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光寂吞萬有

光寂吞萬有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620

莊鴻遠

光寂吞萬有,氣杳漫八隅。

靈彰象問美,念直真笑虛。

玄黃人神蘊,星斗我塵居。

2025.11.01

 

澄懷觀道 真意昭然

——呂國英哲詩《玄黃塵居》品賞 

哲詩之妙,在以詩為舟、以哲為楫,載萬象入澄心。呂國英先生這首《玄黃塵居》,便是以極簡筆墨,勾連天地、靈念與自我,字字落於實處,又句句飄向哲思,讀來如嚼梅蕊,初淡後濃,餘味綿長。 

起筆“光寂吞萬有,氣杳漫八隅”,堪稱“以靜寫大”的妙筆。“光”本是明耀之物,先生卻以“寂”字定調——這光不是灼灼烈日,是包容萬物的靜默光影,如鴻蒙初開時的混沌,無聲無息間將山河草木、天地星辰盡數收納;“氣”本是無形之物,以“杳”字狀其遠,似清霧漫過八方四野,不疾不徐,卻讓宇宙的空闊與渾成,在虛實之間立現。兩句無一字寫“大”,卻讓天地的浩渺如在眼前,落筆輕,意蘊重。 

中腹“靈彰象問美,念直真笑虛”,轉而從“天地”落向“人心”,是詩思的巧妙收束。“靈彰”二字,是心有靈明的澄澈——以本真之靈觀世間萬象,美便不再是浮於表面的聲色,而是藏在山水、草木、人心深處的本真;“問美”不是追問,是共情,是靈與象的相契。下句“念直真笑虛”更見風骨:一念守直、歸真,面對世間的虛浮、偽飾,便只剩淡然一笑,如清風掃絮,不辯不爭,卻自有“真”的力量。這“笑”不是嘲諷,是通透,是守住本心後的從容。 

末句“玄黃人神蘊,星斗我塵居”,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哲思的落腳點。“玄黃”承《易》之“天地玄黃”,藏天地人神共蘊的深意,是對自然法則的敬畏;“星斗我塵居”卻筆鋒一轉,寫“我”雖居塵寰,卻與星斗並肩——不因渺小而自輕,不因天地廣大而自怯,小“我”與大宇宙,在此刻達成了奇妙的平衡。這是先生對“人”的定位:既是天地神蘊的見證者,也是自我生命的主宰者,質樸中藏著豁達,淡然裏見得篤定。 

整首詩無雕飾、無贅語,如老農話桑麻,句句實在,卻句句藏著天地人心的大道理。先生寫的是“光”“氣”“星斗”,實則寫的是觀物的眼、守真的心——以澄心觀萬象,萬象皆含真意;以直念對世間,世間便無虛妄。讀罷合卷,似有清風穿堂,心頭的浮躁盡數散去,只餘“天地遼闊,我自安然”的通透,這便是哲詩的力量,也是呂國英先生筆墨間最動人的溫度。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集成凝煉酒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書象”簡論》《人類賦》《中國牛文化千字文》《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酒文化賦》《中國酒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