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部長於巴黎法蘭西學院主持第25屆臺法文化獎頒獎典禮

 臺法文化獎得獎人吳坤墉(中)、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祕書皮特(Jean-Robert Pitte,左)及文化部長李永得合影。

臺灣文化部長李永得20日於巴黎法蘭西學院主持第25屆臺法文化獎頒獎典禮,頒獎給臺灣無境文化出版    “人文批判”系列叢書總策劃吳坤墉,以及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Univerza v Ljubljani)    亞非學系教授羅亞娜(Jana S. ROŠKER),兩人都致力於哲學推廣與臺歐哲學思想交流工作。

班機臨時取消無法親自出席授獎,曾在中國南開和北京大學讀書的羅亞娜透過錄影方式在致詞中特別強調,1950年以後共產黨希望自己的學者去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她說,“從1949年到1990年臺灣哲學研究的角色,尤其是重要。在那個時代,中國大陸的哲學生成爲了被審查的主要對象,就要求學生們將主要的關注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上,因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全世界對話也很重要,因爲它使得中國人,特別是大陸學者們,能接近理解現代歐洲思想的理論,但是令人非常遺憾的是,中國大陸政府幾乎完全忽視了對自身傳統的思想的研究,在那段時光裏,大陸對中國的思想歷史的研究受到了嚴重的抑制。”

自 1994 年起羅亞娜多次赴臺研究,近年來探討臺灣現代及當代哲學,並向歐洲學術界介紹臺灣哲學家。不僅編撰《臺灣哲學:特性、功能與重要性》,也多次介紹臺灣哲學在傳承東方哲學傳統所扮演的角色,促進與臺灣各大學進行合作,深化臺歐雙邊文化交流。

羅亞娜認爲,在中國忽視傳統哲學的時期,臺灣融合儒釋道與西方哲學的新儒學,是很獨特的哲學,也在漢學和哲學專業上扮演重大角色,臺灣哲學家們可以說是扮演了保護整個中國哲學和華語哲學的救生圈。

羅亞娜表示,臺灣哲學家以開放的心胸,以及滿懷希望、積極承諾、展望未來的能力,這是臺灣許多偉大思想家教給她的重要一課。

吳坤墉是臺灣法語譯者協會創辦人之一,持續透過出版推動社會運動實踐,並以臺灣和中國都有的死刑,翻譯廢除死刑議題相關書籍帶起社會思辨,在介紹他的影片中,他說,“我尤其覺得卡謬的那一篇《思索斷頭臺》,裏面對於國家在使用死刑這樣一個工具,試圖的,用我的字眼來說,就是對於它的失職毀屍滅跡這件事情,尤其令人髮指,它直接聯繫到我剛所說的,我們如何帶有一種批判性的思考,來看待我們現在可能面對的最大的一個宰制的來源,就是國家。”

臺灣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就表示,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無境文化出版雨果的名著《死刑犯的最後一天》,“有關死刑的問題在臺灣爭論很多,這個目的就是讓臺灣的讀者,透過這部作品來了解死刑這個問題的各種角度的觀察,這就是一種運動,一種參與。”

吳坤墉致詞時表示,選擇以出版的方式,譯介法國思想與文化中,對於臺灣現狀可以啓發批判力量的書籍;也期待藉由譯作,促成臺法兩國作者與讀者間最直接的認識與對話。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