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2月24日電 題:三個關鍵詞看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24日淩晨公佈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初步計票結果。基督教民主聯盟與基督教社會聯盟組成的聯盟黨以28.6%的得票領先其他政黨,在選舉中獲勝。根據預測,基民盟總理候選人弗里德里希·默茨將被提名為德國新任總理。回顧本次選舉,三個關鍵詞揭示了德國政壇的變化與挑戰。
贏家
儘管未能達到其設定的30%的目標,但聯盟黨還是斬獲支持率第一的成績。當地時間23日,在投票站18時關閉後公佈的出口民調,及計票進展實時跟進數據加持下,勝券在握的基民盟主席默茨宣佈贏得本屆聯邦議院選舉。他表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結果”。“今晚我們慶祝,從明天早上開始工作。”基民盟秘書長卡爾斯滕·林內曼也向媒體表示,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聯盟黨贏得了選舉。他表示,人們希望發生政治上的變化。
此次選舉,右翼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獲得了20.8%的歷史最佳得票率,一躍成為議會第二大黨。在德國東部的多個聯邦州,選擇黨均成為第一大黨。德國媒體用“最大贏家”來描述這一結果。德國選擇黨總理候選人愛麗絲·魏德爾稱他們取得了“歷史性成功”。儘管默茨明確排除了與該黨組閣的可能性,但魏德爾仍表示願意和聯盟黨合作。她還表示,選擇黨將發揮作用,推動其他政黨採取更合理的政策。
失利
現任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遭遇重大選舉失敗,僅獲得16.4%的選票。德媒稱,這是社民黨首次在聯邦議院選舉中跌至第三。朔爾茨在回應時表示,這是令社民黨痛苦的選舉結果,也是一次選舉失敗,自己對這一選舉結果負有責任。他向默茨表示祝賀,並表示將不參與組閣談判。社民黨主席拉爾斯·克林貝爾宣佈將啟動黨內人員重組。他表示,這一選舉結果需要社民黨作出變革。不僅需要在組織和綱領上進行重新規劃,也需要在人員配置上作出改變。
去年11月退出政府執政聯盟導致提前大選的自民黨也成了此次大選輸家。結果顯示,自民黨得票率僅4.3%,這意味著其無法進入聯邦議會。該黨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主張在選戰期間都缺乏說服力。自民黨主席林德納在23日晚已宣佈退出政壇。除了林德納,自民黨副主席沃爾夫岡·庫比基同日晚也宣佈,如果其政黨未能突破5%的選票門檻,他將退出黨內領導層。
挑戰
默茨在宣佈勝選後便呼籲盡快組成新政府,稱“世界不會等待德國,我們必須迅速具備執政能力。”組建聯合政府的談判將決定執政格局。儘管目前組閣談判尚未開啟,但不管未來德國新一屆政府是何種架構組成,擺在面前的經濟、政治等困難挑戰重重。
德國經濟研究所主席馬塞爾·弗拉茨舍認為,本次選舉結果標誌著德國政治的重大轉折。他表示,政黨政治的高度分裂可能導致兩黨聯合政府存在難度,即便能組成政府,推動明確政策方向也將面臨重重困難。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彼得·萊賓格呼籲盡快組建新政府。他指出,德國經濟迫切需要一個擁有穩定多數、具備執行力的新政府,這樣才能解決在許多問題上存在的決策和行動停滯問題。
德媒分析指出,新政府必須重新調整德國在歐洲的角色,尤其是在跨大西洋格局劇變背景下。此外,經濟復蘇、加強民生、控制難民問題也將是新任總理的關鍵任務,也是選民的高度關切。正如選舉當日中新社記者聽多位選民反復提及的一樣,他們期待新一屆聯合政府能產生一些新的推動力,以助推經濟增長,真正解決過去暴露的一些問題。(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