憶之一。
此刻,站在這座象徵著古老與新生的塔鑾前,我感受到了一種跨越今生與前世的連結,仿佛時光在此刻凝聚,讓我心中無限感動。
2024.10.9於萬象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中華時報社長、中華新聞通訊社社長、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香港美術學院院長、香港藝術研究院院長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