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西問

(東西問)汪習根:數字中國戰略何以釋放人權發展新動能?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數字中國戰略何以釋放人權發展新動能? 作者 汪習根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院長 2025年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10周年。隨...

(東西問)毛俊響:中歐如何攜手推進全球人權治理?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中歐如何攜手推進全球人權治理? 作者 毛俊響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50年來,中歐關係歷經風雨,但總體上保持穩...

(東西問)何為民:藏書票這樣見證東西方藝術交融

中新社哈爾濱6月23日電 題:藏書票這樣見證東西方藝術交融 ——專訪魯迅版畫獎獲得者何為民 中新社記者 劉錫菊 藏書票出現的最早時間可追溯到15世紀下半葉,它一般貼在書的扉頁...

(東西問)朱塞佩·托納多雷:130年“和合共生”,世界電...

中新社上海6月22日電 題:130年“和合共生”,世界電影如何前行? ——訪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意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 中新社記者 王笈 第...

(東西問)阿依達爾·阿姆列巴耶夫:為什麼說“上海精神”是...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題:為什麼說“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的“發展密碼”? ——專訪哈薩克斯坦國際問題專家阿依達爾·阿姆列巴耶夫 作者 單璐 趙婧姝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於200...

(東西問)李運富:《說文解字》與西方詞典有何異同?

中新社鄭州6月17日電 題:《說文解字》與西方詞典有何異同? ——專訪鄭州大學文學院原院長李運富 作者 楊大勇 東漢許慎有“字聖”之譽,其學說被稱為“許學”,編纂的《說文解字...

(東西問)劉蜀永:香港對祖國抗戰的貢獻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電 題:香港對祖國抗戰的貢獻 作者 劉蜀永 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教授、香港地方志中心副總編輯 香港曾經歷156年外國殖民統治的歲月,然而中國近現代史的許多重大事...

(東西問)陳來:儒家價值與人類共同價值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電 題:儒家價值與人類共同價值 作者  陳來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 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指...

(東西問)阿奈·勞塔瑪特:全球化並非威脅,而是機遇

中新社曼谷6月11日電 題:全球化並非威脅,而是機遇 作者 阿奈·勞塔瑪特 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部前部長 早在“全球化”一詞出現之前,泰國便以開放姿態參與對外經貿往來與人文交...

(東西問)艾莉森·克勞森:中西方“海洋十年”之路有何異同...

中新社青島6月9日電 題:中西方“海洋十年”之路有何異同? ——專訪聯合國“海洋十年”全球副協調員艾莉森·克勞森 作者 胡耀傑 張孝鵬 王禹 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