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經濟、中美關係、新外長、安全、人口、對台與香港議題受關注

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宣布,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往後幾年亦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3月4日訊)外界有4大關注焦點:經濟成長目標、人事任命、新外長、安全與香港議題。此外,這次兩會也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上任後首次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往後幾年亦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中國全國人大今天舉行會前記者會,提問多聚焦在經濟、安全立法、軍費議題,及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人大發言人婁勤儉表示,中國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並反對外界曲解反間諜法抹黑破壞中國營商環境。婁勤儉宣布,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往後幾年亦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今年人大記者會的提問聚焦於經濟、安全、軍費、美中關係及香港議題。

婁勤儉表示,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對今年經濟工作全面部署,全國人大會通過立法,推動高品質經濟發展。立法範圍包括落實金融體制改革、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等。

他又指,去年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查批准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人民幣1兆元增發國債項目已全部下達,支持1萬5千多個項目。

安全

路透社記者提問,去年中國修訂反間諜法,又修訂通過保守國家秘密法,新修訂法案中寬泛、模糊的表述,引發一些外國投資者擔憂,今年中國是否進一步修訂相關的法律。

婁勤儉表示,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沒有擴大間諜行為的範圍,是完善間諜行為的定義,明確非法和合法行為的界限,「增強外資在中國投資的確定性,反對通過曲解反間諜法抹黑破壞中國營商環境的行徑。」

他又指,近年人大常委先後制定和修改多部涉外法律,本屆立法規劃中也安排了多個涉外法律項目,為保護在中國的外國人和境外企業、組織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依據。

他表示,中國將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

新加坡記者提問,有些國家認為中國把南海變成了一個「危險的爆發點」,中方如何避免緊張局勢升級,影響亞洲穩定。

婁勤儉表示,中國始終將週邊置於中國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關於南海問題,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同時願與有關國家對話協商處理,維護南海地區和平安寧。

他表示,中國反對搞陣營對抗和小圈子,中國與週邊國家的合作是開放、包容,不是排他的。

香港議題

香港議題方面,港媒提問,自2020年人大通過香港國安法後,港府於2月28日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這將對香港的穩定發展產生什麼影響,未來北京對促進香港穩定發展有何考慮。

婁勤儉表示,儘早完成基本法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立法是香港的憲制責任。23條立法與香港國安法有效銜接,及與其他法律融會貫通,共同構成系統完善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

他表示,國家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為香港提供前所未有的空間和機遇。未來北京將繼續支持香港發揮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使香港在國家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中更加繁榮。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以全國政協身份在北京出席兩會會議,滕錦光就表示,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背靠祖國為發展帶來很多機會,相信比新加坡的機會更多。他又相信,基本法23條立法不可能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對大學的學術氛圍亦沒有影響,認為23條實施後會提供更安定的環境,讓社會一心一意發展經濟。

中美關係

人大新聞發言人稱中美關係穩定下來是普遍關注及期待。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婁勤儉回應中美關係時說,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是大家普遍關注及期待,婁勤儉說,美國大選是美國的內政,中方對此不持立場,不論誰人當選,中方都希望美方能夠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朝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他又表示,在中國老百姓的印象中,經常看到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拋出反華議案、採取針對中國機構、企業和公民的反華言行,甚至竄訪台灣地區,這些做法粗暴干涉了中國內政,損害中方的正當權益,干擾兩國正常交往合作,對此中國全國人大已通過發表聲明等方式,明確表達了中方堅決反對的立場和態度。

婁勤儉又說,過去幾年來雖然遭遇了多重困難,但中美立法機構仍通過各種方式保持接觸,去年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領兩黨議員代表團訪華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指出,今年是兩國建交45周年,雙方要多來往、多對話、多交流,增進彼此了解,為中美關係平穩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經濟方面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經濟方面,官方訂定的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目標備受關注。專家普遍估計,中國政府會將全年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這一目標既與去年一樣,也與地方各省設下的平均經濟成長目標的5.4%相符。此外,中國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分析,5%也是市場對穩定成長、穩定就業的共識數據。

青年就業問題也是經濟關注焦點,「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經濟高級分析師徐天辰向BBC表示,中國在疫情時擴招了研究生,這幾年將陸續畢業,加上技術職位培訓不多,青年失業率恐仍居高不下,預料當局會推出諸如發動國企增加短期就業職位等政策。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焦點在於2023年被免職的前外交部長秦剛及前國防部長李尚福的繼任人。其中,李尚福的繼任人已告明朗。但外交部長目前由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回鍋擔任,外界認為只是過渡狀態,因此繼任者是否能在今年「兩會」上明朗,受到矚目。

華爾街日報先前預測,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是現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劉建超。劉建超在今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前夕曾出訪美國,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民主共和兩黨聯邦參眾議員等人。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聯部長訪美是不同尋常的,對劉建超這次訪問最可能的解釋,以及布林肯接待他的原因,就是劉建超很可能出任中國外交部長。

台灣問題

在副總統賴清德當選下一任台灣總統,加上金門漁船翻覆案未平息的情況下,中國對台態度也是「兩會」關鍵。旅美中國學者鄧聿文27日在德國之聲(DW)撰文分析,中國今年可能會提升反獨促統壓力。因此在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負責對台事務的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乃至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台灣議題有沒有新的說法,值得關注。

人口問題

官方今年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為14.1億人,減少了208萬,已連續2年負成長。為因應未來勞動人口下降,徐天辰指出,今年「兩會」上可能會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預估平均退休年齡將延遲2至3年。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