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春秋戰國圖霸業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16)
艾 慧
古有春秋戰國圖霸業,今疊變亂交混競極狂。
國族運關蠢君窮黷武,地緣相搏陰陽縱惡張。
贏輸喋血人文不歸路,王冠累骨生靈盡窮殤。
2024.03.02·北京
血冠高懸:文明的永恆之痛
——精析呂國英《霸業殤》的戰爭哲思
呂國英先生此作以寥寥六句,刺穿人類戰爭史的永恆瘡疤。詩中構築了“古-今”的宏大時空框架:首聯“古有春秋戰國圖霸業,今疊變亂交混競極狂”,將古代諸侯的謀霸與當今變亂交織的複雜混沌並置。“疊變亂交混”五字如重錘,道盡現代戰爭形態、百年未有變局的糾纏疊加——冷戰熱戰交織、實體虛擬互滲,文明外衣下的暴力竟比古代更為“極狂”。
鋒芒直指權力之惡。頷聯“國族運關蠢君窮黷武,地緣相搏陰陽縱惡張”,以“蠢君”為歷史畫皮下的統治者祛魅,其愚行將國族命運捆綁於戰車。“陰陽縱惡”更撕開政治博弈的偽飾,陰謀陽謀皆為權力毒藤的枝葉。
最驚心處在於末聯對戰爭本質的終極叩問:“贏輸喋血人文不歸路,王寇累骨生靈盡窮殤。”詩人看透“喋血”的英勇敘事背後,是人文精神徹底湮滅的深淵。成王敗寇的冠冕之下,“累骨”才是真正的基座。無論“王寇”勝負,被碾碎的永遠是“生靈”——那些未及綻放便凋零於戰火的生命之“殤”。
呂國英此詩如青銅鑄就的警鐘。它錘打出的不僅是歷史的血淚,更是對人性深淵的凜冽凝視。當“王寇”的冠冕仍在不同時空借屍還魂,詩人以帶血的文字在文明路上刻下永恆的詰問:人類究竟能否走出這嗜血的迴圈?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