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二四年首季的吸毒和毒品情況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4日訊)禁毒常務委員會(禁常會)在今日(五月二十四日)的會議上備悉了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檔案室)二○二四年首季的統計數字以及相關的毒品統計數字。禁常會留意到二○二四年首季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較二○二三年同期下降,惟每年首季的相關數字通常較為波動,禁常會將密切留意二○二四年其餘季度的情況變化,同時繼續推展禁毒工作。

檔案室的數字顯示,二○二四年首季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為1 666人,二○二三年同期則為1 863人,而二○二四年首季21歲以下青少年被呈報吸毒人數為259人。吸食毒品種類方面,海洛英、可卡因和大麻為二○二四年首季最常被吸食的三類毒品,而21歲以下青少年最常吸食的毒品則是大麻、可卡因和氯胺酮(俗稱「K仔」)。

根據執法部門的統計數字,二○二四年首季涉及毒品罪行的被捕人數共767人,其中62人為21歲以下青少年。至於在同期審結的法院案件中,因干犯毒品罪行被檢控的人士被定罪比例高近90%。因販毒而被判處監禁的21歲以下青少年當中,超過半數刑期達五年以上,最長的刑期更接近22年。

禁常會十分關注吸食大麻的情況,尤其大麻是二○二四年首季被呈報的21歲以下青少年吸毒者最常吸食的毒品,佔該群組數目超過一半(51%)。禁常會主席李國棟醫生表示:「部分青少年以吸食大麻為時尚,俗語所謂『Chill』的生活方式,甚至認為大麻合法化是世界潮流。這種想法實在忽視了吸食大麻有損健康的醫學事實。大麻會令人上癮,拒絕才是『Chill』。」為提升公眾,特別是年輕人對大麻毒害的認知,保安局禁毒處將於二○二四年內推出新一輯「大麻係毒品」的政府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禁毒處的網頁(www.nd.gov.hk/tc/index.html)載有關於大麻的正確資料和常見問題。

此外,禁常會繼續關注吸食毒品可卡因的情況,並支持政府持續其針對吸食可卡因的措施。禁毒處於二○二四年年初已推出一輯政府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以泥沼比喻吸食可卡因會令人泥足深陷。另外,禁毒處亦製作了一輯動畫短片,講述一位年輕人如何被可卡因這極度難纏的「心魔」操縱,不能自拔,最終付上沉重代價。該兩條短片已上載於禁毒處網頁(www.nd.gov.hk/tc/cocaine_info.html)和社交媒體(禁毒處YouTube、「唔take嘢」Facebook專頁和Instagram帳戶)。

除大麻及可卡因外,禁常會亦留意到近期涉及入境旅客的販毒案件增加。李國棟醫生指出:「近日執法部門偵破多宗航空旅客以行李藏毒的販毒案件。暑假將至,禁常會全力支持政府執法,重點打擊暑假前夕及期間的販毒活動。大麻二酚,即是CBD,亦已被列為毒品。市民暑假外遊期間應仔細留意產品標籤,切勿冒險使用大麻及CBD產品或將它們帶回香港,以免誤墮法網。」禁毒處亦表示,旅遊復常後,毒販經常於不明網站和社交平台帳戶以免費旅遊及豐厚報酬利誘市民販毒。禁毒處會加強宣傳教育,提醒市民提高警覺,切勿因貪圖利益而墮入販毒陷阱。販運毒品屬嚴重罪行,在香港一經定罪最高刑罰可被判終身監禁及罰款五百萬元;在其他地方,甚至可被判死刑。

就新興毒品為禁毒工作帶來的挑戰,政府會一如以往保持警惕,密切留意香港境內外的毒品趨勢,並採取適切的跟進工作,保障市民健康。隨着暑假將至,市民在旅遊期間可能被含有毒品成分的新穎產品吸引。禁毒處提醒市民時刻緊記「向毒品說不」,切勿因一時好奇,甚至因為免費,而嘗試任何毒品。接觸加熱煙或電子煙的煙油和相關產品時必須注意它們可能含有大麻、CBD、新興毒品和其它有害物質或毒藥,切勿嘗試或攜帶他們回港。他們更不應吸食任何煙類產品。

市民如就毒品有任可疑問或需求助,可利用即時通訊程式WhatsApp和微信發信息至98 186 186或致電24小時熱線186 186至受禁毒處委託的非政府機構專業社工。

檔案室二○二四年首季的統計數字已載於禁毒處網頁(www.nd.gov.hk/tc/crda_main_charts_and_tables.html)。

來源:政府新聞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