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7日訊)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今日(四月七日)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提升證券市場競爭力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各位委員:
我今日聯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代表出席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向委員簡介各項提升證券市場競爭力措施的工作進展,和一系列進一步的優化措施,包括就增加主要指數衍生工具持倉限額及實施電子化公開發售認購流程的相關立法建議。
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關鍵在於制度創新、產品創新、企業匯聚、資金融通。過去數年,隨着多項資本市場的制度改革、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建議的落實,以及我們積極在海外吸引新資金、開拓新市場,市場明顯更趨活躍。去年,香港位居全球四大新股市場之列,年內迎來共71隻新股上市,總集資額超過870億元,按年上升接近九成。證券市場成交量屢創新高,去年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1,300億元,按年上升百分之二十六。今年以來,市場更為活躍,今年首季迎來共16隻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75億元,按年上升超過兩倍;今年首季平均每日成交額更提升至超過2,400億港元,較去年全年平均上升超過八成。
過去一年,政府統籌證監會和港交所共同推進落實各項提升證券市場競爭力的措施,包括優化特專科技上市制度、優化上市批核流程、促進海外發行人上市、落實惡劣天氣下交易安排、推進收窄買賣差價等。我們也一直積極提升企業管治及可持續發展,並透過深化與內地的互聯互通和其他不同渠道吸納海內外資金,鞏固傳統資金來源及致力開拓新資金。
在此基礎上,我們正推進兩項優化市場競爭力的立法建議。首先,為進一步滿足投資者風險管理的需要,證監會建議修訂《證券及期貨(合約限量及須申報的持倉量)規則》,提高以香港三大股票指數,即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為基礎的期貨及期權合約的現有持倉限額。措施旨在於維護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投資者使用工具的彈性。詳情載述於文件的第23至27段。
另一項是實施電子化公開發售認購流程。目前,《公司(豁免公司及招股章程遵從條文)公告》(《類別豁免公告》)容許公司採用混合媒介要約安排,在無須附上印刷本招股章程的情況下,分發印刷申請表格。證監會和港交所分別在二○二四年八月進行諮詢,邀請市場就廢除混合媒介要約的建議發表意見。在市場的廣泛支持下,證監會建議移除《類別豁免公告》中有關准許混合媒介要約的豁免條文,以全面落實電子化公開發售認購安排。詳情載述於文件的第28至31段。
視乎委員的意見,我們目標在今年年中將兩項建議的相關附屬法例修訂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除上述措施外,我們會在今年繼續全速推動香港證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積極研究新措施,創造更多新增長點。
為令市場配合最新經濟趨勢和企業需求,我們將推進全面的上市制度檢討,整體審視上市要求和門檻、上市後的持續責任、審批流程,以及市場結構等各個範疇,以期促進和配合更多發行人包括「中概股」在港融資,並吸引更多投資者尤其是耐心資本和海外長期投資者參與及加大港股配置。與此同時,港交所正積極籌備推出「科企專線」,進一步協助特專科技和生物科企融資,令上市申請過程更暢順。
為便利海外企業和特定產品融資,我們會加強在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和中東的推廣工作,並積極與區內國家探索包括交易所買賣基金上市方面的合作空間,促進資金雙向流動。此外,港交所將就結構性產品上市制度提出優化建議,為產品發行提供更大彈性。
我們亦會繼續改革交易機制。港交所正為其交易後系統進行升級,逐步引入新功能,以確保於年底前在技術上兼容T+1結算周期,並會在今年中與業界展開關於香港市場結算周期的討論。港交所與證監會亦將在年內就改善交易單位制度提出建議,進一步便利交易及提升效率。
此外,兩地機構正就落實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進行技術準備,推動更多股票以人民幣交易。另一方面,港交所正推進單股多櫃台交收安排,包括雙櫃台股票使用同一國際證券識別碼,以提升結算交收效率。政府亦正就人民幣櫃台交易以人民幣繳交股票印花稅,進行準備工作,希望在二○二六年提出立法建議。
展望未來,政府會聯同證監會和港交所繼續緊貼海外及本地市場的變化和需要,就優化和發展市場持續進行研究。港交所和證監會亦會充分了解持份者需要,並適時提出具體建議。
我和同事希望藉今日會議的機會聆聽各位委員的意見並樂意回應委員的問題。多謝主席。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