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入侵烏653天:普京宣布將參加2024年總統選舉,烏聯手美企製砲彈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烏克蘭國防部長(左)近日訪問華盛頓,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談。(美聯社資料圖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12月9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653天。

2023年12月9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美國最新援助烏克蘭的撥款提案在共和黨議員反對下,在國會參議院受阻,烏克蘭官員早已警告,若果沒有新的資金,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戰爭將面臨失敗。今次撥款法案包括在軍事和經濟上支援烏克蘭,現時受阻,威脅到總統拜登爭取在今年底前向烏克蘭提供新援助的努力。

共和黨議員把援烏撥款與美墨邊境安全問題掛鉤,要求拜登政府改革邊境政策。

烏克蘭聯手美企製砲彈

烏克蘭戰略產業部長卡梅辛今天表示,基輔當局已與兩家美國企業達成協議,將在烏克蘭聯合生產重要的155毫米砲彈,不過要等至少兩年才會開始製造。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去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155毫米砲彈需求激增。美國和盟邦已向烏克蘭運送超過200萬枚,並試圖增加產量以補充庫存,但成效有限。

卡梅辛(Oleksandr Kamyshin)在電視評論中表示:「我們與兩家重要的美國公司協議在烏克蘭聯合生產155毫米砲彈。」

但他指出,烏克蘭從未生產過這類砲彈,「最少2年、最多3年」後才能開始製造。

烏克蘭與美國本週在華府剛召開為期兩天的國防會議,包括舉行雙邊會談以討論烏克蘭來年戰場計畫及目標措施。

雙方在論壇上簽署合作意向書,加速武器聯合生產和技術資料交換,以滿足烏軍在防空系統、維護和關鍵彈藥生產方面的迫切需求。

會議網站引述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洛夫(Rustem Umerov)的話說:「建立堪比敵方實力規模的軍事工業,對我方來說攸關生存。」

基輔當局也希望促進聯合武器生產和「共同國防工業領域」供應,藉以融入西方軍事格局。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烏克蘭不想僅是仰賴盟邦的軍事援助,希望未來也能成為促進鄰國安全的捐助方。

普京:將在2024年大選中競選連任

普京向參加俄烏戰事的士兵頒授俄羅斯最高軍事榮譽「俄羅斯英雄金星獎章」時,一名軍官詢問普京,是否會參加總統選舉,普京答會。

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將參加2024年總統選舉,角逐連任。

俄羅斯傳媒報道,普京向參加俄烏戰事的士兵頒授俄羅斯最高軍事榮譽「俄羅斯英雄金星獎章」時,一名軍官詢問普京,是否會參加總統選舉,普京答會。

外電報道,如果勝出,普京將可掌權至最少2030年。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昨日通過決議,總統選舉將於明年3月17日舉行。

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說,即將舉行的總統選舉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俄羅斯的發展方向。

國際反應:

俄國與白俄運動員獲准以中立個人身份參加明年巴黎奧運

國際奧委會宣佈,獲得2024年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可以中立個人身份參加明年的賽事,同時表明不會邀請或認可俄羅斯或白俄羅斯政府或官員參加巴黎奧運。

俄羅斯去年出兵烏克蘭後,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被禁止參加國際比賽。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今年3月向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和國際大賽組委會提出建議,讓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以中立個人身份重返賽場。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譴責國際奧委會的決定可恥,俄羅斯體育部長馬蒂欽就批評,國際奧委會為俄羅斯運動員參加奧運設定的條件是歧視性。

中歐峰會後雙方各說各話,凸顯分歧仍大於共識
欧中贸易、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都是会议的议题

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袖會晤本週四(12月7日)在北京舉行。雖然中方在會後強調雙方在一些根本性問題上達成共識,歐方在會後則坦言雙方在從貿易到人權到台灣等許多問題上依然分歧嚴重。

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Charles Michel)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星期四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強分別舉行會晤,這也是中歐領導人四年多來首次舉行正式的面對面高峰會。

中歐峰會完整而具體的對話外界可能一時還不得而知,但是從會後雙方在星期四晚間各自舉行的記者會上的表述可以看出,中歐在一系列雙邊和國際問題上仍然存在嚴重的分歧。中國外交部歐洲司司長王魯彤接受了媒體的聯合採訪,而米歇爾和馮德萊恩則在歐盟駐北京辦事處舉行了記者會。

美聯社將雙方在一系列重要議題上的立場和表述分別整理如下,以作對比:

貿易不平衡

馮德萊恩:「如果你看看過去兩年,貿易赤字翻了一番。這是一個令很多歐洲人關切的事情。這種不平衡是難以持續的。根本原因眾所周知,而且我們也進行了討論,從歐洲公司缺乏對中國市場的准入到本土中國公司受到優惠對待以及中國產能過剩。”

王魯彤:「歐洲有時將我們之間的貿易不平衡與產能過剩和補貼作聯繫。但是我們不認​​為在綠色能源和清潔能源等領域存在產能過剩…在歐洲乃至全世界向綠色能源轉型過程中,中國可以提供很多的幫助。所以,你如果希望我們支持歐盟的綠色轉型,就不能搞保護主義。你要在保護主義和鼓勵中國參與歐洲實現綠色轉型目標之間作出選擇。」

貿易補貼

王魯彤:「中方對歐方’去風險化’和限制性的經濟貿易政策,包括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以及5G政策表明了關切。中方敦促歐盟確保其貿易和投資市場開放,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非歧視性的營商環境,審慎使用貿易救濟措施。」

馮德萊恩:「政治上而言,歐洲領導人無法容忍我們的工業基礎遭到不公平競爭的破壞。我們喜歡競爭,這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這讓價格下降,這對消費者有利。但是競爭需要公平…歐洲不想與中國脫鉤…我們想要的是去風險。去風險就是管控我們看到的風險,透過將供應鏈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以便增加我們的韌性。而且這也不是專門針對中國的。」

烏克蘭

馮德萊恩:「俄羅斯發動的侵略戰爭是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公然冒犯,也是對歐洲安全的一大威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重申中國有必要利用其對俄羅斯的影響力阻止侵略戰爭並就烏克蘭的和平計劃進行溝通。我們也再次呼籲(中國)不要向俄羅斯提供致死性裝備並防止俄羅斯設法破壞制裁效果的企圖。」

王魯彤:「歐洲政治人物有時對我們說,中國應該告訴俄羅斯,你們應該告訴普丁總統撤軍。這是一個非常獨立的主權國家。普丁總統根據他自己的國家利益和安全自主作決定。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鼓勵歐洲人直接與俄羅斯對話。我們認為…歐洲人與俄羅斯人討論歐洲可能的安全架構很重要;俄羅斯人與美國人討論可能的戰略穩定也很重要。」

人權

米歇爾:「對歐盟而言,人權和基本自由是普世價值。我們絕不會對人權案例睜隻眼閉隻眼。今天我們按照我(2022年12月)訪華時達成的協議,歡迎中國恢復人權對話。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一步。今天我們在最高層級繼續這一對話。我們也提出具體關切的個案,例如在新疆或西藏對人權的侵犯。」

王魯彤:「今年稍早,中國與歐盟恢復了人權對話。對話非常富有成果,我們還將繼續舉行…我們也向布魯塞爾提出我們的關切,我們對歐洲國家人權遭侵犯的關切。這一對話應該旨在促進了解和合作。人權問題不應該被當作攻擊中國的大棒。我認為我們在人權方面取得的進步得到很大的讚賞和承認。」

台灣

王魯彤:「中方重申了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強調歐方應以實際行動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不干涉內政這一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維護中歐關係的政治基礎。」

米歇爾:「我們對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日益升高的緊張局勢感到關切。我們反對任何單方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歐盟堅持其’一中’政策。我相信中國完全了解這一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的嚴重後果。”

分析:
研究:西方對烏克蘭援助力度減弱
德國研究者匯總的數字表明,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軍事和財政援助在過去幾個月明顯降溫。目前美國的援助撥款在國會受阻,歐盟的一攬子援烏計劃也存在變數。

德國基爾的世界經濟研究所(IfW)的統計顯示,今年8月到10月,對烏克蘭的援助承諾金額達21.1億歐元,僅稍微高於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也是2022年1月侵烏戰爭爆發前至今的最低水準。

「我們的數字驗證了人們過去數月得到的一個印象:援助方的態度變得遲疑不決。」追蹤對烏克蘭援助的研究小組負責人特雷貝什(Christoph Trebesch)對德新社表示。他說,烏克蘭越來越依賴於少數大的援助國,如美國、德國和北歐國家。

美國和歐盟雖然正在籌劃大額度的一攬子對烏援助計劃,但卻因為各自內部的政治紛爭而受阻。本周三,由於共和黨議員的阻止,美國參議院沒能通過向烏克蘭和以色列提供1105億美元新資金的計劃。

特雷貝什說:「鑑於美國下一步援助的不確定性,烏克蘭只能寄希望於歐盟計劃中的500億歐元一攬子援助能夠通過。」

但歐盟內部對烏克蘭的支持也不那麼穩固。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預計會在12月中的歐盟峰會上投票反對這一巨額援助。新當選的斯洛伐克左翼民粹總理菲佐(Robert Fico)則已宣佈該國停止軍援烏克蘭。

對烏軍援「太少、太遲」?

德國基民盟國防政策專家基瑟維特(Roderich Kiesewetter)今年10月就曾對德國之聲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已經在減弱,(西方的)團結發生了動搖,要求烏克蘭接受『被指定的和平』的呼籲聲量在增加。」

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拒絕這種和平。他一再要求西方提供F16戰鬥機等更有力的武器,他還希望德國能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但德國總理肖爾茨迄今拒絕這一要求。

在基瑟維特看來,這種拖延正是導致戰況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西方自己阻礙了反攻的進程,因為武器裝備提供的太少、而且太遲。」

目前看來莫斯科在耗時間,希望川普能在明年大選中獲勝,美國會停止對烏克蘭援助。屆時歐盟能否填補美國的空缺?德國哈勒大學的政治學者瓦爾韋克(Johannes Varwick)認為,「鑑於涉及的體量之大,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是援烏武器最重要的提供方,規模遠遠超越其他國家。

不過,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學者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歐盟機構和成員國目前對烏克蘭提供的武器裝備總和已超過了美國,成為最大的援助方。

基民盟政治家基瑟維特仍然相信,烏克蘭有可能借助西方的軍援獲得軍事上的勝利,但相應的策略必須是「盡快提供所有亟需的武器……遲疑只會造成更多生命損失,提高俄羅斯獲勝、烏克蘭解體的危險。這樣的話,我們也有責任。」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