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家俊(香港城市智庫研究員)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31日訊)中國旅遊研究院本年5月28日發文,公佈內地出境旅客滿意度, 香港去年得分82.86, 排行第5位, 今年首季得分81.77 , 排名第7位,略為下跌, 但細閱該院報告, 2013年是香港排名歷年最低, 排第17位, 2014年排名急彈至第4位, 2017年排名就是歷年最高排第1位。但媒體就聚焦去年和今年首季作比較港澳兩地, 其實在數字上, 澳門在2013年已排第12位, 當年都較香港排名高, 香港排第1位的2014年, 澳門當年卻排第10位, 所以市民閱讀媒體演繹數字要格外小心, 極其量可說澳門呈穩定向上趨勢, 香港一直呈波幅區間, 時而高時而低, 故今年首季香港下跌, 毫不為奇, 並不似媒體想形造的『香港愈來愈差勁』的情況。本港社會尤其旅遊界對報告應作為參考, 毋須過份悲觀解讀, 切勿妄自菲薄。
不求世一隻求獨一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倡「無處不旅遊」概念,文體旅局和旅發局先後推出各種繽紛構思配合。歌影視娛樂事業就是香港其中一張特式名片, 當局善用本港紅星名人, 例如古天樂將會擔任「好客之道」宣傳大使,香港擁有演藝巨星其他旅遊城市就難以仿造。旅發局及中國香港龍舟總會合辦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一連兩天賽事,加上比賽地點附近的節日活動, 同樣對來自內陸城市的遊客具相當吸引力。至於香港的國際化主題活動, 例如本年度七人欖球賽, 圓滿成功, 還有藝術三月、法國五月、文化七月等多國文化節目, 突顯特別行政區這個國際化特點, 亦具獨特性。香港旅遊業發展的方向應該是打造獨一無二, 有特式自然不懼怕競爭, 正如香港辦金庸相關活動, 論說服力其他地方難以匹敵。
配套障礙尚待清除
交通的方便和舒適度, 對旅客來說是重要的, 無論本港居民或外地遊客, 在本港各種交通工具之中, 的士最被人詬病, 香港的士業議會將再推「的士禮貌活動2024」, 正正反映的士業界都意識問題存在, 呼籲從業員要盡責有禮, 的士很多時候服務旅客, 旅遊業要打造金漆招牌, 必須去蕪存菁, 業界推搪聘請司機困難, 其實數量不能取代質量, 不應讓的士害群之馬損毀旅客對香港印象。要數交通障礙, 一定令人想起啓德郵輪碼頭, 由於欠缺直達快捷交通, 郵輪碼頭使用率遠低於規劃預算, 試問有幾多本港居民曾到訪啓德郵輪碼頭, 更遑論旅客會考慮專程去碼頭一游。體育園快將落成,啓德區交通配套令人關注, 審批中的「雲巴」是否萬靈丹, 效果成疑。
大型計劃不可或缺
過去多屆政府都有提發展大嶼山, 然而引述立法會議員林筱魯指出, 2004年政府制定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2007年通過公眾咨詢並修訂,2014年成立大嶼山發展咨詢委員會,2016年又舉行公眾咨詢並在當年底公佈報告,2017年政府公佈《可持續大嶼發展藍圖》,並在年底成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2018年《施政報告》宣佈成立十億元大嶼山保育基金,事到如今2024年,未見成果。另外, 正如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廖錦興博士的撰文, 提議香港善用大灣區城市間協同效應,通過協調各市,聯網交通、綜合優惠和特色旅遊等方式來「做大個餅」,讓旅客可以由過去3日2夜的香港游,變成6日5夜的大灣區游。以上兩例都反映, 政府須用更大決心去制定長遠發展的旅遊政策, 持續創作琳琅滿目盛事之余,還要策劃大型方案,長短方案兼備,那怕港匯率高企等的霎時間問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