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英國學生用流利漢語 講述他們的商務策劃

作者:紀碩鳴

第一次走入英國大學的課堂,充滿好奇。 十多個英國學生,他們和老師以及嘉賓竟然都以中文交流。一個我熟悉又歡樂的學習環境。

去年曾經採訪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宋連誼老師,撰寫了一篇《一場商務漢語創新大賽 英國學生講述中國故事》小文。 還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東亞語言文化系主任教師宋連誼在英國從事漢語教學30多年,海外挑李滿天下。 如今,又到了一個新學期結束檢驗學生學有成果的時候,宋老師請我去學院,參加他學生的商務設計展示 。

學生已經坐滿了大半個課堂,還有一些宋老師請來的嘉賓朋友,他們是中國的企業家或是老師。

宋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用學習的商務漢語的知識,以58分鐘的時間向大家簡述一份商務策劃,包括策劃的由來、計畫投入、市場前景等等。 學生們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以中文PPT擬定了完整的方案,並以中文詳細講解。

宋連誼老師(中)和講流利中文的學生們

雖然,每一位同學的講中文流利程度不同,但他們那一份認真卻是相象的。 看著他們走上臺打開電腦,那一份帶著小小洋腔的語音、語調在異國他鄉,聽起來反讓人感覺舒坦、親切。

更讓我驚奇的是,富有想像的設計令你腦洞大開。 Chikako是一位來自日本的學生,她觀察到倫敦冬季雨天多,影響餐廳的生意,為提高營業額,特意設計了一個雨季銷售的細詳方案,以提高營業額。

Joseph約瑟是碩士研究生,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叫嶽丘。他解釋,選擇嶽飛的為了代表Joseph並且代表對杭州的喜歡。然後Joe聽起來很像,並且和嶽一樣,都是山的意思以很成熟的中文發音與大家交流。原來,他已經有多年在中國支教教授英文的經歷,他設想建立自己的國際教學機構,在英國招募英語教師到中國支教。 他認為,這是中英交流的理想職業。

 嶽丘設計了英語支教的方案

Francis是中英混血,受家庭影響,他可以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他的方案是為解決學習語言的障礙,利用早餐的時間組織語言交流。 他長著英國人的面孔,如果只聽他的聲音,你分辯不出他的身份。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設計,他們不僅僅在學一門語言,更希望以中文為工具來完成自己設想的一份事業。 「英國便利店的市場空間」、「將英國酒文化引入臺灣」、「開發樂器與語言結合新軟體學習語言的『樂語』」等,都非常有創意而且實用。

Max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叫「明旭」,他在英國土生土長,大學選修國際政治,卻對語言學習一直很有興趣。 在高中時就學了法語、西班牙語,也接觸過中文。 2020年,亞非學院邀請他來學習一天的中文。 這一天,老師講中國文化、歷史、語言等引起明旭的興趣。 當時有德文、法文、中文三個選擇,他決定要修中文。

 Max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叫「明旭」

明旭認為,發展中的中國,它的市場是世界最大的,學好中文機會也大。 從中文的基礎學起,20228月,他和同學們一起到臺灣師範大學留學。 在臺灣九個月學期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用中文交流、出門遊玩。 講到這些經歷,明旭有點興奮,他說,「我的中文進步很快,也改變了自己內向的性格」。

因為疫情,明旭還沒有機會去中國,但他已經為自己確立了一個目標,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走遍中國的每一個省。 這一次,他作了一個商務案例分析。 向大家介紹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將中國的鐵路系統與航空,還特別與歐洲的鐵路系統作了比較。 在講到公司目標中,他特別分析了鐵路對國家統一的意義。 他希望可以在中國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又可以嘗試中國的文化、食品。

前不久,大批阿富汗民眾隨西方國家部隊撤出,一同離開阿富汗。 英國亦接收逾萬阿富汗難民。 Mina米娜出生自阿富汗,這一次她設計的商務策劃是希望幫助在英國的阿富汗人。 那是一個App軟體,她設想在這個綜合性軟體上讓阿富汗人可以沒有障礙的學語言、購物、交通指引、彙集各類資訊等,要用一個軟體就可以解決移居英國阿富汗人遇到的大部分問題。

 米娜:曾在浙江義烏上小學

有意思的是,米娜的父親一直在中國義烏做進出口貿易,她七歲時就隨父親在義烏讀上小學,學的是中文,一直到2015年小學六年級沒讀完跟著父母來到英國定居。

從小在中國接受教育的因緣機遇,米娜的中文很流利,甚至幾乎聽不出她有外國口音。 來到英國後接觸中文少了,在手機看中文視頻顯得陌生。 米娜告誡自己,中文影響自己的未來,一定要重新學好這門語言。 她去參加了幾個中文考試。

我和米娜討論了戴頭巾的問題。她強調這既是文化也是自己的愛好,戴和不戴完全是自己的選擇。在英國或者中國並沒有戴或不戴的強制性選擇。

米娜說,父親經常往來英國和中國,跟他們家人講中國的發展,耳濡目染下,自己對商務的興趣濃厚了。 在選擇大學時,看到有商務漢語這門課程,毫不猶豫就決定了。

學了一年的商務漢語,米娜對語言及商務辭彙及內涵都有很多瞭解。 她坦言,即使一年學習,如果現在有機會可以去中國企業工作,一般的業務都不會很陌生,更不會膽怯。

因為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米娜經常會在網上追劇,那些中國熱門劇碼讓她很投入。 她也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從事與中國文化、商業有關的工作。

Ramin(仁民)七歲時由父親申請從阿富汗來到英國,他在報考上大學時就選擇了國際關係及漢語。 四年的學習他能以流利的中文接受訪問。 不過,在學習漢語是「十年」還是「四年」之間,我們互相強調了好幾次,最後以哈哈大笑中確定是學了四年。

 Ramin(仁民):引入中國產品進英國市場

他本來想選擇國際關係和阿拉伯語,但和家人商量後覺得漢語在未來的國際關係中會更有用。 中國的發展會給世界帶來很多機會,如果能掌握好漢語,比其他人就更有競爭力。 家人也支持他作出的這一決定。

Ramin(仁民)的商務策劃案是因為去臺灣交流訪問後形成的構思,他設想將阿富汗的傳統飾品銷往臺灣,他覺得這些飾品在臺灣有市場。 不過,他現在更多的是注重和中國這邊的貿易往來,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在為自己的商業未來作策劃。

去年,他陪朋友在假期專門去了廣州,看到了中國不少商品及消費文化是英國及歐洲缺乏的。 於是他和朋友作出預判,中國時興的,不久也可能在英國及歐洲流行。 於是他們合計,想把中國的一些產品引入英國,這個暑假他還要去深圳。

他們中的三位同學 Joseph (嶽丘) Max (明旭)和Ramin(仁民),將代表亞非學院參加67日在英國舉辦的大學生社會公益與商務創新中文大賽,和英國其他學校的大學生PK,希望他們能取得好成績。

可以看到,英國的大學生們,在商務和文化領域他們對中國的語言學習是很有興趣,我的感受還是那一句話,不涉及政治、不需要灌輸,外國學生學好中文的熱情非常高。 依宋連誼老師的教學經驗來看,英國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一份好奇心,滿足學生的興趣是中文最好的入門。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