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理勒克努就任27天火速下台

法國政治危機加劇,上任不足一個月的總理勒克努,向總統馬克龍辭職,並獲接納。

就任未滿月的法國總理勒克努才剛公布新內閣名單,即於今天請辭獲准,成為法國第5共和任期最短的總理。總統馬克宏再度面臨難題,他可以任命新總理,或又一次解散國民議會,或辭職下台。

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昨晚公布新內閣名單,有新成員加入,也有內政部長荷泰佑(Bruno Retailleau)、司法部長達馬南(Gerald Darmanin)等人獲留任。

名單出爐後,來自右派共和黨(LR)的荷泰佑不滿一些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支持者入閣,尤其是前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意外被任命為國防部長。

世界報(Le Monde)提到,勒麥爾重返政府,對共和黨來說是一種冒犯,因為勒麥爾被視為公共財政失衡及政治人物一再回鍋政府的象徵。

荷泰佑公開表達憤怒,在執政聯盟內部引爆矛盾,促使勒克努在召開第一場內閣會議之前就決定辭職。

勒克努赴總統府艾里賽宮(Élysée)請辭後說,他在尋求共識的過程中發現,每個政黨都期望其他政黨完全採納自己的計畫。

他表示,許多人堅持一堆不可踰越的紅線,很少有同意之處;然而,政黨之間達成妥協的原則就是整合彼此同意的部分,同時考量各自的底線。他最終期望各政黨「將國家置於政黨之上」。

馬克宏去年6月解散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已損及市場對法國的信心。前任總理白胡(François Bayrou)因預算案爭議引發反對派不滿,向國會提出信任投票,最終未能過關,於9月9日請辭下台,在任也僅9個月。

如今勒克努辭職消息一出,巴黎CAC 40指數重挫近2%,銀行股首當其衝,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等主要銀行股價下跌5.5%到7.5%不等。

法國眼前最急迫的問題,是必須在10月13日之前提出2026年財政法案,隨後向國會提交,以便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頒布。

但在缺乏國民議會多數席位的情況下,馬克宏一直難以推動人事及預算議程。

他接下來有3種選項,第一是任命新總理,其二是再次解散國民議會,第三則是辭職下台。

法國新聞台(franceinfo)分析,經過前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白胡和勒克努的失敗後,再從中間偏右派的泛執政聯盟找人出任總理似乎並不明智。

左派社會黨(PS)表明願意「承擔國家重責大任」,但不確定馬克宏是否願意任命左派總理;況且,一旦由左派人士出任新總理,右派極有可能不再支持馬克宏。

極右翼「國民聯盟」(RN)領袖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今天說,馬克宏辭職會是一個「明智」決定,她也認為馬克宏「絕對有必要」再次解散國民議會。

極左派「不屈法國」(LFI)領袖梅蘭雄( Jean-Luc Mélenchon)也要求立即審議罷免馬克宏的動議案。

不過,馬克宏去年解散國會引發影響深遠的政治動盪,重新選舉對於民調支持率正在下滑的馬克宏陣營來說,也存在很大風險。

雖然陸續出現希望馬克宏下台的呼聲,但目前看來他無意自行辭職。無論如何,決斷的壓力最終又落回馬克宏身上。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