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大中型城市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制度,這筆巨額的檢測開銷由誰買單引發許多關注。有跡象顯示,這筆天價支出可能轉嫁給平常百姓,而大發疫情財的檢測機構則屢屢爆出造假醜聞,揭示了當局清零路線造成的社會和經濟亂象。
上海解封檢測常態持續
上海星期三(6月1日)開始解除封城限制,但大規模的“常態化”新冠核酸檢測安排意味著,民眾若要過上正常生活不得不接受三天一檢的嚴格要求。
上海市政府5月31日宣布,在低風險地區的人員進入商場超市等有防疫要求的公共場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須持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說,居民如無故不按規定頻次檢測,可能會被限制出行。
和上海類似,在中國政府最高層清零政策不動搖的方針指引下,核酸檢測常態化逐漸成為大城市的常態。此前,中國國家衛健委5月13日要求,在輸入風險較高的省會城市以及人口千萬級城市開展步行15分鐘可達的“核酸採樣圈”。這一要求是在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5月9日下發相關指示後作出的。
上海此輪因疫情封城後,廣東深圳從4月初開始要求居民外出公共場所出示72小時核酸檢測的,類似的安排陸續在全國大型城市擴散。
根據東吳證券公司彙編的數據,目前進行常規檢測的中國城市人口總量約有4.2億人。據中國官方媒體最近的統計,北京、上海、河南、江西、湖北、山東、山西、杭州、深圳9地明確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核酸檢測頻率從48小時到72小時不等。據《中國新聞周刊》統計,截至5月14日,全國已經有3個省份及28個城市宣布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
中國政府認為,和新冠病毒傳播失控造成的封城管控比起來,頻繁的常規人群篩檢對經濟的影響是應付的代價。但越來越多的統計顯示,如此大規模的反复核酸群檢在讓少數人獲得可觀經濟利益的同時,其經濟成本是舉國之力所不能負荷的。
萬億核酸檢測費足以讓中國實現全民免費醫保?
根據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5月發布的估算統計,以每48小時接受一次檢測的頻率計算,佔總人口比例30%的中國大型城市每年的檢測費用將達到2千億元人民幣,若將這樣的做法推廣到覆蓋全國70%的人口,估計每年耗資可高達2.5萬億元人民幣。
因為估算標準(檢測頻率、單次檢測價格等)與高盛不同,中國的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5月經過估算認為,如果所有二線以上城市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每月總費用上限可達1212億元,約合一年1.45萬億。
無論這筆核酸檢測費是一萬億還是兩萬億的,在公共衛生專家和經濟學者看來,都是一種錯誤的防疫策略。
“2020年,中國28%的醫療支出是自費(2萬億元)。因此,如果把計劃用於一線和二線城市常規核酸檢測的費用(2萬億)用作醫療保健,中國就可以實現全民免費醫療。” 外交關係協會國際公共衛生專家黃嚴忠在推特上寫道。
In 2020, 28% of healthcare spending in China was out of pocket (2 trillion yuan). So China could achieve free medical care for its entire population if the amount of money planned for routinizing nucleic acid testing in tier 1&2 cities (2 trillion) is repurposed for healthcare. pic.twitter.com/q6OwHlOSTf
— Yanzhong Huang (@YanzhongHuang) May 30, 2022
“2萬億”自費額的醫療支出數據來源於中國官方發表的2020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不過,在紐約WisdomTree資產管理公司量化投資專家任麗倩看來,中國實際在常規核酸檢測上的花費不會到“萬億”的級別,她認為這高估了單次檢測費用和檢測頻率,但實際數字仍然是政府難以承擔的財政負擔。
“我認為一萬億這個數字有點高估了……更能反映現實的數字接近於3000億到5000億元之間。”任麗倩對美國之音說:“但另一方面,這仍然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費用。很多沒那麼富裕的城市沒有這樣的錢。對於一些城市來說,這可能是它們市預算的10%或20%。”
醫檢公司大發“清零”財;中央不買單,百姓掏腰包
全民反复核酸檢測制度讓醫學檢測公司大發橫財。中國媒體援引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預計2022年中國核酸檢測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46億元,是2018年的162%。
自2020年以來,中國檢測行業龍頭金域醫學27個月一共收入240億元,其中來自新冠檢測的收入超70億元。
《經濟學人》報導說,該公司董事長梁耀銘通過這次疫情躋身十億美元富豪的行列,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梁耀銘以100億人民幣的財富排名全國699。
另外,杭州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機構迪安診斷公司的最新財報也顯示了驚人的業績,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6.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64%;淨利潤為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2%。
公司財報說,營業收入增長主要“受經營規模擴大及新冠篩查業務增長所致”。坐擁公司26%股份的董事長陳海斌,2021年的身價達到55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上海、長沙、廣州等地的醫療服務公司5月紛紛開出新冠核酸採樣員職位,月薪有的高達2萬元人民幣。與之相比,2018年中國衛生技術人員年均工資(年薪)為89648元。民眾質疑,這樣的高工資可能反映了眾多醫檢機構通過這場防疫清零運動中獲取的“暴利”。
不過,專家認為,檢測行業的高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中國中央政府已經表態,要求地方政府負責檢測常態化的金額開銷;地方政府已經釋出跡象,要求民眾為決定其出行自由的檢測費用自掏腰包。
華創證券研究所分析師5月下旬發表的一篇文章談到,結合檢測量和單價變化,估計疫情至今的核酸檢測費用約3000億元人民幣,其中約一半花在了今年前4月。分析概括說:“單價線性下降難擋檢測量指數上升”。
分析認為,中小城市很難負擔得起這些費用,但中央政府顯然不願幫忙。中國國務院2020年5月發布的指導意見說,“應檢盡檢”所需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願檢盡檢”所需費用由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承擔。
總部位於上海的第一財經網站5月底發表題為“常態化核酸’地方財政可能撐不住’,中央應承擔部分支出”的文章。這篇發表不久即被刪除的文章說,一位地方基層的財政局長預計當地全年常態化核酸費用支出超過1億元,“地方財政可能撐不住”。
文章說,受疫情衝擊、退稅減稅、樓市低迷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前4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同比下降3.9%,以土地出讓收入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更是同比下降28.8%。
儘管如此,中國國家醫保局5月26日還是強硬回應: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這意味著仍有3.6萬億元“餘糧”儲備的國家醫療保險基金將不會分擔各地核酸檢測的大部分費用。
任麗倩說,中國國家醫療保險基金這次表態是“相當重大的政策指示”。她說:“從本質上說,這就切斷了常規檢測的資金。因此,地方政府……將不會去進行這麼多檢測,因為錢從哪裡來?”
“檢測公司也是很聰明的。他們現在很難從地方政府那裡拿到錢,因為許多地方政府沒有那麼多資金,所以對他們來說,他們也知道這些高利潤、非常頻繁的測試不會繼續下去。”
中央態度如此“絕情”,一些地區逐漸釋出要求民眾自費檢測的信號。四川園中、閬中等地5月底發出公告,要求在常態化核酸檢測中,居民應“自覺自費”檢測。
即便是在經濟發達的上海,政府部門在解封之前的新聞發布中暗示,全市常態化核酸檢測服務的免費期將持續到6月30日。這一消息給7月以後的檢測費用支付問題打了一個問號。
“對於許多城市,這項開支——除非中央政府願意介入——否則將是一項相當高的開支。”任麗倩說。“這將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地方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一場博弈。”
文貫中:“自費”下的“自願”難以維繫
著名經濟學家、美國三一學院經濟系終身教授文貫中說,打著“自願”口號的“自費”要求是一種荒唐的防疫措施。
他對美國之音說:“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是廣泛的存在,所以如果再加上以後第一是’自願’的,第二是’自費’的,我覺得這種控制疫情的方法……就無法進行下去。”
“對老百姓來說,不但經濟壓力會很大,而且對他們的自由、對他們的權利都有極大的限制。而且這些權利的喪失還要他們自己來掏錢,我覺得這是世界上從來沒聽說過的事。”
專家認為,中國政府既然要走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動態清零路線,就應該負擔起檢測費用。要求百姓自費對抗疫措施效果無益。
美國西東大學商學院戰略管理和國際商務系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尹尊聲說:“這是個公共衛生的問題。防疫情和看病治病是兩個概念,從公共安全角度來講,不應該向老百姓收費。而且收費的做法也不會得到積極的效果。因為本來如果是感染的人,如果沒有這個錢或者不願意花這個錢,就不去檢測,這也就達不到保障疫情不進一步擴散的目的。”
“如果沒有製度的保證的情況下,亂收費會給老百姓造成很大的困擾,或者是經濟上的負擔,這也是沒必要的。這個錢會收的非常有限,但是造成的負面影響會遠遠大於它的好處。”尹尊聲說。
醫檢公司否認“投毒”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醫療檢測公司因為造假、欺詐等醜聞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查。
“在過去幾年中,檢測公司確實取得了巨大的利潤。有人開玩笑說,它們就像毒販,激勵它的是持續的檢測。” 任麗倩說。
“毒販”的比喻可能距離現實並不牽強。早在今年1月,廣州金域醫學下屬的河南鄭州檢驗中心負責人因“實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行為”遭刑事調查,社交媒體甚至用“投毒”來形容此次事件,懷疑檢測機構故意造成病毒蔓延。
金域醫學官方聲明說,不存在主動傳播病毒的情況。
5月底,北京樸石、金準和中同藍博三家醫學檢驗實驗室也被立案調查,這三家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涉嫌漏檢、違規多管混檢。官方通報說,這些違規行為影響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此同時,北京市多名衛健委官員因涉嫌違紀違法遭到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另外,檢測機構出具“假陽性”報告的醜聞也在各地層出不窮,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上海中科潤達醫學檢驗實驗室“撞槍口”事件。該實驗室因向一高檔小區出具十餘份“假陽性”報告被上海市政官員查處。查處中科潤達的直接原因是,其中一份“假陽性”報告的“陷害”對象竟然是居住在該小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專家陳賽娟。
合肥和合、諾爾為醫學檢測實驗室也被查出類似的“假陽性”報告問題。
“我相信以後會有更多的民眾站出來。上海懂法律的人相對其他城市、其他地區也更多。” 美國三一學院的文貫中在談到核酸檢測造假亂象時評論道。
文貫中對美國之音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上海市政府突然說他們從來沒有宣布過封城,所有一切措施都是底下人在做的,他們不負擔責任。”
專家:“綁架整個民族”的清零政策亟待轉型
專家認為,和清零政策一樣,常態化檢測制度難以持續,當局如何找台階下,既是政治問題,也是經濟問題。
任麗倩說:“在整個新冠疫情中,確實有贏家和輸家。檢測公司之所以成為贏家,是因為他們了解地方政府將支付的費用。但現在這種理解正在被重新評估。因為要么地方政府沒有錢支付,要么中央政府不得不介入,這至少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應該效仿美歐國家,將新冠動態清零路線向大力推廣疫苗的方向轉移——特別是對老年人和患有基礎疾病的群體。
任麗倩提到了北京市最近出台的針對老年人群體的疫苗接種保險計劃,認為疫苗保險制度能否推廣可以反映當局的政策態度。
她說;“美國人很難理解,因為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很多事情,這裡的人已經習以為常了。但在中國實際上沒有疫苗保險。如果有人受到疫苗的不良影響,他們將不會得到補償。”
文貫中則直言指出,中國政府必須要承認其模式“已經不是最好的模式,甚至是最壞的模式”,應該“大膽地向世界上其他的模式學習”。
“這對民眾的人權有好處,對經濟的恢復都有好處。”文貫中說:“執政黨無數次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像文革就承認了錯誤、反右它也承認了錯誤,所以作為執政黨如果說我們要改一個新的辦法,我覺得併不是毀滅性的。”
“也許是某個個人,他把自己跟清零政策綁在了一塊,他就覺得政治資本完全要輸掉了。”文貫中說:“一個個人怎麼可以綁架整個民族呢?這不是很荒唐嗎?”
本文來源:美國之音 許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