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西問
(東西問)聶峻:從北京到哥本哈根,外國讀者如何看懂中國漫...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電 題:從北京到哥本哈根,外國讀者如何看懂中國漫畫?
——專訪中國漫畫家聶峻
作者 官逸倫
“就像一個特別可愛的小孩把兩個大人的手輕輕握在一起,漫畫讓兩個...
(東西問)指揮家譚利華:中國交響樂如何贏得西方認可與尊重...
中新社多倫多4月21日電 題:中國交響樂如何贏得西方認可與尊重?
——專訪指揮家譚利華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源於西方的交響樂引入中國已逾百年,如今擁有著廣泛的中國樂迷。202...
(東西問)張新平:數智時代中國人權保障的法治經驗
中新社重慶4月21日電 題:數智時代中國人權保障的法治經驗
作者 張新平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人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法治是人權最有效的保障。中國歷來重視...
(東西問)肖君擁: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作者 肖君擁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人工智能時代,人機交互模式正在各領域中深度融合...
(東西問)肖君擁: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作者 肖君擁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人工智能時代,人機交互模式正在各領域中深度融合...
(東西問)李成:香港怎樣促進中西方開展更廣泛深入的人文交...
中新社香港4月15日電 題:香港怎樣促進中西方開展更廣泛深入的人文交流?
——專訪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2023...
(東西問)柳長華:失傳“扁鵲醫書”,這樣重見天日
中新社成都4月10日電 題:失傳“扁鵲醫書”,這樣重見天日
——專訪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2012年,成都一處西漢時期的墓...
(東西問)追憶朱穎人:中國畫筆墨如何“自然而然”?
中新社杭州4月9日電 題:追憶朱穎人:中國畫筆墨如何“自然而然”?
作者 林波 曹丹
水墨之道,貴在自然。朱穎人曾說:“‘自然而然’是一輩子的修習。”如今,他走了。
3月29...
(東西問)比利時建築師戈建:中國那麼遠,這麼近
中新社比利時那慕爾4月7日電 題:中國那麼遠,這麼近
——專訪比利時建築師戈建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在比利時南部那慕爾省一座僻靜的村莊,建築師戈建(Nicolas Godel...
(東西問)莊耿康:孫中山倡辦的閱書報社如何走過百年崢嶸歲...
中新社吉隆坡4月1日電 題:孫中山倡辦的閱書報社如何走過百年崢嶸歲月?
——專訪閱書報社社長、檳城孫中山紀念館館長莊耿康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檳城閱書報社是在孫中山先生指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